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患糖尿病(瘫痪患糖尿病的原因)
【养生堂】今日17:25播出《糖尿病导致胃“瘫”了》
专家:王化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
关键词:胃轻瘫 糖尿病 胃底 胃大弯 迷走神经 饮食误区
2021年50岁的王阿姨反反复复地出现恶心、呕吐、吃不了东西、腹胀疼痛的“不舒服”症状,症状一直持续了两年。今年3月,王阿姨两度因恶心、呕吐和不能进食入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王化虹说,王阿姨是“胃瘫痪”了,正常情况下,人的胃1分钟会蠕动3次,少于3次胃就“瘫”了,多余3次胃就痉挛,王主任强调,“胃瘫痪”会带来“隐性饥饿”,“隐性饥饿”会让患者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而让王阿姨出现“胃瘫痪”的元凶就是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
【专家出诊信息】
王化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
糖尿病患者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导致瘫痪,这个常识你得知道
张大爷是糖尿病患者,早上突然神志不清,并且左侧肢体瘫痪。
送入急诊后,急查CT,报告:轻度脑萎缩,余无异常。护士给张大爷测血糖,血糖只有1.6mmol/L。原来张大爷昨晚测的血糖有点高,于是自行加量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医生开了医嘱静脉推注高渗糖和葡萄糖液维持静点,1小时后,张大爷神志转清,偏瘫症状消失。
当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多种并发症,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影响血糖控制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糖友一定要警惕低血糖现象,切莫掉以轻心。
低血糖诊断标准:
1) 有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等等,进食或输入糖后,症状缓解。
2) 发作时血糖≤3. 9 mmol/L。
低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1. 心血管系统
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 .神经系统
低血糖可能导致嗜睡、昏迷甚至瘫痪,血压下降。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会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3 .眼睛、肾脏
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4 .其他
一过性低血糖引发血糖波动,增加治疗难度,也对动摇患者的治疗信心。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低血糖
1。 饮食不规律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会特意控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过度节食;两餐间隔时间过长;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食;或者过早吃晚餐导致凌晨低血糖。
预防措施:
- 要按时进餐,每餐食量相对固定。
- 若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进食,延迟进食或进食过少要相应地减少药量或者暂停注射胰岛素。
2.药物过量
胰岛素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首要药物,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过大,不遵循医嘱,自行增加胰岛素用量,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是导致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主要因为部分患者对药物的成分不熟悉,自行随意增加降糖药剂量。
预防措施:
- 糖尿病患者应熟知各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作用高峰时间等。
- 治疗过程中要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 运动量过大
运动可以增加血糖消耗、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但过度运动或不注意运动的方法也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预防措施:
-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以运动后不感觉劳累为宜,有效运动的脉搏范围为: 脉搏 ( min) =170-年龄 (岁) 。
- 不宜空腹进行,可在餐后 1 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 一旦在运动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前兆,立即停止运动并适量进甜食。
4. 酗酒
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及空腹饮酒可诱发低血糖。
由大量饮酒引起的低血糖现象有两种情况: 一种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症,发生于饮酒后3-4 小时,由于乙醇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过多的胰岛素造成血糖下降;
另一种为空腹大量饮酒,发生在饮酒后 8~12小时, 主要为乙醇阻碍能量代谢,抑制肝糖原异生,储存的肝糖原耗竭之后出现低血糖。
预防措施
- 饮酒应适量,避免空腹或饥饿时饮酒过多过快。
- 在喝酒前,最好吃一些比较油腻的东西,以保护胃黏膜,也可以适量食用一些碳水化合物。
- 喝酒后出现低血糖,应当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并迅速补充葡萄糖。
5. 空腹做检查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为需要空腹检查而进食延迟导致低血糖。
某些检查项目如腹部彩超检查需禁食10小时,或者检查期间因排队等候等多种原因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预防措施
- 与医生护士协商,适当调整做检查的顺序。
- 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状可以视情况进食。
- 如有特殊检查,如结肠镜,检查前1天需做肠道准备进半流食,降糖药物可以适当减量,避免当天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了怎么办?
