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腿拐(糖尿病腿先知)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著名糖尿病专家送大家2个降糖运动处方,平稳血糖,安全有效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温柔”的杀手,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在我国有“三高”、“三低”之说,“三高”指患病率高,并发症高,医疗费用高;“三低”是糖尿病确诊率低,治疗率低,治疗的达标率低。

那么,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没有得的人应该如何预防呢?

众所周知,糖友在临床中的治疗框架是“五驾马车”,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病情检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

从可控因素方面来说,饮食和运动对糖友来说占有重要地位,上周本君讲了饮食,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糖尿病合理运动的那些事。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运动可以促进热量消耗,增加脂肪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可以促进骨骼、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能力,恢复细胞对糖的吸收,使血糖水平下降。

其次,运动后,肌肉、肝脏还会摄取大量葡萄糖,使血糖进一步下降,如中等量的运动,其降糖作用能够维持12-17小时;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所以,科学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天然处方。著名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教授,推荐过很多安全有效的降糖运动处方,养生君在此分享2个,供大家参考。

踢毽子:平稳血糖

小时候大家都玩过踢毽子吧,但长大后很多人都不玩了,其实踢毽子运动量不大,却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有益身心健康,特别适合糖友。

踢毽子以腿部、脚部运动为主,主要以下肢做盘、磕、拐、蹦、落等动作来完成。

这样不仅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锻炼,充分活动腰部,带动全身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强足部肌肉的锻炼,对于糖友来说大有裨益,可减少脚部病变的发生。

动作要领:

  1. 背部稍微弯曲,眼睛看着毽子;
  2. 手臂上摆,在踢毽子时身体要保持松弛;确切地说,腿部之外的其他部位,都要放松,不要过于僵直;
  3. 将脚抬起,用脚的内侧去踢毽子;
  4. 时间不超过15分钟,感到冒汗了即可。

注意事项:

糖友刚开始踢毽子时,动作幅度应该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这样肌肉才会柔而不软、韧而不僵,不至于拉伤退或腰部肌肉。

八段锦: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八段锦是传统的健身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

八段锦中其中两个动作:“两手擎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单举手”,非常适合糖友练习,可增加能量消耗,减轻体重,降低血糖,舒缓情绪,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能很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运动期间,血糖可得到良好控制。

“两手擎天理三焦”具体操作步骤:

第1步:

  • 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部、脊椎放松。
  • 头正平视,口齿紧闭,用鼻子做深呼吸,宁神调息1-2秒,气沉丹田。

第2步:

  • 两手从体侧缓缓举到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同时两脚的脚跟随着双手的托举而起落。
  • 托举6次以后,双手掌心向下,沿着身体前方缓缓按自腹部,之后再回到最初的站姿,重复做10次。

“调理脾胃单举手”具体操作步骤:

第1步:

身体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第2步:

左手从左侧翻掌上举,手臂挺直,手指并紧,手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掌下按,指尖向前。

第3步:

左手从左侧落下,掌心下按,指尖向前,右手从右侧翻掌上举,手臂挺直,手指并紧,手心向上,指尖向左,如此反复练习10次。

糖友运动时,需注意5点

当然,糖友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平时可以适当做操、散步、慢跑、爬山、爬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剑等。

不过,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5点:

1、运动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饭前运动容易造成低血糖,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2、不要在空腹情况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最好在运动前后注意加餐,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运动前后注意补充足够水分,否则过多出汗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4、老年糖尿病患者为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注意运动时脚必须穿着合适鞋袜。

5、老年、有严重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不宜勉强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孟孟

想降糖,就一起来踢毽子吧

也许你已经遗忘小时候所谓踢毽子所带来的乐趣了,跟小伙伴们踢时的热闹,自己一个人踢时的悠闲。此外,踢毽子还可以改善病情,这或许是你所不知道的。踢毽子可以降低血糖,所以,想降糖,就一起来踢毽子吧!

