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多音(糖尿病的拼写)
这个水果的名字大部分人都不会念,却是冬天最可口的食材
这个东西你们都怎么叫?
马蹄?水栗?芍?
武汉话里我们叫他“菩荠”,实际上学名称之为荸荠[bí qi],俗称马蹄。冬天时,许多人都会将菩荠和甘蔗一起煮水,或者将菩荠削皮作为水果直接生吃。
这次,我们来到了盛产马蹄的团风县方高坪镇港口村,看看在这个马蹄之乡马蹄还能怎么吃。
到了港口村,我们发现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出务工,地里全是中老年人在种植马蹄。团风这儿的土地是沙土地,所以特别适合种植,不仅不会将马蹄的表皮磕破,而且能让马蹄充分吸收水分,又脆又甜。
蔡花菊老人今年75岁了,一直就在当地种植马蹄,自己有1亩多地,每天挖200斤,按照当地收马蹄1.5元/斤,除去成本,每年靠种马蹄可以有7000多块钱收入。
老人告诉我们,吃马蹄的好处有很多,像在现在这个呼吸道传染病较多的季节,吃鲜马蹄有利于防治流脑、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喉炎。
而且马蹄还能利肠通便和利尿排淋,同时还能治疗糖尿病,清肺化痰。对于宫血患者采用马蹄和荠菜进行药膳食疗,对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也有良好效果。
根据老人的教授,当天我们还煲了一锅滋润去燥的糖水----荸荠雪梨银耳羹。这道菜不仅是滋补营养汤,而且还可以清肺热,润肠燥,滋补干燥的肌肤,是秋冬季节最佳的滋补甜品。
除了我们常喝的甘蔗菩荠水外,这道菜的做法也很简单,自己家中也可以试试。首先便是将干银耳用清水泡发。再将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开,放入洗净撕小块的银耳大火煮开,小火炖煮30分钟。
然后将马蹄切片,雪梨去皮切块。把马蹄加到银耳中继续煮上10分钟。再加入雪梨块、冰糖煮上5分钟,放入少许枸杞煮开就好了。
在马蹄之乡,不仅仅是有炖品,我们更是见到了马蹄红烧肉、马蹄肉饼、马蹄荷兰豆、马蹄炒肉片、马蹄炖鸡汤……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在任何菜中加入点马蹄都是可以的。
不过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马蹄的保鲜期很短,若包裹着泥土的马蹄大概可以放置一个星期左右,但表皮清洗过后,见水的马蹄两三天就容易变质烂掉,所以还是推荐即买即吃。
凉茶不是“茶”,热饮更健康
炎炎夏日,食用火锅或烧烤配上冰镇凉茶让不少人颇为惬意。今夏就连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也推出了一款“夏枯草”凉茶产品。作为传统的应季饮品,凉茶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凉茶非人人可饮,需热饮不应冰镇。真正的凉茶实际上并不是茶,是中草药熬出来的药汤,热着喝效果更好。凉茶性味偏寒凉,易损害人体的阳气和津液,夏季本身出汗较多,中医有言“气随汗脱”,如果把凉茶冰镇后饮用,不仅丧失了热饮作用,还会损伤阳气及消化系统健康。特别是大汗淋漓时,更不要贪饮冰镇凉茶,以免寒上加寒,不利健康。而夏季暑湿当道,喝热茶更便于解暑、去热、利湿。
很多人觉得喝凉茶能降火,这其实也是误区。熬夜上火一般属“虚火”,而凉茶一般主要用来降肠胃实火。而且,每种中草药均有其独特的性味与归经,而不同的人体质也有阴阳、表里、虚实之分,如果食不对症就易产生副作用。
苦寒泄热,夏枯草是中药。夏枯草因由其植株入夏渐枯而得名,其味苦辛、性寒,能泄热、泄肝胆郁火、平降肝阳,可用于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症。夏枯草还擅长清痰火、散郁结、舒畅气机,也适用于痰火蕴结、肝胆气郁证型的瘰疬(luǒ l,颈部淋巴结结核)、瘿瘤、痈肿等疾病的治疗。
需注意,夏枯草并不适宜脾胃虚弱者以及气虚者服用,对于一般人群也不适宜长期饮用。而凉茶饮品属于饮料,其中草药成分含量有限,与药品存在本质区别,因此“功效”甚微,不能替代常规的中药汤剂,更谈不上治病。
哪些人群不适合饮用凉茶?
