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白内糖尿病(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该怎么治疗)

海外网 0
文章目录:

“白肺”是啥?

来源:海外网

【侠客岛按】

近期,多地医生发现患者出现肺炎或白肺症状,引发关注,有人认为是感染了原始毒株。形成白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奥密克戎是否会导致白肺?

对于这个问题,侠客岛汇编了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黎、武汉市第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龚子龙、武汉市中医医院肺系病科副主任医师卢丽君等人的观点。

(图源:网络)

1、白肺是什么?

焦雅辉: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当出现炎症和感染,肺泡被渗出液等填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就是出现白色区域。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一般来讲肺部炎症较重、渗出液较多,白色的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80%时,在临床上把它称为白肺。

龚子龙:白肺临床表现是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低,因此会严重缺氧。

2、白肺是怎么产生的?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有关吗?

张黎:造成白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肺部本身感染,二是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发人体炎症反应。新冠病毒的确会对肺部造成影响,但造成白肺的概率不是很高。

龚子龙:新冠病毒不仅会入侵人体上呼吸道,对下呼吸道似乎也会造成影响,导致白肺产生。病毒入侵对年轻人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构性肺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的患者受影响更大。

焦雅辉:现在出现所谓的白肺与武汉当时的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目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是奥密克戎毒株。

3、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存在肺炎?

卢丽君:应重点关注全身有无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厌食,或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局部有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患者可自我观察是否气促、呼吸频率增快,家属可观察家人是否与平时表现不同,如精神倦怠,呼吸急促、口唇发紫。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老人是否存在意识淡漠、神志改变、容易感觉疲惫、体能下降、反应对答变慢等情况。如有,需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延误。

4、白肺能预防吗?

龚子龙:白肺不能预防,只能预警。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沉默性缺氧”,即没有胸闷气短等症状,但肺部已经严重缺氧。建议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家中常备血氧仪,及时监测氧饱和度,一旦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3%,应及时就医。

张黎:如果没有血氧仪,可自测在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如果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或者排除发烧等其他因素时心率大于120次/分,就需要警惕,此时身体可能已缺氧。

5、白肺怎么治?能治愈吗?

龚子龙:主要治疗手段有抗病毒、激素抗炎、呼吸治疗等。在患病早期,可以给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如阿兹夫定和帕罗韦德(Paxlovid)。阿兹夫定适用于核酸检测CT值较低、未进行疫苗接种的情况,可降低人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重症和危重症发生的几率。

但不建议过度宣传阿兹夫定,容易让大家产生阿兹夫定是“神药”的错觉,一窝蜂抢药。抗病毒药只能减缓症状,不能根除病毒。阿兹夫定也有服用禁忌,如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一定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

张黎:重症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以上,一部分人可以治愈。但想让肺恢复到原本干干净净的状态比较难,绝大部分患者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有专家统计,感染新冠德尔塔毒株并康复一年后,患者肺功能会恢复,但恢复态势不会保持太久,此后肺功能会呈下降趋势且不可逆。

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整理编辑/云歌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白肺”是怎么回事?如何避免新冠进展为肺炎?医生告诉您答案!

“都说新冠的死亡率不高,但是最近却经常看到媒体报道死亡病例!”

王大爷今年72岁,他除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外,别的没有什么疾病。王大爷没事的时候,喜欢看一些医学科普类的文章和视频。

最近王大爷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不少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都因为感染新冠而死亡,他就比较担心。王大爷在和老伴闲聊时,就道出了自己的担心,并且说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王大爷的老伴听到王大爷的话语后,就安慰他说: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慢性病,然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别的再担心也没有什么用。王大爷觉得老板说得在理,心里的担心也都好了一大半。

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有一些媒体报道了死亡病例,并且不少人死亡是因为“白肺”。那到底什么是“白肺”呢?如何避免因治疗不及时而使新冠转化为肺炎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防治新冠,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什么是“白肺”?

最后这段时间,“白肺”这个词语出现的比较频繁。很多朋友在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压根就不知它的意义。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里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白肺”并不是说肺变白了,它其实是影像学上的一个俗称,是比较口语化的一种称呼。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肺里含有的气体量是比较多的。当正常人去做肺部CT的时候,由于肺部气体多、密度低,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当肺部发生了感染的时候,如果肺部的炎症比较重,并且渗出物比较多的时候,它在影像学上主要就表现为发白。当白色的影像区的面积达到或者超过75%时,才能真正地称为“白肺”。

其实,“白肺”并不是新冠肺炎特有的,很多别的病原体感染肺部,并且程度比较重的时候,在影像学上也可以表现为“白肺”。

虽然说最近媒体总有报道“白肺”的,但是这个只是少数人,它的发生率是比较低的。出现了“白肺”,那就说明病情重。“白肺“对于年轻人来说,死亡率也不高,但是对于那些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

2.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肺炎?

