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眼干糖尿病(糖尿病人眼干怎么治疗)

上游新闻 0
文章目录:

糖友患上“干眼症”小心是眼部并发症前兆

随着人们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增加,许多人出现眼睛干涩、易感疲劳的症状,不少糖友也不以为然,认为仅仅是“干眼症”而已,殊不知这也是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征兆之一。据了解,糖尿病引发的眼部并发症有8~9种,早期筛查、控制很关键。

糖尿病会引发白内障等8~9种眼病疾病

刚过了60岁生日的王大妈,糖尿病2年,自己觉得身体一向比较健朗,一口气爬十层楼梯也小菜一碟。但最近王大妈发现,自己时常感到眼部干涩,本以为是干眼症的她,又是滴眼药水,又严格控制了看电视的时间,可情况并没有好转。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初期不觉得什么,但慢慢地各种并发症就出现了,影响机体功能。特别是眼部的病变,多容易被忽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丹宁表示,患上糖尿病以后,患者体内一直处于高糖的环境,而其视网膜血管也会一直处于这种环境,时间久了,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就会变得很脆弱,就像出现了裂缝的水管,很容易渗透、出血,从而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线模糊,眼前出现黑影等眼病问题。眼部干涩是最早,最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神经元,特别是角膜上皮的视神经元受损的征兆。但隐匿病变也不容忽视,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有糖尿病史的人,要尽早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眼病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还会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代谢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8~9种眼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视力的损害越来越严重,最终将会导致失明。所以,当出现糖尿病后,患者最好及时检查自己的眼睛是否健康,预防眼病的发生。

黄斑水肿发生在糖尿病任意阶段

建议进行眼底镜、OCT或眼底荧光造影筛查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就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发生在眼睛视网膜黄斑区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简单来说,黄斑区相当于眼睛的“心脏”,基本上90%的视觉细胞集中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就是依赖于这个部位。如果黄斑发生水肿,就会导致这些细胞死亡和变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黄斑水肿发生的概率随糖尿病的病程增加而提高,糖尿病病史越长,黄斑水肿的概率越高。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应当立刻进行眼底检查,此后至少每年一次。常用的方法就是散瞳,再通过眼底镜检查,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进一步的检查则可以做OCT或眼底荧光造影,其中OCT是确定黄斑水肿的定性及定量工具。

糖友应每年检查眼底

“有些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太大认识的患者,他们没有并发症预防的意识,或者觉得自己糖尿病控制得很好,这些患者来到眼科的时候,来看的时候往往发展到了很严重的时期“,刘丹宁说道,“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很可能导致病情严重甚至失明的后果,因此,糖尿病人定期的眼部检查尤为重要。”她同时表示,由于患者检查出糖尿病时不一定是得病初期,因此病人在确诊之初就可以在眼科进行筛查,之后也要定期每年复查。

根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Ⅰ型糖尿病患者,首次眼底检查时间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前的,可在12岁开始筛查,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一旦确诊就因立即进行筛查,随诊时间为每年1次或根据医生嘱托;II型糖尿病被确诊时,便应该进行筛查,往后每年一次或根据医生嘱托;若是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前或妊娠初3个月时应进行筛查,NPDP中度患者应每3~12个月检查一次,NPDP重度患者应每1~3个月检查一次。

控糖小课堂》》

防治糖尿病足,有个“三三法则”可预防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和死亡。

对于糖友来说,防大于治,因此在平时加强足病护理,则可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推荐“三观察、三检测”方法,可由家人协助完成。

三观察包括观察足底或足趾有无胼胝(老茧);观察足部皮肤是否干燥、汗液减少;观察是否存在足畸形,如锤状趾、爪状趾、平足或者高弓足等,如果糖友出现以上体征,则提示有下肢神经病变。

三检测包括触觉检测、痛觉检测与温度觉检测。如果检测出现异常,则提示可能存在下肢神经病变。具体如下:

1.触觉检测:将10克尼龙单丝与足部皮肤表面垂直放置,如果没有感觉则为感觉减退。

2.痛觉检测:将大头针刺足第一、第三、第五趾腹部及跖底皮肤,并感觉疼痛程度,若无痛觉,再刺足外侧及足背皮肤。如果各部位感觉到轻微疼痛,可以忍受,则无足部病变;如果有感觉,但感觉不到疼痛或完全无感觉,则是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如果轻触即感觉疼痛,难以忍受,则为足部痛觉过敏。

3.温度觉检测:分别用盛冷水(5℃~10℃)和热水(40℃~45℃)玻璃杯接触皮肤,感觉“冷”或“热”,如果患者无明显感觉及比较不出差异,为温度觉消失。

「“糖”友注意!」糖尿病患者别把干眼不当一回事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干眼症☟☟☟

