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婆婆有糖尿病(婆婆有糖尿病送什么礼物)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患糖尿病婆婆嫌冰粉不甜 加了勺黄糖结果住进医院

家住成都的吴婆婆,今年70岁,患有2型糖尿病,清明节前夕到重庆来探亲,由于天气炎热,前晚吃了一些无糖饼干、蛋糕,伴着黄糖冰粉,昨天凌晨开始,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市急救医疗中心,经检查,吴婆婆是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为糖尿病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经积极治疗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昨天,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市急救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博士姜晓燕,她表示,并不是吃无糖食品就安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管什么糖都需要忌口。

来重庆探亲 没想到住进了医院

“不是吃无糖饼干就没有糖分吗,怎么血糖这么高。”躺在内分泌科病床的吴婆婆家人告诉记者,吴婆婆患有2型糖尿病有15年之久,前段时间来到重庆后,为了照顾她的饮食,他们特地选用了各种无糖食品,带着婆婆去公墓给亲人祭扫后,晚上回到家想着尝尝鲜,就购买了一些无糖冰粉,但吴婆婆却觉得无糖冰粉不甜,索性自己添加了一勺黄糖搅拌在碗里,吃了后睡觉前都没什么问题,没想到睡到半夜,吴婆婆就在呻吟她腹痛。

随后,吴婆婆还出现了呕吐、呼吸深而快,一度出现了昏迷,才赶紧拨打120送到市急救医疗中心。“我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一直都在用药控制,效果还比较好,没想到这次就偷了下嘴,被送进了医院。”吴婆婆表示,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伤害身体了。

“吴婆婆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发作并发症。”姜晓燕表示,经过抢救,目前已脱离危险,在医院观察几天后就可以出院了。

无糖食品的三大误区 你中招没?

对于无糖食品,在临床上,病人问得最多的就是“无糖食品就是没有糖,所以不用忌口吃”等几大误区,姜晓燕对此进行了澄清:

误区1:“无糖食品”就是没有糖,因此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

答:所谓的“无糖”食品指所含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或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的量很低,并不是没有。按照国家《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其要求是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无蔗糖”食品指不含有蔗糖,但并不等于无其他升糖速度更快的单糖或双糖,糖尿病患者吃了无蔗糖食品后很有可能引起血糖的上升。

误区2:无糖食品能降血糖

答:一些无糖食品号称能起到降糖作用,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糖食品只是食品中的糖分比较低,仅仅起到了限制糖的摄入量的作用,对血糖的高低起不到控制或降低的作用。所以说,无糖食品能防治糖尿病的说法是欠妥的。

对于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无糖食品只能起到辅助控制血糖的作用,绝不能代替药物。

误区3:食用无糖食品不需要忌口

答:虽然无糖食品含有的糖分很低,但许多食品本身就含有糖分,如谷物食品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奶中的乳糖,它们在人体内最终仍要转化成葡萄糖。

而且,无糖食品的主料基本是淀粉,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同样会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能无限制地食用无糖食品。

另外,无糖食品中的甜味剂食用过多,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健康隐患。以最常见的代甜味剂木糖醇为例,过多摄取不仅会导致血糖升高,而且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食。

不可把无糖食品当主食 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

姜晓燕提醒广大糖友,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有的无糖食品虽标明不含蔗糖,配料表中却标有糊精、麦芽糖、玉米糖浆,这些物质都属于水解淀粉物,对于控制血糖都没有帮助,吃多了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以无糖麦片为例,其中往往添加糊精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虽然糊精不甜,但作为淀粉的水解产物,它也能在人体中水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于蔗糖。

“即使是无糖食品也不能多吃,更不能将其作为主食。”姜晓燕透露,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想要降低血糖,最好选择杂粮、全麦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不是单纯的无糖食品。比如:做沥米饭,让饭菜不再变得精细,蔬菜也尽可能改刀为大块、大颗粒等。不建议吃稀饭、包子、馄饨、饺子等比较油腻、高油高脂的主食。

