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妊娠糖尿病(什么是妊娠糖尿病?它对妈妈和婴儿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美国好莱坞著名演员安吉丽娜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经常作闷作呕,而且很容易感到疲倦,就连脚部也愈见肿胀,需要换更大尺寸的鞋子。到底什么是妊娠糖尿病?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将来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刘女士,28岁,怀孕6个半月。自怀孕后,刘女士胃口好,吃的多,为了孩子的营养,她没有想过节食;同时,她经常觉得口渴,喝水多,上厕所也多,她误以为这是子宫压迫膀胱造成的正常现象,没有放在心上。让刘女士担心的是,她在怀孕前偏胖,但是,在怀孕之后体重反而下降,她猜想是不是因为怀孕太辛苦,准备在产检时咨询医生。
刘女士在第五次产检时,告知医生自己体重减轻,医生仔细询问刘女士的生活状况,刘女士在怀孕前体重就有94kg,怀孕后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同时,刘女士的父亲也患有糖尿病,有家族史,医生怀疑刘女士妊可能有妊娠期糖尿病。由于产检当天刘女士已经吃过饭,医生嘱咐她次日需空腹到医院做检查。
次日,刘女士按照医嘱,空腹后来到医院,做了尿糖测定、空腹血糖测定。尿糖测定结果显示,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了10.2mmol/L,高于正常值;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刘女生查出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后,她不解又害怕,很多人对妊娠期糖尿病不够了解,今天我们就以刘女士为例子,来科普一下它。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的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
一般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大部分部分孕妇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孕妇可能会有皮肤针刺、眼睛不适等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很大,若孕妇达到妊娠期糖尿病达到了D、F、R级,须结束妊娠。幸运的是刘女士妊娠期糖尿病并没有那么严重,她没有器质性病变,血糖控制的较好,因此在医生的密切监护和本人的积极配合治疗下,她可以继续妊娠。医生详细讲清了可能有以下风险:对于刘女士本身,若未能很好控制血糖,她容易发生感染,也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刘女士流产和早产的可能性也高于健康孕妇;对于胎儿,胚胎可能会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其他胎儿,最严重者会导致胎儿死亡;即使完成分娩,刘女士的孩子在新生儿阶段,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的可能性也高于其他健康孕妇所产新生儿。
第一:健康生活,积极预防。
孕妇都应该关注自身血糖,特别是刘女士父亲有糖尿病,在孕前体重较高,属于肥胖人群,有两项高危因素,属于高危人群,在怀孕初就应该开始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可以有效避免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要注意的还有,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不要过多进食、进补,孕妇过于肥胖反而可能会威胁健康。孕妇也应该适当锻炼,可以做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用锻炼去消耗过多的热量,保持在孕期不增长过多的体重。
刘女士父亲有糖尿病,在孕前体重较高,属于肥胖人群,有两项高危因素,在怀孕初就应该开始控制饮食、监测血糖,可以有效避免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第二:正视疾病,积极治疗。
我们要正确面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但我们不需要害怕它,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治愈。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中需要有严格的饮食控制,每日摄入的食物要既能提供孕妇所需热量和营养,保证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又要避免摄入食物过少导致孕妇餐后高血糖、饥饿性酮症。
孕妇餐后1小时血糖值控制在7.8mmol/L以下较好,怀孕1-12周糖尿病孕妇需要热量与未怀孕时相同(2100~2400大卡,如从事重体力劳动须增加至2700大卡)。怀孕13周及以后,每周热量增加3%~8%,但要注意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孕妇饥饿性酮症。
刘女士平时爱吃肉、油炸食品、火锅等食物,爱喝奶茶,不爱吃蔬菜,医生建议她制定专门的食谱:食物种类多样,淀粉摄入以谷类为主,多吃谷薯类粗粮;蛋白质摄入以鱼、蛋、肉为主,多吃豆类和豆制品,多喝牛奶,多吃乳制品,需要注意的是,刘女士喜欢的奶茶通常情况下含奶量较少,含糖量较多,不建议喝;维生素已多吃蔬果、水果为主,多吃动物内脏为主,如果缺乏维生素,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充剂;尽量少摄入脂肪;还要注意做饭的方法,做饭时少盐少油,每人每天食盐低于6g,油25-30g,做饭的方法以蒸、煮为主,少吃糖,不吃油炸食品,不抽烟,不喝酒,少吃多餐。
多数像刘女士这样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治疗,都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是胰岛素,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较小。目前不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妊娠期糖尿病用药须谨慎,没有统一标准,医生会根据孕妇实际情况确定的剂量,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
妊娠期糖尿病一般不会发展成糖尿病,只有少数孕妇在产后血糖再次增高,由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
大部分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很快就会产生变化,抗胰岛素物质会迅速减少,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分娩后即可停用胰岛素。小部分孕妇激素变化较慢,需要胰岛素,此时胰岛素用量减少为产前的1/3~1/2,一般治疗1~2周后胰岛素用量就可以恢复到孕前水平,产后6~12周血糖恢复孕前水平,这些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就没有发展未糖尿病,不过,即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有过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高于普通人,且下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的复发率高达33%~69%。
