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预判(糖尿病如何诊断及治疗原则)
6个数据就能预测3年糖尿病及并发症风险
只需6个简单数据,就能简单预判未来3年罹患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等代谢疾病的潜在风险?这不再是天方夜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昨日传出消息,国内首款基于人工智能实现的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产品“瑞宁知糖”不仅可预测疾病潜在风险,也能为测试者提供专业评估报告及个性化干预方案。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教育程度、有无吸烟喝酒……测试者在“瑞宁知糖”AI医疗机器人屏幕上输入以上简单的信息,即可得到未来3年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预估结果。“许多人会问,这样的预测准确吗?不需要血压、血脂、血糖数据吗?”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为了普及防治糖尿病的理念,我们希望这套系统是简易的,数据是能被大众牢牢记住的。”
“大众”“普及”,是宁光反复提及的词汇。如今,糖尿病已并非内分泌科医生面对的一种普通疾病,而是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最大潜在杀手,然而,由于慢性病筛查准确度低、针对性干预难度大、健康管理工具缺失等医疗难题,成人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仅有30.1%。”巨大的悬殊中,填补医生缺口的呼声很高,“但是按照目前糖尿病患者总数计算,医生缺口可达10万。在瑞金医院,一个合格的内分泌医生培养周期是11年,何时才能满足公众需求?”
宁光说,医生必须迈出主动拥抱新技术的一步。“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而且糖尿病的临床数据和资料相较于其余疾病而言也较为成熟、规范,将其作为突破口比较适合。”他介绍,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瑞宁知糖”的疾病风险预测功能可以提高公众自我预防及疾病重视的意识,此外,基于AI技术的个性化健康方案也能帮助更多人回归健康,“我们的目标是10年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1%,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患病率10%。”
针对预判准确率的问题,宁光也做了解答。据悉,“瑞宁知糖”系列由宁光团队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第四范式共同研发,先期积累了来自12万人、每人528个医疗数据、长达3.8年的随访资料。第四范式数据科学家由此总结出50万条预测新规则,并通过构建虚拟代谢模型,结合高维机器学习技术,提出创新性的个性化干预方法,目前,“瑞宁知糖”针对糖尿病预测规则远超传统临床金标准规则数量,其糖尿病预测准确率比基于临床金标准的预测提升2至3倍,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效果上与国际著名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标准相比,基于AUC评估效果绝对值提升14%,超出行业标准预测水平。第四范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戴文渊表示,“未来,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用户在线上线下实现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并拓展到更多疾病的筛查与管理中。”
尽管国内外AI巨头也纷纷布局医疗领域,但受制于AI“命脉”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匮乏,热炒概念多成为泡沫式尝试。为此,在宁光的带领下,瑞金医院已经构建了全国最大的代谢性疾病样本库,深入对慢性病患者致病因素、治疗管理等课题研究分析,为我国慢性病医疗研究和防控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石。“无创、简便、迅速,可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并可从单一病症拓展到并发症的管理。”宁光说,“医疗资源向来稀缺宝贵,我们希望,结合了AI技术和医学专家智慧结晶的AI医生们,可以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重塑传统看病模式,惠及整个社会。”
来源|上观新闻
拿到体检报告之后怎么解读?专家告诉你如何提前预判风险
体检咱们都不陌生,可拿到体检报告之后怎么解读,您知道吗?一些升高或者降低的数值意味着什么?又是否会影响我们的身体状况呢?如果您也有这些疑惑,不妨来看看体检报告应该怎么解读。
体检过后拿到体检报告,不少人都会只关注某些指标的上升或者下降,如果觉得自身身体没有异样,或许都根本不会觉察到这些有改变的指标,可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完全处于健康的状态。基于湖南湘雅医学院、湖南医科云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家超算中心的三亿人医学大数据,贵州杏海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能根据每一位体检者的体检报告制定出风险提示,解读隐藏的体检报告里的关键信息。
贵州杏海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湘晖:我们会从大数据中心里面调出10万个和你一样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以及你们相同的饮食生活习惯的人,然后回顾过去十年,因为相同的原因,从你得糖尿病的患病率来得到你的风险指数。风险评估一定要基于背后的大数据,背后的数据库越庞大,风险评估越精准。
解读体检报告、评估身体风险,为的就是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就能进行有效控制,及时进行干预和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生活状态,使身体从亚健康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贵州杏海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湘晖:很多体检客户的人群拿到体检报告之后,上面没有提示其他重大问题,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测,他们就放松了警惕,认为自己的身体会是好的。所以我们解读体检报告主要是要发现亚健康的问题,发现他患病的趋势,然后再通过他的生活方式的改善,比如运动、营养、心理的改善,达到预防的目的,不要向疾病方向发展。
如果您也想对自己的体检报告进行详细的解读,想对自己的身体风险有所预判,不妨拿着体检报告到贵州杏海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5月20日之前都可以免费进行评估。
记者:鲍勇 韩俊杰
想了解自己未来三年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只要输入年龄、身高、体重…跟周到君一起来体验!
