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糖尿病(柴胡糖尿病人可以喝吗)
降血糖先得分清体质,来对号入座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日益提高。患者得了糖尿病以后,具体症状及发生哪些并发症,各有不同,笔者认为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国人对糖尿病普遍比较易感,糖尿病发生发展存在体质学基础,所以治疗糖尿病须以分清体质为基础。阳明胃热体质、少阴肾虚体质、少阳肝郁体质、厥阴阴虚肝旺体质、太阴脾虚体质之人均可发病,其中尤以阳明胃热和少阴阴虚体质最容易发病。
阳明体质
“
最常见于
阳明胃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身体壮实,体形丰满或肥胖,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旺盛,属于能吃、能睡、能干的那一类人,多见于成功人士,实权派或财富人物。这类人胃热比较盛,工作努力,或过嗜醇酒厚味、高热量饮食,就可以形成胃肠结热、脾胃湿热等,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引发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口渴引饮,消谷善饥,烦热,大便干结,或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滑数有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
治疗
当清泄结热或清化湿热,方剂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加减。大便不畅者,可以配合腹部按摩。
少阴体质
少阴阴虚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一般体形瘦长,体力尚好,精力比较充沛,食欲比较好,思维敏捷,多知识分子,睡眠比较少,或有失眠倾向,多见于瘦人2型糖尿病。因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或加以经营谋略,用脑过度,内生心火,火热伤阴耗气,则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眼花,咽干口渴,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尿黄,大便偏干,腰膝酸软,或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性神经衰弱、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治疗
重在滋阴补肾,兼以清热,中药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加减。日久阴阳俱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肾气丸等。
厥阴体质
“
常见于
厥阴肝旺、阴虚肝旺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格壮实,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好,如张飞之类的人物,控制情绪能力很差,性格多暴躁易怒,容易急躁,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一经不良情绪影响,就内生肝火,或气郁化热,伤阴耗气,或引动肝阳上亢,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一步发展容易并发脑血管疾病、眼底出血等。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面赤,烦热口渴,性急易怒,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舌苔黄,脉弦大有力。这类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治疗
重在平肝清热,可用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等。
少阳体质
少阳气郁、郁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体力较差,精力也比较差,食欲一般或比较差,消化功能不太好,有时爱腹胀、拉肚子,平素爱生闷气,女性多见,心眼小,看问题比较悲观敏感,遇事爱钻牛角尖,有抑郁倾向,被称为林黛玉型,可见于少部分糖尿病病患者。加之糖尿病病程缠绵,根治不容易,患者普遍存在悲观情绪,所以得病以后表现为气郁或肝郁脾虚证者很多。
临床常表现为
胸胁胀痛,咽干口燥,烦躁易怒,神疲食少,大便不调,神疲抑郁,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少腹作痛,或小腹坠胀,小便涩痛,舌边有红点,舌苔起沫,脉弦细或兼数,进一步发展常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抑郁、糖尿病胃肠病变、月经不调等。
治疗
应当疏肝清热,可用加味逍遥散、小柴胡汤。痰热内郁,心胸烦闷,失眠者,可用黄连温胆汤;肝胃郁热,头晕目赤,大便干者,用大柴胡汤。
太阴体质
太阴脾虚或脾虚湿滞体质者。
这类人平素体格虚弱,或体形虚胖,面色黄,一般体力差,食欲比较差,素体脾气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大便容易稀,有腹泻倾向,平素相对比较怕冷,容易发生胃肠疾病,被称为刘备型。因为脾气偏虚,正常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差,如果再加以饮食失节,醇酒肥甘,就会变生痰湿,或变生湿热、痰火,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上表现为
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或有呕吐恶心,饮食减少,形体消瘦或虚胖,舌淡红,苔白,脉细缓。这类糖尿病常伴血脂异常,如果失治误治,可导致糖尿病腹泻、糖尿病胃肠病变等。
治疗
应当益气健脾、渗湿调中,可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四妙丸、连理汤等。
所以,只有分清患者的体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方用药,才有可能使糖尿病者不出现或晚出现并发症,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病情不发展,从而使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 赵进喜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二型糖尿病7年,妙用张仲景的一碗小柴胡汤,血糖降到5.8!
小柴胡汤作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多数人了解它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胃部不适等症状。但其实,小柴胡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临床上也常用小柴胡汤作基础方,帮助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缓解糖尿病问题,今天就简单的和大家说一下小柴胡汤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
分享一则案例:
之前门诊有位患者,陈女士,54岁,二型糖尿病史7年。
患者主诉:近期血糖控制欠佳,出现口干、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查空腹血糖15.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
诊察发现:舌质淡红,苔薄黄,右关脉弦,左寸脉浮数。
针对患者情况,开具小柴胡汤加减方: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甘草,加用天花粉、白芍、黄连、枳实、吴茱萸。同时叮嘱患者注意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效果如何?