此外,一日三餐时间要固定,定时定量,管住嘴,迈开腿,加强运动、合理饮食,药物干预、定期血糖监测,才能控制糖尿病情不发作,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真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婆婆糖尿病恶化,竞然是这个“秘密武器”救了她的命

李梅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五十多岁,性格温和,善良大方。她的婆婆王阿姨,已经七十岁,患有糖尿病多年,平时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定期打胰岛素。李梅和丈夫王强一直很关心王阿姨的健康,尽量为她准备低糖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然而,最近几个月,王阿姨的病情却突然恶化,血糖时常飙升,甚至出现了头晕、乏力的症状。

一天晚上,李梅在厨房忙碌,王阿姨突然晕倒在沙发上。李梅吓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医院的医生经过检查后,告诉李梅,王阿姨的糖尿病控制得相当糟糕,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听到这话,李梅心里像压着一块巨石,满脸愁苦。她知道,自己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拯救婆婆的健康。

李梅开始四处寻求帮助。她上网查阅资料,咨询营养师,甚至去参加糖尿病患者的支持小组。在一次小组会议上,李梅听到一个老奶奶分享了她的故事。老奶奶提到,她的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除了饮食和运动之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一种叫做“苦瓜”的蔬菜。李梅听了之后,心中一动,决定试试。

回到家后,李梅开始每天为王阿姨准备苦瓜汁。起初,王阿姨对这个新鲜的饮品并不感冒,甚至皱起了眉头:“这苦瓜味道太苦了,我不想喝。”李梅耐心地劝说她:“妈,这对你的健康有好处,您就试试看吧。”经过几天的坚持,王阿姨终于开始习惯这个味道,甚至觉得它有点清爽。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几天后,王阿姨的血糖依然没有明显改善,李梅心里开始焦虑。她决定寻找其他的帮助,终于找到了一位中医,医生告诉她,除了饮食,还需要配合针灸和中药调理。李梅心中一亮,立刻带着王阿姨去看了中医。

在中医的调理下,王阿姨的情况开始逐渐好转。李梅看到婆婆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然而,随着王阿姨的病情逐渐稳定,李梅却发现婆婆的情绪开始低落。王阿姨常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望着远方,似乎在思念什么。李梅心里一紧,明白婆婆可能是因为糖尿病而感到自卑和无助。

就在这个时候,李梅决定带王阿姨去参加一个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活动。活动中,王阿姨结识了许多同样面临糖尿病挑战的朋友,大家互相分享经验,鼓励彼此。王阿姨的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她开始主动参与活动,甚至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苦瓜汁食谱。

然而,就在王阿姨的情绪逐渐好转之际,李梅却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医生告诉她,王阿姨的病情依然不容乐观,可能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李梅心如刀绞,她不敢想象如果失去婆婆,自己该如何面对。她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坚持苦瓜汁和中医的调理,还是接受医院的治疗方案?

面对这个抉择,李梅感到无比的痛苦。她知道,医院的治疗虽然有效,但副作用也让她心里忐忑。而苦瓜的疗法虽然温和,却也可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最终,在一次深夜的思考中,李梅决定结合两者的优点,继续坚持苦瓜汁的饮用,同时也接受医院的治疗。她心中默念:“为了婆婆,我一定要找到最好的办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王阿姨的健康状况终于稳定下来。医生的治疗和李梅的苦瓜汁相辅相成,王阿姨的血糖逐渐回归正常。她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李梅心中也充满了欣慰。婆媳之间的感情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愈发深厚。

“李梅,真是谢谢你!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王阿姨感激地说。李梅笑着摇摇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您也很棒!”此时,李梅明白,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状态,更是心灵的愉悦与家人的陪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健康问题时,勇敢地尝试和坚持总能带来希望。或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正是我们通往健康之路的“秘密武器”。#糖尿病能不能治愈#​糖尿病#糖尿病的真相#​

