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随身药盒糖尿病(随身药箱要带什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0
文章目录:

糖友装备大盘点:“装备”齐全 抗糖才安心

指导专家:周佩如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护师

老人报记者 殷 鑫 通讯员 张灿城

基础版:检测装备

血糖仪:建议糖友拥有自己的血糖仪。在血糖仪的保管方面,需注意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对血糖仪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糖仪在室温下保存,避免血糖仪长时间暴露在4℃以下或30℃以上的温度环境中,外出携带血糖仪一定要放在包内,随身携带,不要在阳光下曝晒,也不要放在没人的车内或后备箱里。日常注意定期带血糖仪到医院进行校准。

试纸和采血针:目前,国内的试纸与采血针是绑定销售的。需注意的是,试纸一定要与血糖仪配套,且注意做好避潮工作,取用一条试纸后一定要密封好,减少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同时,试纸开封后应在3个月内用完;一般出厂的试纸保质期较长的,但不建议囤货,一次买两盒为宜。周佩如格外提醒,试纸一定不要放在冰箱内。通常情况下,一条试纸会配一个采血针,采血针为一次性用品,糖友千万不要重复使用。

消毒用品:不论是测血糖还是注射胰岛素,都需用到消毒用品。糖友常用的消毒用品多为含有酒精,而酒精易挥发,时间越久,挥发的越多,消毒效果越差,一般情况下,75%的酒精消毒液的使用期限是72小时(三天),医用棉签打开后的使用期限是24小时。所以,糖友最好能够购买独立包装的酒精消毒棉片,既能保证消毒效果,又预防感染,保证安全。

糖尿病属于终身疾病,而且时时需要检测,一时疏忽,可能就会严重影响病情。而日常的监测离不开一些必需的“装备”,“装备”到位是控制好血糖的前提。那么,糖友们需要哪些“装备”呢?为此,记者采访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护师周佩如。

升级版:药物注射装备

豪华版:其他装备

血压计:相对于其他人,糖友患高血压的几率更高,所以日常监测血压非常重要。对于伴有高血压的糖友,建议每天监测血压1~2次。

体重计:体重与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定期监测体重,能够及时了解体重的变化,指导下一步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食物秤:临床发现,很多糖友对于食物的量并没有概念,特别是对于初发糖尿病的患者,要想通过控制饮食,就非常困难。如家里有一个厨房秤,无疑是掌握饮食治疗的好帮手。

其他生活用品:卷尺,经常测量自己的腰围,了解肥胖的程度或减肥效果;糖尿病专用的袜子(以浅色棉质为宜),合脚厚底宽头的鞋子,防止糖尿病足部的损伤;小药盒防止漏服药物;闹钟可提醒服药或监测;有刻度的水杯,保证每天的饮水量;专属的碗盘,量化就餐量等。

胰岛素:在胰岛素没有开封时,最好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靠门的地方。使用胰岛素前,需将胰岛素从冰箱取出放置在常温下30分钟,但需注意室温应低于30℃。周佩如指出,如天气炎热,糖友可将胰岛素放置在空调房内“回温”,如房间没有空调,可适当缩短其“回温”时间。已开封的胰岛素放置可在室温(30℃以下)下保存,一般保存时间不超过4周;若携带胰岛素出门,需将其装在隔热袋中,市面上有专门的隔热袋售卖。胰岛素禁止放置在车后尾箱或无空调的汽车内。

针头:市面上注射胰岛素的针头有很多种,常见的有4mm、5mm、6mm、8mm,表示的是针头的长短,越短痛感越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友并不能随意挑选型号。通常情况下,如胰岛素剂量不大,可根据经济状况选择4mm或5mm,如剂量较大,则一定要选择6mm。

#清风计划#

糖友用药,须避免八个错误!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有个体化的综合调控目标,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来综合考虑。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哪些因素对控制血糖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要避免用药错误。

五大因素决定控糖效果

要提高饮食控制的依从性。

有些患者饮食控制不严格,如晚上应酬多、聚餐多;有些患者瓜子、花生、油炸食品等零食吃太多;也有的患者控制得过严,像“苦行僧”一样,最终导致营养不良。以上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问题。

要合理进行降糖治疗。

合理降糖是基础治疗,关键是“合理”二字。降糖治疗要个体化,不同的人,降糖目标和方案不同。例如,年轻患者、没有并发症者、新诊断的患者在治疗上应严格;七八十岁的老年患者,或已出现并发症者,降糖的目标要适当放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要预防低血糖。

血糖要控制好,不要过低,一次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抵消多年的控糖效果。

要控制好体重。

要睡好觉。

一个人血糖、血压飙升,可能是睡眠不好所致,但这一点常常被忽视。

糖尿病用药要避免八大错误

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用药错误,其中下面八个错误是最常见的。

1

看别人用什么药自己也用什么药。

治疗糖尿病要根据糖尿病类型、患者体型、高血糖类型、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来选药。如,根据糖尿病类型选药,1型糖尿病可以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2型糖尿病可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等;妊娠糖尿病应用胰岛素;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要先治疗原发病再加上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

用什么药还要看患者的体型,如果是肥胖型患者,可用二甲双胍;瘦型患者可用磺脲类降糖药。

不同患者血糖高出现的时间不同,如果餐前不高、餐后高,可用糖苷酶抑制剂加其他口服降糖药;如果餐前高、餐后更高,则要用磺脲类、非磺脲类、二甲双胍、 a-糖苷酶抑制剂。

另外,还要根据患者年龄选药。儿童糖尿病患者多为1型,可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老年人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等下降,常出现重复用药、遗漏用药和低血糖等问题,可用一日一次的缓控释制剂。