服药12剂后复诊,患者胃部不适、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轻度失眠。继续调整方药服用,一个月后复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空腹血糖降至5.8mmol/L。后续随访三个月,血糖稳定在5.6-5.9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3%。
为何会有如此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致。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严重者可引发多系统并发症。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柴胡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黄芩清热燥湿,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半夏和胃降逆,缓解消化道症状;党参补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生姜温中止呕,调节胃肠功能;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药性;甘草不仅能调和诸药,还能促进肝糖代谢,提高葡萄糖利用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用药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清胆和胃的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来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临证时其用法主要为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12g),生姜五两(15g),枳实四枚(12g),大黄二两(6g),大枣十二枚(9g)。(注:按古之一两、今之一钱(3g)计量,临证可根据病情及体质调整用量)
煎服方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即以水2400ml,煮上列各药至1200ml,去药渣,再煎至600ml,温服200ml,每日服3次。
和解少阳,兼泻里热
大柴胡汤系张仲景为少阳阳明合病所设,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证之主方。《伤寒论》原文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根据条文以方测证分析认为,本证多由病在少阳兼邪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热扰阳明,胃气内结,则胃脘痞硬;胃气上逆,则呕吐;热迫大肠,下迫下注,则下利;或浊热内结,则大便硬;热结阳明,胃气壅滞,则胃脘拘急或疼痛,或按之痛;胆热扰心,则心烦;胆热上攻,则口苦;胆热逆乱经脉,则胸胁苦满或疼痛;胃气不降,则不欲饮食;正气乘其势而抗邪,则往来寒热或潮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少阳阳明郁热之征。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
本方功能和解少阳、兼泻里热,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方中柴胡专入少阳、疏邪透表为君药,黄芩擅清少阳之郁热,与柴胡同用,能和解少阳,是为少阳病未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而设;少用大黄泻热通腑,枳实行气破结,二者相配,可内泻热结,是为“热结在里”之心下痞满硬痛、大便不解、呕不止、郁郁微烦而设;芍药缓急止痛,配大黄可治腹中实痛,伍枳实能调和气血,协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以防木乘中土;半夏和胃降逆,生姜重用则止呕之功更著,以治呕逆不止;大枣和中益气,合芍药酸甘化阴,既可防热邪入里伤阴之虞,又能缓和枳实、大黄泻下伤阴之弊。总之,本方配伍体现了和解及攻下两法的结合运用,但以和解少阳为主、泻下之力较缓。
辨证施治应用之道
综合现代医学研究报道,大柴胡汤具有抗炎,镇静,双向调节免疫机能,利胆,降低括约肌张力,降低胆石形成率,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肝脏,调节新陈代谢,降血脂,降血压,抗过敏,镇痛,止呕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是该方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基础。
方剂功效: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适应证候为少阳阳明热证,表现为胃脘痞硬,呕吐,下利,或大便硬,胃脘拘急或疼痛,按之痛,心烦,口苦,胸胁苦满或疼痛,不欲饮食,往来寒热或潮热,舌红,苔黄,脉弦数。
若有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神曲,以消食化积;若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若有胆结石者,加海金砂、郁金、石苇,以利胆化石消石;若有胁痛者,加延胡索、桃仁,以行气活血止痛;若眩晕者,加天麻、菊花,以清眩止晕;若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黄连,以清心益血,舍魂安神等。
因本方属攻下邪热之剂,故里虚者禁用。
可治疗多科疾病
大柴胡汤临床运用以消化系统的病症最多。肝、胆、胰三脏器病变表现多集中在胸胁以下和上腹部,这和张仲景原文“心下急”“心下痞硬”和“按之心下满痛”的描述从部位上讲是一致的,大柴胡汤可以作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专方。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胰腺炎;肝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穿孔;急慢性阑尾炎;麻痹性肠梗阻等。近代以之治疗急腹症,可避免手术之苦,尤具优势。在日本,大柴胡汤已被制成颗粒剂和片剂,广泛用于治疗肝功能障碍、黄疸、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慢性心衰、胆心综合征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扁桃腺炎、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脂肪肝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头痛、三叉神经痛、失眠、眩晕等。
妇科病症,如妇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盆腔炎、盆腔粘连症、经行咽喉肿痛等。
儿科病症,如小儿发热、小儿胃肠型流感、小儿中毒性肠麻痹等。
皮肤科病症,如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皮炎、酒糟鼻、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等。
一方治多病是中医的特色,异病同治的关键在中医辨证。大柴胡汤主治少阳病兼里实证,选用其治疗各科疾病时,必须抓住少阳病兼邪热入里,热结于里这一病机,抓住证候要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发热(寒热往来)、口干苦、食欲不振。不仅要注意到方证的具体表现,还应当注意结合中西医的各种诊断技术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患者既往有肝胆胰疾患,出现了大柴胡汤的应用指征即可使用,务求“方证相对”才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作者简介
李步满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中医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医药“双百工程”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代谢性心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于中医药治疗内科病、妇科病、产后病、疑难杂病等。
编辑 | 栾兆琳
校对 | 荆伟龙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