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总想吃(糖尿病总想吃东西怎么办)
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有些患了糖尿病的人经常喊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和血糖的控制有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饮食方面入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的看法,希望糖友朋友们重视起来。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由于要限制饮食摄入,不能像得病之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总会感到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饥饿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会出现饥饿症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组织细胞供应能量需求,人体缺乏能量供应,大脑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从而就会产生饥饿感。可是进食并不能改善饥饿感,再次摄食获取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饥饿感并不能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要应对高血糖导致的饥饿,需要控制血糖,如通过药物、运动、合理饮食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改善,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
糖尿病患者要限制能量摄入
得了糖尿病,需要限制每日能量摄入,因为能量摄入超标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一些糖友由于以前吃得过多,现在需要限制能量摄入,从而会感到饥饿,但糖友需要明白,限制饮食是为了将病情控制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且糖友慢慢的能够适应这种饮食改变。但能量限制并不是越低越好,每位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能量。每个人每日所需总热量是不同的,要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型肥胖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千克)。
采取具体饮食措施
1、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的是能量摄入,那么可以在总的能量限制下,多选择能量密度低的食物,那么就可以增加可以吃的食物数量,从而缓解饥饿。如能量较低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白菜、豆芽等。
2、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通过少食多餐,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减少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减少饥饿感。当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或者血糖较低的时候,通过适当进食,可以缓解饥饿,并能有效预防低血糖。少食多餐是将正餐匀出一定量作为加餐,这样正餐的能量摄入会减少,便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按照膳食平衡原则,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三餐各占1/3。如果要分餐的话,可以每日吃5~6顿,从三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放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以及睡前作为加餐。
3、粗细粮混吃
粗粮比细粮更抗饿,是因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食物具有能量密度低、胃排空慢的特点,容易产生饱腹感。
4、细嚼慢咽
有研究发现,吃饭细嚼慢咽可以帮助改善饥饿感,而且饱腹感出现的时间更长,不容易饥饿。细嚼慢咽会减少一餐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口饭咀嚼30次。
以上给朋友们讲了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的原因,原来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的结果,因此糖友们限制能量摄入是很关键的。而且具体的措施有“少食多餐、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粗细糖混吃、细嚼慢咽”,医生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只有做到这4点,才会让您远离饥饿,血糖平稳就容易做到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特别容易饿,想吃东西怎么办?什么药能减少饥饿感?
糖尿病人特别容易饿,饿了却又不能乱吃东西,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食欲呢?今天我们就围绕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食欲来为大家解答以下3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围绕肠促胰素给大家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促肠胰素可以控制糖尿病人的胃口吗?
第二个问题:降血糖的药分别有哪些?
第三个问题:糖尿病人可以一周打一次药去维持血糖稳定吗?
点开下面小视频,专家亲自跟你解说是怎么回事
小编为你整理了视频的文字内容,一览无余。
患者疑问糖尿病人特别容易饿,想吃东西怎么办?这个药减少你的饥饿感
专家解答我们想吃东西,这是人都很爱吃东西。糖尿病人特别容易饿,这时又想吃东西,那怎么办呢。这个药物还有一个作用,可以作用在我们的大脑,使我们不那么爱吃东西,不太想吃东西。这样我们摄入的,或者我们吃的东西就没那么多了,就可以使血糖降下来一点了,就可以减慢我们的肠道吸收糖份。这样子的话,他的血糖,餐后就没升那么快了,那吃东西少了,那当然体重是减下来了,就可以减轻体重。
肠促胰素跟我们现有的药物有什么区别没有?那总体来分的话,我们就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吃了,就是口服降糖药,另外一个是打针的,我们叫做注射类降糖药。注射类降糖药的话,现在主要是分为两种,一个就是胰岛素。各位病友都很清楚了。他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那另外一种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肠促胰素其中的一种,就叫GLP-1受体激动剂,他是一类的药物。他包括很多的厂家都生产的。他既有每天打一次的,打两次的打三次的,那最近的话,还有一个更方便的,就是每周打一次的,我们叫做周制剂。
五个重点:- 促肠胰素可以让病人不爱吃东西,不想吃东西;
- 糖尿病人少吃东西可以降血糖,并且减慢肠道吸收糖分,从而减轻体重;
- 现在的降血糖药物一类是口服降糖药;
- 另外的叫做注射类降糖药;
- 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每周打一次,减少去医院的次数。
第一集 用了两种口服降糖药,血糖还降不下来?必须考虑调整治疗方案了
第二集 肠促胰素稳定血糖效果这么好,直接打进糖尿病人体内可以吗?
第三集 血糖控制在7%是最佳吗?胖的糖尿病人比瘦的是不是低点好?
