浙沃糖尿病(浙江糖尿病专科医院)
四千余老人受害,这个虚假宣传的保健品出厂价七十卖一千
新京报快讯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微信公号消息,2017年7月以来,国务院食安办牵头9部门开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获案件5.8万件,案值33.2亿元,罚没款4.9亿元;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犯罪案件8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万余名,公安部统一指挥跨区域梯次集中收网行动,挂牌侦破大要案件100余起,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现公布8起查办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重大案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
一、浙江台州刘某等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4月,根据公安机关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机制推送的线索,浙江台州公安机关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破获刘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捣毁生产、销售、储存窝点10处,现场查获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降糖、降压保健食品10万余盒,案值16亿余元。经查,2016年5月以来,刘某等人采购含有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氨氯地平等西药成份的粉末组织灌装成胶囊并压片、包装,生产粮田葛芪参胶囊等10余个品种的降糖、降压类食品,再逐级发展销售代理,通过淘宝店铺、微商营销,累计制售有毒有害食品4200余万盒。
二、湖南张家界陈某等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11月,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移交的线索,湖南省公安机关成功侦破陈某等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捣毁生产、销售窝点15处,现场查获非法添加“他达那非”成分的“同乐玛卡脑”咖啡片剂110万余粒、饮料14万余罐,初步查明10余家原料药、保健品生产销售企业,案值达1.3亿余元。经查,2015年12月以来,陈某等人注册成立深圳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非法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他达拉非”化学原料药,委托多个生产厂家大量生产咖啡产品,采取传统的省市县代理商和淘宝、微信等网上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大量销售牟利。
三、上海浦东郝某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7年12月,根据公安部推送的线索,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会同浦东分局成功侦破郝某等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捣毁制假工厂2处、仓储销售窝点5处,查获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云南糖草”等降糖类有毒有害食品300余万粒、原料10吨100余种,案值6000余万元。经查,2015年以来,当事人在河南省周口市一民房开设“黑工厂”,购进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西药原料药,非法生产加工成降糖类有毒有害食品,通过开设网店等方式销售。
四、吉林辽源李某利用互联网欺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10月,根据公安机关工作发现中发现的线索,吉林省辽源市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成功破获李某等利用互联网欺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捣毁加工、销售窝点12处,查扣声称具有降糖功能的参草平糖等食品7500余盒,案值3500余万元。经查,2017年以来,当事人通过在淘宝设立店铺、发展微信微商,结合线下宣传“保健站”、“养生课堂”等形式,打着“纯植物提取”、“天然绿色”噱头向糖尿病患者销售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降糖功效的保健食品。
五、广东湛江陈某等利用互联网欺诈销售假冒保健食品案
2017年11月,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移送的线索,广东省湛江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陈某等人利用互联网欺诈销售假劣保健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捣毁生产销售窝点2个,现场查获假劣康宝莱系列保健品食品4300余瓶,案值1800余万元。经查,2015年8月以来,陈某俊从丁某处采购假劣康宝莱奶昔等系列产品,伙同其父亲、堂弟、堂妹等人在淘宝网上注册“康宝莱927”、“小小瘦瘦身”等5家网店,对假劣康宝莱系列保健品食品进行包装后,利用互联网对外销售。
六、重庆江北陈某利用互联网欺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3月,根据公安部推送的线索,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会同江北分局成功侦破江北陈某利用互联网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捣毁窝点5处,现场查获“五谷化糖”、“百草稳压肽”等有毒有害食品100余种2000余盒,案值1800余万元。经查,2016年以来,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以发展互联网经济为幌子,以正规互联网公司为掩护,在江北区某网商工业园设立销售、储存等窝点,组织人员通过引导私聊、社交软件冒充女性情感倾诉、夸大宣传等方式,欺诈销售添加二甲双胍、西地那非等西药成分的降压、降糖、降脂等食品和保健食品。