少部分孕妇在产后胰岛功能受损,血糖恢复不到孕前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部分孕妇是由于产后生活方式不健康,大量食用高热量食物,并且运动量少,使得体重上升,血糖得不到控制,发生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有极少数产妇是在孕期胰岛功能受到损害,产后分泌胰岛素较少或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这时就会由妊娠期糖尿病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这类女性只能依靠药物控制血糖,可能没有任何的办法能够将其彻底治愈。妊娠期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可能会出现出现血糖长期的控制不理想,最终要通过打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另外,还存在孕前就患有糖尿病而不自知的女性,在怀孕后被查出血糖异常,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恢复即使到孕前水平,仍然会被确诊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应在产后6~12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若血糖仍然异常,则产妇可能为产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或妊娠期糖尿病已发展为糖尿病,需要按医嘱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首先,产后要调整饮食,减少热量的摄入。按照传统,产妇习惯在“坐月子”期间大量进补,实际上,产妇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正常进食即可,食物应富有蛋白质、铁、维生素、水分,食物热量高于孕前500大卡为宜,可根据产妇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其次,产后也要进行适当运动。生产12~24小时后,产妇可以下床走动,活动一下;24小时后可以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简单的锻炼,最好不要用器械,在床上仰卧活动四肢即可,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仰卧起坐之类的运动,锻炼腹部、臀部肌肉,最开始每次15分钟,每天2次,根据时间的推移及产妇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产褥期(产后6~8周)过后,就可以恢复孕前的运动量;若有减重需要,建议在产后6个月再增加锻炼强度。
最后,要长期监控血糖。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若产后血糖没有恢复正常,可按照糖尿病人自我检测血糖的方式监控血糖,需要购买一个正规的血糖仪,每天测4次血糖,可在三餐前(或餐后2小时)、睡前的时间点进行测量,等血糖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量次数,最少每天测量一次,直到血糖恢复正常。
总结孕育生命的孕妇都是天使,我们要小心呵护她,尽量避免对健康不利因素,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身心健康,希望每一个母亲都能健健康康的迎来自己的孩子!
妊娠糖尿病是什么?昆明准妈妈们快来科普
准妈妈的妊娠糖尿病是什么?妊娠糖尿病对孕妇有什么危害?该如何应对妊娠糖尿病?9月16日上午10点,在云南瑞奇德医院举行了一场准妈妈如何应对妊娠糖尿病为主题的讲座。
“怀孕后身体会有许多变化,通常在妊娠24周后胰岛素抵抗开始增加,血糖就会升高。”云南瑞奇德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施媛蔚在现场为大家科普。
哪些准妈妈患妊娠糖尿病的几率高?
施媛蔚介绍,随着生二孩的家庭增加,年龄大于30岁的产妇越来越多,她们需要特别注意,此外,孕妇要关注自己的肥胖问题,有糖耐异常、多囊卵巢和糖尿病史的孕妇也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之前在妊娠分娩时曾出现了死胎、流产、胎儿畸形的,在本次妊娠时要更加注意。”每次检查时都应该注意胎儿是否大于孕周标准、羊水过多,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等情况。
妊娠糖尿病对妈妈们有什么危害?
据了解,准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的话,流产率高达15~30%,此外还会造成妊娠高血压或子娴前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盘早剥、感染,泌尿和肾脏功能问题等多种疾病。
“羊水过多也很危险,我们知道羊水栓塞是很麻烦的情况,所以需要认真对待。”对于生二孩的准妈妈而言,如果第一次怀孕时患上了妊娠糖尿病,那么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几率会很高。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妊娠糖尿病不仅对准妈妈们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对孩子不好。
妊娠糖尿病会容易造成巨大胎儿,胎儿生长也会受限,流产和早产、胎儿畸形和胎死腹中的几率都会增加。
准爸爸荀先生
准爸爸:多学习是对孩子负责
坐在第一排的荀先生是在场最认真的准爸爸,他把讲座的每一页内容都拍照发给妻子。“她上班,我就来了,以前没有了解过妊娠糖尿病,我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荀先生和妻子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宝宝,他特别上心,在对比了几家医院后选择了云南瑞奇德医院。
“公立医院就是排队,其他有几家私立的太贵了,没必要,这家呢,就什么都很合适。”荀先生经过家人的推荐选择了这里,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听讲座。“我们没经验,以后肯定要来听,他们微信群也会解答,这是对孩子负责。”他说。
在讲座中,胡女士聚精会神的听着,她怀孕已经34周了,这次她特意来听关于妊娠糖尿病的讲座。“我生女儿的时候9个月时还是有妊娠糖尿病,现在二胎还是比较关注。”胡女士平时不太会在意一些孕期可能发生的病情,总是在检查后才开始关注。
“我觉得这个讲座挺好的,也是提醒我们注意。”在她看来大部分三甲医院的患者很多,检查身体总是要排队,非常耽误时间,“我们就住在附近,预约了就能来,医生资质也有保证,省时省力挺好的。”32岁的她觉得怀孕不需要太焦虑,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相信科学。(记者 关喜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