#清风计划#汇聚海上名医,连接人与健康
#超能健康团#
合作联系:coop@xinjk.com.cn
为什么糖尿病人老饿,总想吃吃吃,肚子像个无底洞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编辑字数4075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患上糖尿病,或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都可能遇到一个共同状况:过度饥饿。
图片来自giphy
肚子仿佛怎么也填不饱,总想没事吃点啥,有的人甚至专门给自己准备了很多“无糖”小零食,比如高纤维饼干、粗粮点心…装在口袋里随时吃。
但是,即便是吃了很多,状况似乎也没怎么缓解。
也有的人为了控制饮食,即便饥饿难耐也忍着不吃,这种和食欲作斗争的过程,简直可以用“百爪挠心”来形容。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少吃多餐”真的能彻底改善这个情况么?又如何真的消除过度饥饿?
是什么让糖尿病人一直吃吃吃?引起糖尿病人饥饿的原因有很多,这涉及到血糖、胰岛素、甲状腺、压力、睡眠等等,其中常见因素莫过于以下几点:
→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在吃了大量食物,尤其是饮食中有很多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面糖,进去人体会分解为葡糖糖)后,血糖就会开始升高。
这个时候胰岛素就会被胰腺分泌出来,发挥“处理”这些血糖的作用。
它们把部分血糖“塞进”细胞里,让细胞“吃饱”,还有一部分送到肌肉和肝脏中作为糖原,剩下的转化为脂肪存储起来。
胰岛素相当于一个“钥匙”,图片来自news-medical
然而,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却因为高负荷工作量而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状况(受损、分泌不足等),称为胰岛素抵抗。
这意味着,当它们吃完饭之后,血糖飙高,胰岛素却没有办法把这些血糖正常有效地“塞进”细胞里,细胞处于“吃不饱”状态,体内能量自然也就不足。
葡萄糖足够,但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无法发挥作用,细胞因此“吃不饱”
说白了就是你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被身体利用起来,所以才会出现血糖很高,但是依旧感到饥饿的情况。
此外,血糖升高之后,血液内的渗透压就会升高,从而出现渗透性的利尿,大量葡萄糖因此丢失,也会导致细胞能量不足,带来饥饿感。
→低血糖
很多人见过,或者自己就经历过低血糖的状况,当血糖降低,身体葡萄糖能量不足的时候,就可能出现。
而很多糖尿病人由于过度控制饮食、注射外源胰岛素、过分加大运动量等原因,也会引发低血糖状况。
饥饿就是诸多症状(头晕、手抖、心慌、出冷汗、抽搐等)中的一个。
低血糖,导致细胞葡萄糖能量不足
这是因为低血糖导致细胞葡萄糖能量不足,细胞缺糖的刺激信号,就会不断传输到大脑,进而使大脑不时发出需求糖的指令,产生饥饿感。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会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快。
而临床上,甲状腺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亢进2种。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葡萄糖耐量测试的反应可能异常,因为葡萄糖的升高速度比正常情况更快。
另外,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增加消化道吸收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降解。
除了对糖尿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本身的症状里,就有多食症。这是因为身体在甲亢状态下,身体会更快地利用能量,导致更容易感受到饥饿。
此外,像是睡眠不足、压力、经前综合症等,都有可能造成饥饿多吃的状况,当然,还有可能只是真的饿了。
那么,遇到导致“多食”的常见原因时,常规护理中,会建议糖尿病患者做什么呢?
“少吃多餐”真的能缓解糖尿病饥饿么?针对糖尿病人总是饥饿的问题,有很多传统建议,但实际上,它们并不会发挥多大作用,还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少吃多餐
很多人认为少吃多餐可以控制血糖,还能不饿肚子,过过嘴瘾,简直太完美了。
但实际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每顿都少吃,会让你更饿,更想吃,现在的食物都非常好吃,零食会让你一吃就停不下来。
加拿大医生jason fung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很多时候,不能靠吃东西去缓解食欲,很多时候,饿一饿的效果更好。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你不是饿了,而是馋了,或者无聊了。
这样的食欲,没法儿通过食物去满足,反而会变本加厉,更加强烈。
而且即便你少吃多餐,所摄入的食物里如果含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哪怕只是2两米饭,也可能飙高你的血糖。
BBC纪录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截屏,一碗米饭的含糖量,大概和20块方糖差不多
→吃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收到这样的建议,如果饿的话,多吃杂粮,比如燕麦、荞麦、黑米、红豆、黑豆……它们热量低纤维高,对血糖的刺激小(真的么?)。
但实际上,这类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低,吃进去之后还是会刺激血糖,只是升糖慢一点,但是消化时间可能更长,让血糖陷入不断攀高的“恶性循环”。
(上图:实测吃荞麦麻食血糖变化,吃前血糖5.8,吃后半小时飙升到11.3 mmol/L)
所以,粗粮虽好,也不要贪吃哦。
→吃水果来缓解饥饿
很多水果的升糖指数低,所以,糖尿病人被建议饥饿的时候选择吃水果。
但是,让你忽略的恰恰就是水果中的果糖,在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个随机双盲实验中发现:
虽然果糖对胰岛素的刺激更小,但是,受试者摄入果糖后,饥饿程度更高,对食物的渴望更强烈。
以至于他们更愿意放弃金钱奖励,而想立即获得一份高热量的食物。
也就是说:果糖会提高食欲,促进进食行为。
而且,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果糖的过度摄入,会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关阅读→吃沙糖桔停不下来?5年前这个研究告诉你,水果是最容易长胖的…
所以,不要以为为了缓解饥饿,多吃点水果就是安全的,这可能加剧你的代谢压力,还能让你越吃越多。
→改变吃饭顺序,稳定血糖
还有一些人被建议改变进食顺序,比如吃主食前,先喝水或汤,然后吃些蔬菜,最后再吃米饭、面条什么的,这样就能避免血糖飙高。
但实际上,这没有什么作用,很多时候只是延长了血糖飙高的时间点,并不会避免血糖峰值,所以也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我专门为此写过文章,也曾经自己测试过,先吃菜,然后再吃米饭。相关阅读→先吃菜后吃饭,能稳定血糖,还能减肥?真的吗?