七、山东枣庄马某等虚假宣传减肥功效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8年8月,根据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山东枣庄公安机关成功侦破马某等虚假宣传制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捣毁窝点14处,查扣减肥产品“果蔬酵素”350余万粒、“奇妙压片糖果”135万余粒,案值逾1亿元。经查,2018年以来,当事人委托厂家生产“奇妙压片糖果”等无效减肥食品,同时将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食品以赠品形式包装在产品中,通过微商发展下级代理商虚假宣传产品减肥功效,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批发、零售和收付款。
八、河北邯郸申某等虚假宣传治疗功效非法经营保健食品案
2018年8月,根据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线索,河北省邯郸市公安机关侦破申某等虚假宣传治疗功效非法经营保健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案值3500余万元,查明受害65岁以上老年人4200余名。经查,2017年8月以来,申建勇等人在邯郸市设立多个窝点,通过电视广告和网络电话,以赠送免费评书机为诱饵,向全国各地老年人高价销售福禄寿喜牌同沃胶囊(实际出厂价为70元/盒,销售价格为1030元/盒)等29种保健食品,经鉴定,该团伙销售的福禄寿喜牌同沃胶囊等保健食品只有“抗疲劳”作用,不具备其宣传册中治疗心脑血管病等20余种疾病的作用。
全国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坚决遏制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犯罪势头,有力维护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 刘佳
为什么用“天花粉”治疗糖尿病效果不好?剂量不够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或双边栝蒌的干燥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省,以河南安阳一带所产者质量较好。
重剂效验
一、赵开元主任医师在辨证方中重用天花粉,治疗老年性糖尿病,有效率88.4%。[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1):693]
二、尹达恭医生常用天花粉、玉竹、山药、山茱萸、麦冬、天冬、黄芪、生地、高丽参、泽泻,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服,治疗糖尿病,获良好疗效。(《河北省中医中药展览会医药集锦》)
三、胡翘武教授是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认为清养胃阴,滋沃燥土,健运中洲,为治疗糖尿病之一大法。
常用玉女煎加减,药用玄参、生地、天花粉、生石膏、鲜白茅根、瓜蒌仁,随证加减。(《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按语:《神农本草经》谓天花粉“主消渴”,《丹溪心法·卷三·消渴》言:“天花粉,消渴神药也”,可见天花粉治疗消渴之卓效,但须大剂应用,否则药不及病,徒劳无功。
现代药理研究,天花粉所含之TrichosanA、B、C、D、E可使血糖降低,其中以成分A作用最为突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9(7):418]
四、尤在泾先生治疗消渴、口苦、舌干,药用麦冬、花粉、乌梅、小麦、白茅根、竹茹。(《金匮翼》)
五、张书林医生治疗子宫肌瘤,常在方中配伍重剂天花粉以散结消肿解毒,总有效率93.8%。[江苏中医,1991,12(5): 212]
评析
天花粉,甘、微苦、酸,微寒;有小毒,归肺、胃经,清散之剂也,且能滋阴,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排脓,滋阴生津之功效。
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痈肿疮疡,太阳经病等。
天花粉甘寒和平,药效以清散通降而兼滋润为特点,长于清五脏郁热,尤善退肺胃之烦热,且善滋阴生津以止渴,更能两入气血而通经络,消瘀血,散结热,消肿排脓。
现代应用于中期妊娠流产、抗早孕、过期流产、死胎、宫外孕、葡萄胎、抗癌等,取得较好效果。
天花粉之毒,古今本草著作未见言之,但现代临床发现使用本品或其主成分天花粉蛋白可致不同程度之副作用或(和)过敏症状,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及重要脏器的中毒反应,且为动物毒理试验所证实。
故临证应用天花粉时,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小结
常用量:煎服,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孕妇忌服;反乌头。
现代药理研究:天花粉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体液和细胞免疫、诱生干扰素、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抗菌、降血糖、抗早孕、致流产、抗溃疡、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凝血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计举5位医家之治验,反映了重剂天花粉治疗消渴、子宫肌瘤等病证之经验。
现代医学已证实天花粉有一定毒性,虽毒性较小,临床应用亦较安全,却仍需酌而用之,尤应注意其可致过敏反应。
天花粉一般小剂量滋阴,中剂量善清热,而大剂量、超大剂量主用于消渴、肿结之慢病顽证。
不良反应:成年雌犬肌注入引产剂量的3~6倍的天花粉蛋白制剂,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经2~5天逐渐恢复。
当剂量为9~12倍时,大部分犬在1~2周后因严重衰竭而死亡(天花粉蛋白的研究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79:92)。
天花粉口服可致恶心和腹泻。天花粉蛋白有较强的抗原性,可导致过敏反应。
经历最新一轮“灵魂砍价”,这些药进入医保!
