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没有月经(糖尿病不来事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女性糖尿病患者看过来,月经期间血糖波动较大教你怎么调理

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受到月经周期雌激素、孕激素等升高血糖激素的影响,导致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较月经期前加重、血糖容易出现波动和难以达标的情况,难道月经期间血糖波动就束手无策了吗?莫慌,下面给大家介绍良方。

多喝热水

''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多经典,补水是女人永恒的话题与追求。因此月经期间更应接受喝温开水。已经不止一篇文献指出这一事实,多喝热水可以缓解便秘,甚至可以提高新陈代谢,从而帮助减重,尤其饭前喝500ml左右温开水,减重效果更明显(喝水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而对女性糖尿病患者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预防泌尿道的感染。

坚持清淡饮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女性在月经期间吃蛋糕和巧克力以及什么碳水化合物是不会长胖的,别傻了,这都是别人给自己放开吃的一个理由!我们还是坚持清淡饮食吧,可以选用既有美容又有补血效果的食品,比如优质蛋白类:牛奶、鸡蛋、鱼肉、牛羊肉。如果食欲差或者伴有腰痛等症状的患者,饮食方面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品,如薏仁粥、新鲜蔬菜、高纤维食物和水果。

密切监测血糖

月经期间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血糖容易波动,因此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血糖波动较大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调整用药方案,切不可自己凭感觉改变用药方案。

加强生活护理

月经期间女性抗病能力下降,特别是阴道酸碱度下降,病菌易于侵入,诱发月经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典型症状就是外阴瘙痒、疼痛、充血水肿,阴道黏膜及经血中可见有大量块状碎豆渣样分泌物。因此,经期要更应注意床铺以及衣裤整洁,尽量每周3~4次的频率清洗会阴,保持外阴、卫生用品以及内裤的清洁卫生。避免房事,预防尿路感染。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看完你就明白了!

糖尿病在这几年的发病率是非常的高,很多糖尿病人深受糖尿病的困扰,而且糖尿病的发生也会带来各种并发症,其中有很多女性糖尿病人反映自己在患上糖尿病后却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让她们感觉到特别的奇怪,这是怎么回事?糖尿病人还会导致月经不调吗?其实这主要是跟内分泌有关系。

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月经不调?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胰岛功能出现改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当内分泌出现异常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月经,从而导致月经不调等症状出现。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延缓性腺的发育,这可能和女性下丘脑和垂体有很大的关系,垂体也象其他组织一样,垂体里面的细胞正常代谢也是利用和依赖胰岛素的,当胰岛素出现问题的时候糖尿病人的垂体糖代谢就会出现障碍,也就会导致垂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就会导致促进腺素分泌减少和卵巢功能障碍出现,而卵巢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织部分,当身体的内分泌出现异常时就会影响到卵巢的分泌功能,也就会导致性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各种月经失调等症状。

而糖尿病是一组胰岛功能改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它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身体的内分泌出现异常,这样就容易让卵巢功能也跟着出现,从而发生月经不调。

另外在妇科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和动物的机体是受内在和外在环境影响的一个整体,内分泌系统中的内分泌腺以及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让内分泌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在这个机体内任何一种内分泌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月经,从而导致月经不调出现,而糖尿病的出现就意味着患者身体内的某一个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也就会影响到月经,从而导致月经不调的发生。

温馨提示

女性朋友如果有患上糖尿病在控制血糖期间还要注意修复自己的胰岛,也要提高自己的胰岛功能让自己的内分泌系统跟着恢复正常,只有让自己的内分泌跟着恢复正常,才能够避免月经不调的发生,另外女性糖尿病人还要注意。在控制血糖期间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情绪会影响到血糖也会影响到月经,只有让自己的情绪稳定,才能够避免血糖和月经出现异常。

警惕!75%的女人都要当心这种病

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心脏病的发生很多是不合理的一些生活习惯导致的,而一项最新的研究把女性推上了风口浪尖。接下来咱们就来看下吧!

美国西奈心脏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三的女性有一种或以上心脏病风险因素,但她们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专业的预防建议,对预防心脏病的方式方法知之甚少。

研究中,科学家对1000名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询问有关健康状况以及在医疗机构接受到的专业建议。结果发现,拥有心脏病风险的女性没有获得足够的疾病防护建议。心脏病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月经不调、更年期提前和家族病史等。拥有一个或多个心脏病风险的女性,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四分之三,但仅有16%的女性曾被告知这些风险。此外,34%的女性预防措施不足,仅仅被建议减肥,而这会让人产生“只要减轻体重就能避免心脏病风险”的错觉,从而减少看医生的次数,并忽略改变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的重要性。

该研究负责人诺埃尔柏瑞默茨博士指出,最近几十年,尽管有很多心脏健康方面的组织呼吁和提醒,但女性对心脏健康的重视却一直停滞不前,而实际上,只要女性出现以上一种风险因素,就需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这对预防心脏病来说非常关键,此外,还要在控制血糖、戒烟、奉行健康生活方式上做出努力。

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公布的心脏病风险因素中,除上述提及的之外,还包括:吸烟、超重或肥胖、缺少运动、出生前妊娠高血压、不健康饮食、超过55岁等。另外,目前医学认为心脏病是长期疾病,一旦得上,需一直治疗,所以预防和控制疾病更显重要。

心脏病的预防措施

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第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第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第五,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第六,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第七,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第八,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