客观来说,新冠病毒是比较喜欢寒冷的环境,所以在冬天新冠的发病率是明显增高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如果患上新冠肺炎,那症状一般都会比较典型,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的症状。

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身体的机能是下降的。即便真的得了新冠肺炎,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甚至压根就不发热。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老年人就比较容易忽略,可能会因此而耽误治疗。

老年人得了新冠肺炎以后,症状并没有年轻人那样典型。但是,如果老年人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好、犯困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去医院排除新冠肺炎。

对于那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即便没有新冠肺炎的存在,他们依然可能还是会感染别的肺炎。如果出现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快、胸闷等的症状,也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3.感染了新冠后,如何恢复得快一些呢?

不得不少,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朋友都感染了新冠。虽然很多朋友都已经好转了很久了,但是依然会存在不适感。不少朋友,就问我如何恢复得快一些。

其实,要想恢复得快一些,那只有依靠我们的免疫力。为了提高免疫力,我们只有从一些生活习惯下手,具体的总结为以下几点:

注意均衡饮食: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写出了饮食对人的重要性。其实,食物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帮助免疫系统正常地运行。

在感染了新冠后,我们也需要增加营养,适当多吃一点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常见的优质蛋白主要包括鸡蛋、牛肉、鱼肉、虾等,具体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食材。

在烹饪的时候,尽量选择蒸、煮、炖、焖等的烹饪方式,尽量不要油炸或者油煎。

坚持运动:

散步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比较适合的运动方式就是散步。一方面,散步比较容易坚持;另一方面,散步的安全性还比较高。

每次散步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散步的时间应该不低于5次。散步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以第二天不感觉到疲劳为宜。在恶劣天气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室外运动了。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健康科普大赛#

与此同时,老年人尽量不要晨练。这是因为,早晨的时候气温比较,人体为了减少散失热量,就会收缩毛细血管。这样的话,就容易引起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控制好慢性病: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患上了慢性病。虽然当前的医疗水平比较先进,但是目前也无法彻底根治,能做的主要就是按时吃药 改善生活方式。#真知新坐标#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慢性病控制得不好,那就会降低免疫力。这无疑,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其实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这类习惯主要包括吸烟、喝酒、熬夜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他们可能并没有熬夜的习惯,但是他们却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如果睡得不好,那结果和熬夜是类似的。因此,老年人如果出现了睡眠障碍,那就可以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切勿苦苦支撑。#健康2022#

什么是白肺?有肺炎就是白肺吗?白肺都有哪些症状?听听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专家应可净怎么说

“‘浙’里疫问医答”继续来为大家答疑解惑喽!这段时间以来,“白肺”成为了一个网络热词,“什么是白肺?有肺炎就是白肺吗?白肺都有哪些症状?”是当前大家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应可净,将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01.出现喉咙痛、发烧,是流感还是新冠病毒感染了?

答:一般来讲,感染新冠会伴随发烧、咽喉痛等不适的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流感则是全身的症状会比较明显,比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目前治疗新冠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解热、止痛等,但治疗流感有特效药,及时服用特效药就能很快恢复。如果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那么考虑是流感,服用奥司他韦可以有效缩短病程。若不便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的朋友,可以首先咨询互联网医院,由医生进行倾向性评估。

02.感染新冠病毒后能不能吃消炎药?

答:新冠是病毒感染,一般公众讲的消炎药指的是抗细菌药物,这是两种不同的治疗药物。目前针对新冠的感染,绝大部分是对症治疗。假如新冠感染没有合并细菌感染,如咳嗽咳黄痰等,不建议用抗生素,使用后没有获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产生后续耐药、引起菌群失调等副作用。

03.老年人如何应对新冠病毒感染?

答:一个是预防新冠,一个是控制基础病,两者同等重要。对于新冠,需要格外注意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有基础病(包括慢阻肺、糖尿病、冠心病、脑梗、肿瘤等)的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基础病。医院在救治老年新冠患者时,主要是救治由基础病引发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就很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因此有慢性疾病的群众一定不能断药。

在预防新冠方面,老年人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接触,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减少双手与各种物体的接触,勤洗手。居家时注意通风,日常保证营养摄入和充分睡眠,提高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老年人居家时要适当活动注意血栓风险,如双腿不对称肿胀要警惕下肢静脉血栓、胸闷气急可能是肺血栓要及时就诊,心脏功能、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避免大量饮水。如果不幸感染新冠,连续三天发烧不退或出现胸闷气急或基础病不稳定的老年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04.喉咙感觉“吞刀片”有什么好办法?吃冰的可以吗?