想降糖,就一起来踢毽子吧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较长时间地运动,踢毽子运动量不大,却能使全身得到活动。同时,踢毽子还能使居高不下的血糖值有所下降。生理学研究表明:每日踢20~30分钟毽子降糖效果显著。

踢毽子可以提高人体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经常踢毽子,就能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踢毽子所需场地小,不必与人争抢,运动量大小可随意控制,因人而异,男女老少都可参加,特别方便。在不适宜从事其他户外活动的情况下,在室内踢毽子也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其作用如下:

1、踢毽子对调节人的眼、脑、神经系统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着特殊的功能。因为它主要以下肢运动为主,有盘、磕、拐、蹦、落等动作,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动作使脚、腿、腰、颈、眼等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

2、它使人的关节得到横向摆动,带动身体最为迟钝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长期参加踢毽运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3、踢毽子要求技术动作准确,为了使毽子在空中飞舞不落地,每种动作需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会使人的大脑高度集中,心神专一,使踢毽者感觉到身心舒畅,活力无限。

4、踢毽子可以加速静脉回流,维持下肢动脉和静脉的动力平衡,有效预防下肢血管性疾病,同时还可预防因久坐易患的精索静脉曲张、痔疮等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另外,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头痛、眼睛不适、肩颈病和坐骨神经痛等慢性疾病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踢毽子是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它不但能达到锻炼目的,还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艺术性。最具亲和力的是“走毽”,大家围拢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小小毽子在人群中上下飞舞,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一举多得,其乐融融

拄着拐,也要冲在抗疫一线

作者:陆定波(湖北省中医院肝病二科主任)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我不慎双腿受伤,只能拄拐。

疫情发生后,医院每天都要接诊大量发热病人。虽然行动不便,但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感染科从医经验的医生,我从没想过放弃。拄着拐,我也必须要冲在战疫一线。我主动“请战”,并幸运地成为湖北省中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生。

其实,作为中医人,我最欣慰的是看到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在湖北省中医院救治的每位新冠肺炎患者均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病情复杂的,我会在科内进行讨论,再定治疗方案。但因为汤药味苦,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愿意接受中医治疗。我会在查房时给他们宣传中医治疗的优势与特点,说服并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服药。逐渐地,中药的疗效显现,使他们越来越配合我们。

80岁的王婆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后确诊为新冠重症,病情严重,只能卧床。她起初对中医不认可,早期给服中药后即感恶心、呕吐而拒绝服用。患者继续西医治疗10天,肺部CT提示双肺内斑片状条片状磨玻璃样影病灶较前进展,经科室讨论后,调整方案,决定再次加用中医治疗。我鼓励王婆婆接受中药治疗,并且指导患者改变服药方式。渐渐地,她精神好起来,腹泻次数减少,腹胀消失。在中医参与治疗第12天,我们惊喜地看到,患者复查的肺部CT显示右上肺病灶及左肺下叶背段病灶吸收。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西药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导致患者脾胃虚弱或者脾阳不足,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如食欲下降、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我们就采取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法,为患者缓解西药的副作用,给治疗效果加成。令我难忘的是一位孙姓女士,确诊为新型冠重型,服用抗病毒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我们给她辨证施治时加用和胃降逆的中药。有一次查房时,我看到她端着中药碗站在卫生间门口,于是问她怎么了。她说怕闻到中药味想吐,又说“我的中药今天喝完了,别忘了再给我开,我还要喝”。患者的一席话,顿时让我心疼:一方面是患者急求康复,一方面是对中医的认可。在我们的治疗下,她的症状很快消失,肺部病灶得到控制并且吸收,出院2月肺部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往往还有肺气虚、脾肺气虚、气阴两虚的临床表现,乏力、动则气喘、胸闷、失眠等不适感。3月5日,我们医院在全国率先开设MDT多学科联合新冠肺炎康复门诊,直到现在仍然在开设,院长何绍斌说,只要患者有需求,我们就会一直开下去。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5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