1 .如果患者只是轻度低血糖状态,能自主思考以及活动,应立即给予含糖食物,如一杯糖水、几块巧克力饼干或者几颗糖果。主食糖转化很慢,不推荐进食主食。
2 .卧床及就地休息。
3 .如果出现中重度低血糖症状的话,比如举止异常、昏迷等症状,立即拨打120送医。如果要给予食物,要注意防止误吸。
另外要注意,低血糖症状非常具有迷惑性,比如心慌、出冷汗会被误以为是心绞痛;情绪异常、行为怪异会被以为是精神疾病;昏迷、偏瘫则被误会是脑中风等等。
所以糖友一定要注意规律进食、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随访调整血糖治疗方案。
作者:楚门
徐积兄教授:由机制到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诊疗策略全面梳理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1年12月,“2021京赣实用内分泌诊疗技术交流学习班暨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如期举行,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学术内容丰富,医脉通受邀进行全程直播。
在本次大会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徐积兄教授以“糖尿病胃轻瘫的诊疗”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徐积兄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负责人;江西省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内分泌与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胰岛调控与再生医学学组委员;白求愿精神研究会脂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江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国家卫计委重大科技专项1项等15项科研课题;曾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或通信作者),其中SCl收录26篇。
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最常见的并发症
1.消化道正常的运动功能
胃肠道感觉运动功能主要受固有或肠道神经系统(即消化道中的“小脑”)调节。大脑则通过非固有(即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神经系统对其进行调节。胃排空的正常生理过程需要平滑肌、肠道与外源性自主神经以及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的协同作用。
图1 控制胃肠蠕动的肠内和外源机制
2.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几乎可以影响胃肠道的所有部位,如降低食道运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胆囊运动,诱发小肠或结肠蠕动时间异常导致腹泻/便秘,其中以胃轻瘫和胃排空延迟最为常见。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在无任何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以胃排空延迟和恶心、呕吐、早期饱腹、腹胀和上腹部疼痛等上腹部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数据显示,约30%-50%的1型和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会出现胃排空延迟,我国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9.6%-65.0%。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症状的增多会出现显著下降,死亡率也会出现明显增加。
表1 糖尿病性消化道功能障碍的表现
3.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
徐积兄教授指出,糖尿病胃轻瘫发病与肠神经系统、幽门螺杆菌、肠平滑肌、胃肠激素、固有免疫系统、心理因素等多因素相关。
表2 导致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相关因素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
1.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标准
满足以下几点可诊断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病史;
➤胃轻瘫临床表现(如早饱、餐后饱胀、腹胀、恶心、呕吐、腹痛);
➤内窥镜和钡剂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
➤胃排空延迟。
注意: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200mg/dl)可延缓胃排空,建议患者在控制血糖后(<275mg/dl)后再行确诊是否存在胃排空延迟。
表3 糖尿病胃轻瘫分级
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良性或恶性胃出口梗阻(胃镜可排除);
➤慢性假性肠梗阻(腹部成像和/或小肠测压以鉴别);
➤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
➤与代谢紊乱相关的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儿童)和高钙血症[基本实验室检查(包括pH值、氯化物和钙水平)可排除]。
2.糖尿病胃轻瘫的辅助检查
胃排空的辅助检查包括非侵入性手段和探索性手段两类:
➤非侵入性手段:闪烁显像、未定同位素呼气试验、无线压力和pH胶囊;
➤探索性手段:超声和MRI、胃电描记术、高分辨率电测图。
注意:评估胃排空前应停用可能延缓(如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能药、GLP-1类似物和普兰林肽)或加快胃排空(如胃复安、多潘立酮和红霉素)的药物;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停用48~72小时即可。
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徐积兄教授指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改善血糖控制、药物治疗、胃电刺激、内镜治疗、外科治疗。
1.营养支持
治疗胃轻瘫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推荐少量多次低脂低纤维小颗粒或流质饮食。若无法耐受固体食物,应摄入均质或流质食物;若进食量不足以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则应予肠内营养。
2.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胃排空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即高血糖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而胃排空紊乱也会影响血糖控制。为了避免与胃排空延迟相关的无法预料的低血糖事件发生,可酌情放宽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避免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因为它们会使胃排空延迟。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抗胆碱能特性)以及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延缓胃排空。
3.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改善胃动力药物、止吐药物、抗抑郁药。
表4 改善胃动力的药物
表5 止吐药物
4.胃电刺激
胃电刺激是通过沿着胃大弯植入电极进而用电刺激胃,该治疗手段有两种模式,分别为胃起搏和胃电刺激:
➤胃起搏采用去极化,其频率略高于固有慢波频率(即每分钟3个周期),且脉冲持续时间较长。
➤电刺激是通过采用脉冲发生器完成,该脉冲发生器提供持续高频、低能量电刺激。
5.内镜治疗
若患者属于难治性、重度胃排空,可以考虑内镜治疗,包括:幽门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经口腔内镜下胃肌肉切开术、胃造口术、空肠造口术、幽门支架,部分示意图如下:
图2 胃、空肠造口术示意图
图3 幽门支架示意图
图4 经口腔内镜下胃肌肉切开术示意图
小结
最后,徐积兄教授总结道:糖尿病胃轻瘫是指在无幽门梗阻的情况下,有严重程度不同的消化道症状和胃排空延迟的客观证据。在糖尿病患者中,胃排空正常、延迟或加快和糖尿病分型无关,胃轻瘫的治疗需要循序渐进,包括饮食调整、药物、胃电起搏、内镜、外科等多学科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