进食后,大概2个小时,后吃的米饭就开始生效,导致血糖飙高到9.1mmol/L,如果你只关注A点(大约进食后1个小时)之前的血糖,就以为改变吃饭顺序发挥了作用。
至于低血糖,很多情况下,大家都被建议经常吃糖或者饼干,来预防或者改善低血糖。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短期内的确发挥了作用,但长期都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的话,你的血糖就会处于:飙高-降低-再飙高-再降低……的“恶性循环”中。相关阅读→低血糖了,吃颗糖,后果很严重
那么,面对饥饿感,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减缓呢?
如何缓解糖尿病饥饿?糖尿病饥饿大都与血糖的飙高或者降低存在关联,所以,平稳血糖其实是缓解饥饿的关键:
→减少高碳水化合物
以米面糖为代表的高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血糖抬高,长期反复吃的话,血糖也会频繁走高,让你的胰岛素无力应付,刺激你吃更多。
在选择碳水化合物的时候,可以以优质的碳水化合物为主,比如西兰花、青菜、蘑菇等非淀粉类蔬菜,对血糖的刺激非常小。
如果你在用药,注意减少药物,避免低血糖的出现,当然,也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可以适量多吃点。
这是因为,在高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3类食物中,高碳水化合物的饱腹感是最差也是最短的,很多人早起吃了一碗米线,当即觉得饱了,但是很快就会饿起来。
而蛋白质就更顶饱了,能增加肠促胰酶肽GLP-1,酪酪肽PYY,提升饱腹感,还能降低饥饿素,自然抑制食欲,让你慢慢少吃。
在选择的过程中,建议以动物蛋白为主,利用率和吸收率,还有营养都更优质。相关阅读→吃肉,可以甩豆腐几条街?|动物蛋白vs植物蛋白
→摄入更多优质油脂
油脂比起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说,对血糖的刺激是最低的,适当增加摄入量,不止有助于平稳血糖,还能给提高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
图片来自virta
在选择脂肪的时候,建议挑选稳定性高、不易氧化、omega-6含量低的优质油脂,比如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猪油等。相关阅读→抛弃动物油,改吃植物油|营养学的大惨案
关键的瘦龙说一个做糖尿病咨询的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一个残酷的事实:
糖尿病人最悲催的是,他们很想少吃一点,但是,真的都做不到。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这是致命的,解决不了食欲问题,糖尿病只会越来越严重。
因为只要你一直吃多,你的胰岛素抵抗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糖尿病只会越来越恶化,用药量越来越多,并发症会越来越严重。
想治好糖尿病,真的需要减少食量,需要减肥,特别内脏脂肪,胰腺上的脂肪。
很多人会担心低血糖,不敢少吃一点主食,实际上,你慢慢过度,一般不会有问题,真的感觉不对劲了,也可以偶尔吃糖缓解。
正在用胰岛素的糖友,一定要注意调整用药量,避免低血糖。
糖尿病的饥饿感来源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胰岛素抵抗,也可能是低血糖、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
在应对糖尿病饥饿上,传统建议大都集中在少吃多餐、多吃低热量粗粮食物、吃些水果缓解饥饿、改变吃饭顺序等等。
但这些措施不止不会遏制食欲,改善血糖,还可能让身体代谢陷入“恶性循环”中。
真正想要缓解甚至消除糖尿病过度饥饿,得从稳定血糖,增加蛋白质和好的脂肪,提高饱腹感等方面进行改变,文中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哦。相关阅读→糖尿病患者,低碳生酮饮食应该怎么吃?
健康科普作者,写过几百万字的瘦身、健康科普文章,支持低碳和轻断食。
私信食谱,获取更多的内容。
关注@瘦龙健康,教你如何吃瘦自己,健康饮食。
#减肥##减脂##低碳##轻断食#
健康减脂,瘦身点击下方,直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