只要输入年龄、身高、体重、家族史等信息,就能了解自己未来三年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并获得个体化建议方案?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宁光教授正式发布“瑞宁知糖”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案,可以预判未来三年罹患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潜在风险。
下面跟着周到君一起来体验一下:
首先填入性别、生日、体重、身高、教育程度
然后输入个人、家族病史,包括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脂肪肝
接着填入吸烟、饮酒状况,以及两个关键性指标:空腹血糖和收缩压
你做出来的结果如何?
周到君三年患病概率2%,良好!
体重正常,19
评估结果:身体健康,要加强运动、控制饮食!
(点击体验:糖尿病风险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介绍说:“代谢中心推出‘瑞宁知糖’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案的初衷,就是要通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并与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建立糖尿病风险的有效评估方案。普通老百姓只要输入年龄,身高,体重,家族史等简单信息,就能通过预测了解自己未来3年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并给出个体化建议方案,一旦发现高危人群或已患糖尿病但不知晓的人群就会建议其尽快到代谢中心这样的专科门诊进行进一步诊治。”
糖尿病风险早期评估非常重要!
未来可能你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6%,即意味着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其中超重及肥胖人群比例高达33%。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
同时,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高达50.1%,当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处于糖尿病前期标准时,有1/4的人在3年内将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这一概率是正常人群的11.79倍,但18岁及以上成人的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0.1% 。
为告别医院内看病“马拉松”的尴尬,宁光介绍,全国已启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已有34家医院建起了一站式诊疗代谢中心。
首批进入瑞金医院中心就诊的患者,血糖在基线时仅4成患者达标,经过一年的治疗,血糖的总体达标率已经超过了7成,并且,体重、血压及血脂异常等其他代谢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来源:视觉中国
通常,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全方位多科室的综合检查才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及治疗,而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就诊流程繁琐复杂,疲于穿梭在医院不同楼层和诊室之间,每次看病就像在医院内跑了一场马拉松。同时,患者院后疏于对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管理,不重视日常体征指标监测,一旦发生并发症将给自身造成较重的生活与医疗负担。
而在代谢中心的患者可在一个中心完成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只需要挂一次号,患者就能享受全面检测,数据分析、疾病诊疗、完善个人信息,打印处方报告以及配合专属的APP进行院外管理。代谢中心还研发了代谢一体机,病人在一台机器上即可完成糖尿病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检查,最终实现“上一次检查床,10分钟完成所有糖尿病检查”的目标。在院外,患者也可以通过APP等自主上传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测数据,而医生通过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指标可以为患者调整更适合的处方及宣教。
据宁光院士介绍,代谢中心项目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的线上线下整合的诊疗一体化、标准化及规范化的代谢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实现了院内高效诊疗、院外全方位管理的模式。在代谢中心专委会的指导下,代谢中心的运行已建立约400个SOP(标准操作规范),每一步都有极其严苛的标准。同时,患者所有的检查指标也因此可以在全国其他代谢中心被认可,大大提供了患者诊疗的便利性和延续性。宁光院士打了个比方:“有肯德基的地方,就要有代谢中心。我们在纽约肯德基买到的薯条,它的过油时间、油温、土豆产地、种子和薯条宽度和上海的肯德基保持一致,这就是标准化。
通过大数据的采集,代谢中心要做的不止单纯的医疗服务:它将建立风险预判模型,建立糖尿病医学资料库,发表高水平研究结果,最终绘制出“中国糖尿病智能地图”。
经过一年时间,全国已有34家医院的代谢中心陆续启动,收治病人总数已经超过1万例。到今年年底,还将有135家代谢中心即将启动。到2018年,目标是能够达到500家代谢中心,到2020年能够建成超过1000家,并力争成为代谢病患者管理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