在我们眼球前表面覆盖有一层泪膜,保护我们眼健康。这层泪膜由外向内分为脂质层、水液层 和黏蛋白层,含有IgA、溶菌酶、β溶素、乳铁蛋白、电解质等营养成分,润滑我们眼球表面,防止角结膜干燥,供给角膜氧气和营养,还可以冲洗、抵御眼表异物和微生物的侵害。

症状

如果您有以下症状: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流泪、对外界刺激很敏感。那么您可能已经患有“干眼”。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轻度干眼可能仅表现为眼部的不适感,但严重的干眼会造成视力的下降、甚者有失明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干眼”的关注度,及时就医,减轻它带来的眼表损伤。

引起干眼的病因十分复杂,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干眼可以由单一原因引起,也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干眼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干眼的易感因素之一

在干眼的众多发病因素中,糖尿病是易感因素之一。有研究证明:对于I型糖尿病的患者,患有干眼症的几率大约是57%,II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患有干眼症,大约占70%左右。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因为糖尿病患者血液和泪液中的血糖值均升高, 使眼表处于易感染炎症的状态;

☆其次泪腺结构及结膜杯状细胞的破坏, 使泪液分泌减少, 泪膜稳定性下降, 易发生干眼;

☆且角膜神经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 血供营养较差, 导致患者角膜神经受损, 知觉下降, 瞬目次数减少,泪膜破裂后, 新的泪液无法及时涂布在角膜表面, 角膜损伤难以及时修复, 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影响患者视力。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在调控血糖同时,应密切关注眼表健康,若您已经出现上述干眼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于眼表门诊就诊,遵医嘱用药

温馨提示:对于准备做手术的患者,建议提前治疗眼表疾病,这样做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除开正规的治疗,建议日常避免用眼过度、注意用眼卫生,可热敷缓解不适。

来源: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

【科普】如何治疗糖尿病干眼症?

干眼症学名角结膜干燥症,简单来说就是眼角结膜相关腺体分泌异常,导致润滑不足引起的眼部干燥症状,本病发生与泪膜稳定性下降密切相关。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会引起全身性的代谢性异常,从而造成泪液分泌异常诱发泪膜稳定性降低,使患者出现眼部干燥症状。糖尿病干眼症是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以患者眼部烧灼感、异物感、易疲劳、畏光为主要特征,有时会影响到视力水平引起视物模糊,整体上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但持续的干眼症可引起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和生活上的不便。

对于干眼症治疗的常规方法是提供润滑的眼药水或泪液替代品,通常干眼症可通过玻璃酸钠滴眼进行治疗,通过人工补充润滑的方式来缓解干眼症症状,是一种较为可靠、无不良反应(过敏除外)的治疗方法。但糖尿病干眼症患者干眼症发病因素未根除,玻璃酸钠滴眼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从内部消除干眼症风险因素,因此新的治疗方法则应该针对干眼症潜在的病因而不是单纯的缓解症状。

控制原发疾病

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糖尿病病程越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对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实施强效降糖可以有效减少眼部并发症发生,改善视网膜病变情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血糖控制,同时控制其他疾病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可以改善患者机体代谢异常,还能对预防干眼症等眼部疾病,具有一定功效。

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之症,导致患者会出现目光呆滞、泪液减少、口干舌燥、五心烦热、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至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和视疲劳的现象。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阴虚造成的,阴虚燥热是主要病因。中医称干眼症为“白涩症”,治疗的关键在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生津,散瘀通经,调理全身机能。

1、内服、外用

内服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加蜂蜜,能滋肾养肝,改善患者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症状;煎服八珍汤: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可益气补血治疗气血两虚者,改善患者头晕耳眩,四肢倦怠的情况;外予滋肾养阴中药眼部氧气雾化治疗,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延长药物分子作用于眼底时间,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泪膜稳定性,并有助于增加泪液分泌。

2、局部熏洗

局部熏眼采用金银花、皂角刺、密蒙花等外用熏眼,可起到清热明目的作用。

3、针灸

针灸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百会、神庭、风池、曲池、外关等位置治疗干眼症,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使泪液分泌、延迟泪膜破裂时间等作用。有学者研究表明用“进火补”针刺法(穴用攒竹、睛明、四白、瞳子髎、风池、丝竹空等)治疗糖尿病干眼症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的治疗作用,疗效显著。

手术治疗

当患者病情发展到药物治疗无法抑制患者视力损害时,可以采用泪小点栓子植入术、腮腺管改道术、自体游离颌下腺移植术和封闭术等手术方法来改善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症状。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对于临床治疗来说还是一个难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非常重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积极控制自身血糖血脂,治疗原发病,可以有效预防干眼症的发生和发展。

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