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曙霞
临近春节,备受期待的新一轮医保谈判结果终于揭晓。
1月1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结果: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其中108个目录外新增药品的价格降幅达60.1%。当天晚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医保目录”)也正式发布。
图/新华社资料
预计减负超过900亿元
“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调整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过900亿元。”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在发布会上介绍。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开资料,本次目录调整共计147个药品参加现场谈判/竞价,最终121个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为82.3%,其中108个目录外新增药品的价格降幅达60.1%,最大降幅超过90%。
据了解,目录外新增药品涉及23个临床组别,包括56个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用药、23个肿瘤用药、17个抗感染用药、7个罕见病用药等。
新版医保目录披露了一些药物的医保支付标准,部分药物降价幅度显著。
例如,慢性病用药方面,青岛百洋制药旗下的创新剂型降糖药盐酸⼆甲双胍缓释⽚(Ⅲ)医保支付标准为0.66元/片/0.5g。而在电商平台,每瓶30片的零售价为90多元,合每片3元多。
“以目前进医保的价格来说,差不多是出口价的20%左右。”青岛百洋制药总经理郑爱菊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药品进入医保后,将惠及国内更多糖尿病患者。
抗癌药方面,在肺癌领域,本次谈判不仅新增了奥雷巴替尼、洛拉替尼、赛沃替尼等疗效显著的新药,原来目录内的恩沙替尼、塞瑞替尼等药品价格也有显著下降,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临床选择。
抗病毒药物方面,阿兹夫定片降价约35%,医保支付标准为11.58元/片/3mg。该药是国内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小分子口服药,目前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阿兹夫定片规格为1mg/片,医保挂网价为270元/瓶。
“3mg规格的医保支付价格刚出来,相应的1mg价格怎么定,目前还没有确定,晚点确认了再沟通。”真实生物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罕见病用药也备受关注。2021年,一场“灵魂砍价”在医保谈判中上演: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用药诺西那生钠经过谈判,价格从原价一针70万元最终降至“地板价”3.3万元,成功进入医保目录,让SMA患者从目录内无药可用变成有药可用。诺西那生钠谈判视频公布后,医保谈判代表、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处处长张劲妮的一句“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感动了无数人。
今年,这一场景再现。据央视报道,另一款SMA口服药利司扑兰口服溶液上市的价格是每瓶63800元,经过医保局多轮“砍价”后,价格变为3780元,降幅达到约94.08%,成功进入医保目录。这意味着,SMA患者从有药可用变成有药可选。
此外,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视神经脊髓炎、多发硬化等罕见病的6款治疗药物也通过谈判降价顺利进入医保,进一步增强了罕见病人群用药保障。
“在很多治疗领域,中国的药品价格由原来的‘高地’成为全球的‘洼地’,中国药品价格首次成为发达国家药品定价的参考。”黄心宇表示,5年来,国家医保局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坚决杜绝天价药进医保,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通过谈判准入等方式,大幅降低新准入目录的药品价格,患者负担明显减轻,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创新药企: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谈判结果甫一公布,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盛在朋友圈转发相关新闻时评论道。据了解,其公司旗下抗耐药白血病新药奥雷巴替尼顺利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
历次医保谈判,创新药能否顺利进入医保目录,始终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你如果没有用到患者身上,再好的药、再贵的药都没有用,在病人身上,起到了疗效,那才是效益,才是你们的价值所在。”在一段公开的谈判视频中,医保谈判代表、四川省医疗保障事务中心主任唐慧琳如是说。
对创新药而言,如果不能进医保,也就很难进入医院,将极大限制其临床应用。好消息是,在各方努力下,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速度正在加快,这让创新药得以快速放量,及早造福患者。