患糖尿病婆婆嫌冰粉不甜 加了勺黄糖结果住进医院

来源:重庆晨报

家住成都的吴婆婆,今年70岁,患有2型糖尿病,清明节前夕到重庆来探亲,由于天气炎热,前晚吃了一些无糖饼干、蛋糕,伴着黄糖冰粉,昨天凌晨开始,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市急救医疗中心,经检查,吴婆婆是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为糖尿病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经积极治疗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昨天,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市急救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博士姜晓燕,她表示,并不是吃无糖食品就安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管什么糖都需要忌口。

来重庆探亲 没想到住进了医院

“不是吃无糖饼干就没有糖分吗,怎么血糖这么高。”躺在内分泌科病床的吴婆婆家人告诉记者,吴婆婆患有2型糖尿病有15年之久,前段时间来到重庆后,为了照顾她的饮食,他们特地选用了各种无糖食品,带着婆婆去公墓给亲人祭扫后,晚上回到家想着尝尝鲜,就购买了一些无糖冰粉,但吴婆婆却觉得无糖冰粉不甜,索性自己添加了一勺黄糖搅拌在碗里,吃了后睡觉前都没什么问题,没想到睡到半夜,吴婆婆就在呻吟她腹痛。

随后,吴婆婆还出现了呕吐、呼吸深而快,一度出现了昏迷,才赶紧拨打120送到市急救医疗中心。“我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一直都在用药控制,效果还比较好,没想到这次就偷了下嘴,被送进了医院。”吴婆婆表示,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伤害身体了。

“吴婆婆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发作并发症。”姜晓燕表示,经过抢救,目前已脱离危险,在医院观察几天后就可以出院了。

无糖食品的三大误区 你中招没?

对于无糖食品,在临床上,病人问得最多的就是“无糖食品就是没有糖,所以不用忌口吃”等几大误区,姜晓燕对此进行了澄清:

误区1:“无糖食品”就是没有糖,因此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

答:所谓的“无糖”食品指所含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或双糖(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的量很低,并不是没有。按照国家《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其要求是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无蔗糖”食品指不含有蔗糖,但并不等于无其他升糖速度更快的单糖或双糖,糖尿病患者吃了无蔗糖食品后很有可能引起血糖的上升。

误区2:无糖食品能降血糖

答:一些无糖食品号称能起到降糖作用,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糖食品只是食品中的糖分比较低,仅仅起到了限制糖的摄入量的作用,对血糖的高低起不到控制或降低的作用。所以说,无糖食品能防治糖尿病的说法是欠妥的。

对于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正规治疗,无糖食品只能起到辅助控制血糖的作用,绝不能代替药物。

误区3:食用无糖食品不需要忌口

答:虽然无糖食品含有的糖分很低,但许多食品本身就含有糖分,如谷物食品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奶中的乳糖,它们在人体内最终仍要转化成葡萄糖。

而且,无糖食品的主料基本是淀粉,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同样会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能无限制地食用无糖食品。

另外,无糖食品中的甜味剂食用过多,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健康隐患。以最常见的代甜味剂木糖醇为例,过多摄取不仅会导致血糖升高,而且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食。

不可把无糖食品当主食 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

姜晓燕提醒广大糖友,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有的无糖食品虽标明不含蔗糖,配料表中却标有糊精、麦芽糖、玉米糖浆,这些物质都属于水解淀粉物,对于控制血糖都没有帮助,吃多了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以无糖麦片为例,其中往往添加糊精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虽然糊精不甜,但作为淀粉的水解产物,它也能在人体中水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于蔗糖。

“即使是无糖食品也不能多吃,更不能将其作为主食。”姜晓燕透露,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想要降低血糖,最好选择杂粮、全麦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不是单纯的无糖食品。比如:做沥米饭,让饭菜不再变得精细,蔬菜也尽可能改刀为大块、大颗粒等。不建议吃稀饭、包子、馄饨、饺子等比较油腻、高油高脂的主食。

此外,一日三餐时间要固定,定时定量,管住嘴,迈开腿,加强运动、合理饮食,药物干预、定期血糖监测,才能控制糖尿病情不发作,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