为了防低血糖,老人还要慎用作用太强的降糖药。

2

迷信进口药、贵药、新药。

评价药物的好坏,要看其有效性(疗效如何)、安全性(副作用的大小)、经济性(价格是否合理)、适用性(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方便),而不能以是否为新药、进口药、贵药为标准,更不能盲目排斥国产药、便宜药、老药。

3

担心二甲双胍伤胃不敢吃。

二甲双胍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主要出现在用药的最初一两周,如果餐中或餐后服用,会大大减轻不良反应,用一段时间可慢慢耐受。二甲双胍不经肝脏代谢,所以没有肝毒性,也不损伤肾脏。二甲双胍是临床首选的降糖药物,原因之一就是其安全性好。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糖作用之外,还可以持续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控制心血管风险。

4

不按时服降糖药。

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很有讲究,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要在餐前30分钟服,双胍药要在餐中或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要在吃第一口钣时服,格列酮类在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5

漏服药想起来就补服。

漏服药可引起血糖波动,或让血糖居高不下,所以,漏服药该如何补、什么时间补,都很有讲究。如果漏服的是磺脲类药物,且已接近下一顿饭,就不用补了;如果是双胍类药,想起来就要及时补;如果是糖苷酶抑制剂,饭中、饭后可以补上,饭后过很长时间就不用补了;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才想起来就不用补了,要出门或运动前不用补。为了防止漏服药物,老年人可以备一个特制的药盒,或者设计一个服药日历。

6

服降糖药只遵医嘱不看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有很详细的信息,如不良反应、禁忌证的介绍,有与其他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药物如何保存等内容,这些信息在吃药前都应该了解。

7

将血糖降得比正常值低一些。

有些人认为,血糖低一些总比高一些好,其实,低血糖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危害,如记忆力减退、心理疾病、痴呆、血糖难以控制,甚至会因为血糖过低导致死亡。以下这些原因可以导致低血糖:在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延迟,容易发生餐前低血糖;口服药或胰岛素用量不当;进餐不定时;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小;漏服药补药不正确等。

患者应该了解低血糖的症状。轻度低血糖可表现为虚弱、乏力、头晕、烦躁、出冷汗、有饥饿感、不爱说话等;中度低血糖有恶心、舌根发麻、心跳加快、视线模糊等症状;重度低血糖会出现抽搐、行为异常和反应迟钝等。为防万一,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糖果,还要随身携带联系卡。

8

吃保健品不用药。保健品是食品,治不了糖尿病,而且很多所谓的降糖保健品中都违规添加了降糖药。患者一定要警惕各种虚假广告,远离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纯天然绝不加西药”、“绝无副作用”、“高科技产品”、“权威专家验证”等旗号的产品。

此外,患者还要避免使用胰岛素的误区,如该打的不打,不该打的过度使用;认为打胰岛素会上瘾、副作用大、会让人变胖;还有人认为,用了胰岛素就再不能使用口服药了。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文/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张继春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健康课堂|慢病者出行带药有窍门

不少人发现,上了年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爸妈出门旅行一趟回来,常常没有得到放松,反而累到病倒,要跑医院。这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朋友平时都能很好地控制病情,为何出游放松散心回来,反而就病倒了呢?

临床观察发现,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出门旅游时常常错误携带及使用药物。那么,正确做法是什么呢?

高血压患者:保留药物原包装,避免误服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首先要注意,在血压没有控制平稳的情况下,不推荐外出旅行,尤其是前往高海拔地区。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容易导致人体缺氧,使血压不易控制。其次,高血压药物品种繁多、外形相似,脱离原包装后极难辨认,易发生误服。一旦误服,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反应。因此,出行期间,要尽量保留药物原包装,将每种药物做好标记,标记的内容有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药时间等。

高血压常需联合服用多种降压药,在出游中,一定要记住按时服用。出游宜携带血压计,勤测血压,一旦血压控制不好,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应及时就近到医院治疗。血压波动与生物钟有关,如果是出国旅行,要设定闹钟按规定时间服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出行时最好携带双倍药品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忽高忽低,剧烈波动,也不宜旅行。

2型糖尿病患者常需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降糖药。旅游中有可能会出现遗失东西的情况,为了有充足的药物可以使用,出行时最好携带双倍的药品,分开放置,给每种药物标记用法用量、服药时间等。为应对延误用餐的情况,需随身携带糖果、巧克力、小饼干等,以防低血糖。在出行中,应严格按出行前的服药时间规律服药。

如果需要注射胰岛素,记得携带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笔芯、酒精棉片等,还需注意以下7点。1.记录好胰岛素的开封时间、注射时间、注射剂量等信息。2.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须携带胰岛素冷藏盒用于存放。3.如果是打开过的胰岛素,要保证存放温度不超过25℃,在4周内用完。4.勿把胰岛素放在冷冻室、窗台上、空调出风口等过冷或过热的位置,避免高温和日光直晒。5.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需在室温放置20分钟后注射;每次使用胰岛素前都应检查有效期,并观察药液是否有结晶或絮状物。6.如果需要携带胰岛素上飞机,一定提前请医生开好相关证明(诊断证明或药物处方),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7.建议糖友们出行时随身携带便携式的血糖仪,用于实时监测血糖。

冠心病患者:备好急救药、急救卡冠心病患者出行时,应随身带急救药盒,放入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等急救药物。硝酸甘油应放在棕色等颜色较深的药盒内,旋紧盒盖,密闭保存。它具有怕热的特性,随身携带时不能放在贴身的衣兜里,以免受体温、汗水的影响,降低药效。

最后,建议患有冠心病的朋友在出行时,携带一张“急救卡”,上面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所患疾病、急救药物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