答:一般来讲,咽痛以局部用药为主,比如西瓜霜等,退而求其次薄荷糖也可以缓解喉咙不适。适当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对黏膜修复也有一定益处。在用药时,除了注意控制症状,还要考虑会不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大家尝试网上流传的“吃冰棍法”,冰棍虽然能给喉咙带来瞬间的舒服,但同时会对胃肠道造成压力,胃肠受凉后可能会痉挛、疼痛,甚至引起腹泻。

05.味觉和嗅觉失灵怎么办?是暂时的吗?

口腔、上呼吸道等有很多味觉和嗅觉感受器,新冠病毒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味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的影响可能较为明显。康复后,味觉和嗅觉也会慢慢恢复。

06.确诊新冠后,第一天高烧38度,第二天体温降下来了,第三天又到了39度,高烧反复是正常现象吗?

答: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退烧药一般的持续时间是6到8个小时,过了时效,你可能仍然是发烧者,并非一颗药就能解决所有发烧。建议按照药物说明书,间隔6-8小时吃一片退烧药,一般每天不超过四片;同时多饮水,持续有体温的,可以连服三天;大部分新冠感染者发热三天左右,假如三天以上体温还是在38.5度以上不能控制,建议到医院就诊。

07.服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第一,不要叠加服用。退烧药有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洛索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有泰诺、白加黑等多种常见退烧药,如果叠加服用,退烧作用不会加强,但副反应会加强,尤其过敏体质的人群反而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出现皮疹等症状。在服用退烧药前,请评估是否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胃溃疡等。第二,肝功能、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请慎重服用,剂量可能需要减半,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等咨询医生。此外,如果饮酒后服用退烧药,对肝功能的损害非常大。

08.糖尿病患者确诊后一星期还未转阴,已无发烧症状,如何转阴?

答:一般人群大概7-10天就会转阴,但免疫功能差的人群可能出现2个星期甚至更久才转阴的情况。与病毒抗争的过程就像打仗,免疫功能差的人“兵力”较弱,耗时就会更长。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饮食,控制血糖让身体有足够强的抵抗力来抵御病毒。

09.复阳会有传染性吗?

答:那种几周内再次检查出阳性的基本不是“二次感染”,而是通常所称的“复阳”,即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内感染的病毒没有完全清除,会出现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情况,但基本没有传染力,表明抵抗力仍然较弱。因此“复阳”患者仍需注意休息、饮食等方面。

10.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

答:如果确定自己还未感染,建议去打。一般打疫苗两周后体内抗体就会增加。据目前专家估计,疫情还不会这么快结束,打疫苗对新冠感染后重症是有保护作用的。

11.家里有人感染了怎么办?

答:有条件的当然是分房隔离,通风。条件有限的,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在家都尽量戴口罩,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尽量分批吃饭,吃饭时不要讲话,感染者吃过的食物不要放进冰箱。居家消毒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有些消毒剂可能引发过敏哮喘等。

12.什么是白肺?有肺炎就是白肺吗?白肺都有哪些症状?

答:“白肺” 指的是由于重症肺炎在胸片或胸部CT呈现大片的白色斑片状影阴而得名的一种疾病,且病情凶险,患者一般不能活动,躺在床上吸氧都无法缓解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肺疾病和肺外疾病引起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症。

“白肺”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和出汗,意识模糊,心跳快,顽固性低氧,一般吸氧不能缓解,氧饱和度小于90%(氧饱和度夹可自测),胸部影像检查显示肺泡大量渗出变白。该病属于呼吸危重症,需要在监护室呼吸支持等抢救,极少数新冠肺炎危重症可出现该种情况,经抢救大部分患者能转危为安。一般新冠感染患者,时有胸闷气急感觉,但氧饱和度在93以上,不考虑“白肺”。

13.感染新冠病毒会有后遗症吗?

答:从目前数据来看,轻型普通新冠患者无明显后遗症。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否后遗症与基础病并发症有关。

14.新冠有没有预防药可以吃?

答:目前没有特效预防药。至于网上热议的维生素C,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能预防新冠。维生素C主要对皮肤黏膜的出血、淤癫有保护作用,参与人体脂肪代谢,对创口愈合也有一定帮助,建议每天不超过1000mg,有利于胃肠吸收。

15.面对新冠如何调整心态?

答:第一,增加对新冠的理解。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与病毒、与灾难抗争的过程,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新冠疫情爆发三年来,毒株在不断变化,传播力越来越强,而毒性在下降。增加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可以减少我们的恐惧和紧张。第二,坦然面对。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紧张的情绪对免疫系统是一个伤害,放轻松反而能调动身体的免疫功能。

16.春节回乡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答:有条件的尽量戴N95口罩,可使用护目镜和面屏。在车厢中尽量不摘口罩,减少喝水、进食。戴口罩时减少说话,口水会降低口罩的保护力。回到家要洗手。

专家名片

供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策划: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