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认识糖尿病视频(糖尿病患教视频)

健康界 0
文章目录:

高清医学视频!五分钟了解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听医讲”科学认识糖尿病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许多患者对于该疾病的重视度不高,了解不到位,严重危害了自身健康。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卫健委推出的健康访谈栏目《听医讲》又要和大家见面啦!第二十五期节目邀请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赵蔚菁主任,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有关糖尿病的话题。

《听医讲》名称取自上海话谐音“听伊讲”,邀请知名医生和相关专家,通过和主持人面对面交流直播的形式,为观众提供及时、专业、权威的资讯和医疗知识,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栏目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健康、认识医生、获取医疗资讯的平台。节目内容涵盖了常见疾病科普、健康生活方式、医疗政策解读等方面,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节目通过“上海徐汇”视频号、徐汇通App直播。

赵蔚菁,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临床工作与研究10余年。在内分泌常见疾病——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糖尿病足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海市医师协会内科学专科医师分会秘书,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神经病变学组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周围血管老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局级课题1项,科技部子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10余篇。

“上海徐汇”视频号

徐汇通App

2024年9月12日 13:00

大家若想就本期话题提问,可在文末留言。主持人将把网友们关注的问题带进直播间,请嘉宾进行解答。

记者:李希文

编辑:宁平英

校对:姚远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关于糖尿病,一篇文章说透!建议收藏→

据科普中国报道:糖尿病,大家听得特别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什么是胰岛素?糖尿病人为什么每天要打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随着疾病进展,血糖长期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糖尿病人周围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逐渐出现多系统损伤,容易引起眼睛、足部、心血管、肾脏、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甚至功能减退、衰竭,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糖尿病常见的分型是1型和2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研究表明,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包括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

1型糖尿病常在青少年阶段发病,发病机制可能是胰腺β细胞被破坏,失去了它的功能,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或显著减少,外周组织无法合理利用葡萄糖,从而出现高血糖,由此引发糖尿病。1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1%以下。典型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2型糖尿病常在成人阶段发病,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或者分泌不足,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2型糖尿病在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典型症状是肥胖,特别是腹型(也称向心性)肥胖,也可有多饮多尿等表现。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兼有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与剂量及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相关。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

通俗来讲,胰岛素对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就是能将葡萄糖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降低血糖水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无法顺利转移到细胞内,从而引发高血糖。这时就可能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达到血糖平衡了。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调节代谢过程。胰岛素可以调节三大代谢物质。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从而使血糖降低。

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会迅速下降,这样大脑组织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昏迷、休克等症状。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无法更好地转化,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形成糖尿。

调节脂肪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可以使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分解氧化。

当胰岛素缺乏时,可能造成脂肪代谢紊乱,当贮存的脂肪减少而分解的脂肪增加时,血脂就会升高,时间久了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胰岛素缺乏,还会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加强,产生大量酮体,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

调节蛋白质代谢:胰岛素在促进蛋白质合成、贮存的同时,也可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糖尿病人为什么要每天打胰岛素

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需要综合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糖尿病症状,预防慢性并发症。由于个体差异,糖尿病治疗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类降糖药。其中2型糖尿病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促泌剂、双胍类降糖药等;1型糖尿病主要采用注射类降糖药,也就是胰岛素注射制剂。作为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胰岛素注射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胰腺β细胞被破坏,功能完全受损,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此类患者口服降糖药通常是无效的。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如果是2型糖尿病合并其他并发症,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2型糖尿病病程长,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或糖尿病合并急性感染,或处于妊娠期,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制剂进行治疗。也就是说,需要每天打胰岛素了。

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胰岛素的存储:胰岛素不耐高温,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存储在2~8℃的冰箱内,避免冷冻;已开封的胰岛素在15~30℃的室温下可保存28天,且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反复震荡。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所以在使用胰岛素注射制剂时,要接受医护人员的正规指导,同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胰岛素注射前:首先确认笔芯有无破损和漏液;检查笔芯药液性状是否存在结晶体、浮沉物或颜色变化等异常,确保胰岛素笔有足够的胰岛素量;将胰岛素充分混匀,但要避免剧烈摇晃,以免降低给药准确性。

注射前,注意排气,如注射器内有气泡,可轻轻敲打注射器针筒使气泡积聚到药液表面,再推到内塞排出气泡。

注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主要有4个,分别是:腹部、臀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不同的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注射部位的选择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以及使用胰岛素的种类决定。短效胰岛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腹部,中长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理想的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

应注意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相距至少1厘米,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避免在皮下脂肪增生、疤痕、硬结、触痛、炎症或感染等部位注射。

捏皮的手法:当皮肤表面到肌肉的距离小于针头的长度时,就需要将皮肤捏起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注射的安全性。

捏皮的手法比较简单,但是要掌握好度,正确的手法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不能用整只手来捏,否则有可能将肌肉和皮下组织一起捏起来,造成了肌肉注射。

注射角度:针头与皮肤呈45 °注射,这样可以增加注射入皮下组织的长度,也可以减少注射入肌肉的危害。

如果使用比较短的4 mm或5 mm针头,就不需要捏皮,呈90 °注射就可以。如果针头的长度≥6 mm,就需要捏皮,呈45 °注射。注射后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以刺入时相同的角度拔出针头即可。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血糖平稳,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