黄心宇介绍,2022年医保目录纳入新增加108个谈判竞价药中,有105个属于2017年1月1日后上市的新产品,占比高达97%,更有23个当年上市的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新版医保目录发现,多个获批上市不久的重磅新药在列,例如,抗耐药白血病新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三代Bcr-Abl抑制剂的奥雷巴替尼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治疗罕见病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药物奥法妥木单抗2021年12月获批上市;抗癌药、国产首款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2021年12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口服靶向药乌帕替尼缓释片2022年2月获批、6月开出首方;用于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的1类创新药JAK1抑制剂阿布昔替尼在2022年4月获批。
除了进医保的速度在加快,谈判对于创新药价值的认可,也让医药行业人士倍受鼓舞。
作为中国医药市场最大的支付方,国家医保局的议价能力毋庸置疑。不过,近年来,医保局也一直努力从患者利益、医保基金可负担能力以及药企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多方寻求平衡。
“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考虑到新药上市后市场价值体现、投资回报收回需要更长时间,本次药物经济学的评审并未对所有的新增药品,与参照药进行一刀切的简单评审,而是对上市不久的新药支付标准,留下了更大弹性的上调或调增空间。”国家医保谈判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在发布会上说,“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
对于此次医保谈判,不少药企表示降幅较为温和,充分展现了对创新药价值的认可。
“最后这个价格对我们来讲,是超预期的。”杨大俊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基于多年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全球定价体系的考虑,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的零售价是3.75万元/盒,一年的费用约45万元人民币。考虑到中国患者的实际支付能力,企业实施了第三方患者援助计划,患者每年费用为18.5万元,经过本次谈判纳入医保后,每年费用进一步降至17.5万元。从单片定价和降幅看,充分体现了对创新药和患者临床急需用药的支持。
他还透露,今年跟医保局的讨论过程中,医保局更多强调“多赢”“三赢”,强调患者获益,包括临床价值、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药企的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最终达到患者、医保和企业“三赢”的局面。
此外,对药企而言,谈判降价叠加医保报销,患者用药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药品的销售前景也值得期待。
杨大俊介绍,此前,不少患者无法承受创新药的价格,只能用更便宜的印度、孟加拉国的仿制药,月均费用五六千元,但这些药并非通过正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疗效和质量也无法保证,“耐立克进入医保后,患者应该能放心、持续地用上质量更好的国产创新药了”。
患者最快今年3月享受谈判红利
“看到药品大降价,还纳入了医保,太激动了,希望早点能以医保报销价买到。”糖尿病患者赵女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和赵女士一样,很多患者最关心的还是,什么时候能享受到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的成果?
图/《财经国家周刊》摄
黄心宇在发布会上提到,谈判药品找得见、买得到、能报销也是医保局的目标。
根据国家医保局、人社部通知要求,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要在2023年2月底前将谈判药品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直接挂网,要求各省医保部门及时更新本省纳入“双通道”和单独支付的药品范围,与新版目录同步实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录正式执行并不等于患者能够立刻买到或用上药。按照常规流程,从目录公布,到各地患者能够从医院、药店买药并报销,中间还有诸多准备工作要做,包括信息系统调整、各级政策衔接、人员培训,等等。
为尽早惠及患者,国家医保局提出了五大措施推动新版目录落地实施。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药企负责人也表示,将积极推动谈判药物在各地医院、药店的布局。
“进医保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要进医院、开处方、报销,还有很多过程。进医院是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把它落地,让患者在医院随访的时候可以买到耐立克,特别是推进到三四线城市的医院,要做好医患教育。”杨大盛告诉记者,公司也将积极争取谈判药物在“双通道”零售药店落地。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