1.体虚或患有慢性肠胃炎者。凉茶主要成分大多属于寒性,体质虚弱的人平时就有怕冷、怕风、多汗等症状,饮用凉茶后不仅会加重,严重者还会伤及脾胃,甚至腹痛和腹泻。
2.风寒感冒者。夏季因空调温度过低或淋雨而引发的风寒感冒患者,如果表现为怕冷、流清鼻涕,喝凉茶易加重症状。
3.经期女性。女性月经期抵抗力降低,若喝凉茶可能导致气血受寒而凝滞、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或月经不调。
4.孕妇和产妇。准妈妈最好不要喝凉茶。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身体虚弱,喝凉茶不利于产后功能恢复。
5.老年人和儿童。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中医认为,幼儿乃纯阳之体,如果体温没超过正常范围,一般都不需要刻意“降火”。而凉茶含有中药成分,性味偏凉,幼儿脏腑娇嫩,多喝寒凉类饮料会损伤孩子肠胃。凉茶饮料中虽然中草药成分不多,但糖分配比量大都较高,过多摄入可能导致患糖尿病、肥胖等风险,对儿童来说更容易增加孩子肥胖概率、影响食欲,对健康不利。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 黄子慧)
来源: 中国妇女报
今日大雪丨大雪至 万物藏
今天(12月7日)开始,我国各地进入大雪节气。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大雪·物语“大雪三候”
一候鹖鴠(hé dàn)不鸣
古人说,鹖鴠是夜鸣求旦之鸟,在夜深之时鸣叫,祈求天明。而冬天长夜漫漫,等待多久都等不来天亮,所以鹖鴠索性放弃了鸣叫。因此鹖鴠不鸣是表征昼短夜长的物语,意为这个季节,天气寒冷,飞禽无踪,走兽无影。
二候虎始交
古人认为,在阴气渐盛之时,虎被赋予了生发的能量。在古人眼中,虎和龙一样,似乎都是天气变化的源动力,正所谓“虎啸生风,龙腾云起”。
三候荔挺出
荔挺出中的“荔挺”并不是荔枝,而是一种可以做刷子的植物。荔挺在大雪和冰冻的条件下,顽强地长出来,代表了寒冬中不屈的生灵以及稀有的生机。
大雪三候是古人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的生活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和力量。它启示、教育人们:积蓄力量,用情暖冬,以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面对一切。
大雪·习俗
腌制咸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一到,家家户户纷纷忙着腌制“咸货”。之所以有此风俗,是因为古代不易保鲜,人们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而选择腌制不易变质的肉类食品。
观赏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喝红薯粥。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进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赏雪玩雪。大雪时节,全国各地人们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有一段话描述了杭州城内的王室贵戚在大雪天里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捕乌鱼。在台湾,大雪时节台湾也是捕获乌鱼的好时节。俗谚:小雪小到,大雪大到,是指从小雪时节,乌鱼群就慢慢进入台湾海峡,到了大雪时节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乌鱼沿水温线向南回流,汇集的乌鱼群也越来越多,整个台湾西部沿海都可以捕获乌鱼,产量非常高,常被当做上等佳肴来招待宾客。
大雪·养生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起居调养,宜早睡晚起。
藏:
重点保护呼吸道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建议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在暖气搭一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一般来说,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
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补:
食补不可补之太偏
在补养上,虽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也要适度,不可补之太偏,应辨证施补。萝卜、白菜等乃是常用的日用之蔬;猪肉、牛肉、狗肉、各种鱼类、禽蛋都为常用的补品;红枣、荔枝、桂圆、核桃、枸杞等药食两用的常用补品可据情选食;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及冬令推出的膏方,亦可酌情选用。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咳嗽、发热等患者,在疾病未解时不要随意进补,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应盲目进补。
大雪·谚语
每个节气都有各自的谚语,大雪也不例外。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大家都听说过哪些呢?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意思是说如果在大雪节气的时候,土地还没有冰冻,也就是当地的气温还是比较暖和,并没有降到0°以下,那在第二年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其主要是适用于广西地区。
大雪纷纷是丰年(川)
这是在四川地区流传的一句农谚。说的是在大雪节气前后如果降雪了,那第二年就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粮食会大丰收。这句农谚和“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道理。大雪节气降雪了,就会冻死地里面的害虫,第二年病虫害少了,自然粮食丰收了!类似的农谚还有“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甘)”等。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意思是如果大雪节气当天是大晴天,那到了第二年立春的时候依然会比较的寒冷,并且还会出现雨雪天气,需要农民朋友提前做好“倒春寒”的准备工作。在河北地区还有着“大雪不寒明年旱”的农谚,通过这天的气温来预测来年的雨水多少。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大雪当天气温的高低,对后期的天气也是有影响的。而这句农谚在很多的地方都适用,意思是说大雪节气的时候如果气温还比较的暖和,那到了惊蛰的时候就还会比较寒冷。“惊蛰不开”的意思是说惊蛰了土地还被冰雪覆盖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意思是说在大雪节气当天下雪了,那第二年春天的时候雨水比较充足,是风调雨顺之年。
先下小雪有大片,先下大片后晴天(鲁)
意思是下雪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下鹅毛大雪,那往后就不会降雪了,一会就会出大太阳,是个好晴天;如果开始的时候是下的是小雪,那就会越下越大,最后会下大雪。
冬雪回暖迟,春雪回暖早(浙)
这是浙江当地的农谚,说的是在冬天下雪了,天气回暖就比较慢,而如果是在春天降雪了,那回暖就很早。其实农民都是喜欢冬雪的,十分讨厌春雪,因为“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苏、晋、粤、贵)”。
大雪诗词
《问刘十九》
唐 ·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山中雪后》
清 ·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别董大》
唐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 ·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封面新闻 胡丽苹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