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要除湿(糖尿病要除湿气吗)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皮肤瘙痒,咋用中药治?

糖尿病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以皮肤瘙痒为主,或伴有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湿疹样和苔藓样变等,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在西医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皮肤瘙痒可分为局限性瘙痒和全身性瘙痒。局限性皮肤瘙痒常属于中医的“阴痒”、“肛门作痒”等,全身性皮肤瘙痒可归为中医“风瘙痒”、“痒风”等范畴;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则称为“血风疮”。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血瘀风动为标,以肝、脾、肾亏虚为本,临床治疗时大致分成五种证型。

风热郁滞肌肤证

突起风团、丘疹、瘙痒、灼热等,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解表清热,消风止痒。方药:乌蛇祛风汤加减。

血热动风证

手足瘼癃,皮肤掀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夏季高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药:止痒熄风汤加减。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涩,瘙痒,抓痕,血痕满布,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下焦湿热证

小便淋漓灼痛,皮肤瘙痒,好发于下身,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皮肤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链接:外治瘙痒亦有方

穴位注射:对外阴瘙痒者,可取会阴、血海(双侧)、肝俞(双侧),用异丙嗪做穴位封闭。

苦参酒外洗:苦参、百部、野菊花、凤眼草、樟脑,将前四味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0mL泡7天后去渣,然后加樟脑溶化后备用。用毛笔外涂瘙痒处。若女性外阴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石榴皮、明矾水煎后洗患处。

文/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徐丽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小满前后,养生牢记4要点!中医学博士:健脾祛湿,学会这一招

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小满」。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呼吸科「党思捷博士」介绍,小满正值5月下旬,降雨较多,暑湿较重,容易引发消化、皮肤、心血管等系统疾病,也容易出现情志问题。

那么,在这个时节,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天时、养生保健呢?一起来看看吧!

党思捷博士表示,在中医养生方面,小满节气有4个要点需重视↓

夜卧早起,降暑除湿

《黄帝内经》中有提到,这段时间适合“夜卧早起”这一作息规律。

党思捷博士解释到,这里的“夜”是针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说的,古人晚上没有灯,睡觉很早,太阳落山时大概七八点就休息了。

所以,夜卧的“夜”是比太阳落山稍晚一些,绝不是让大家熬夜到12点,这个要理解清楚。

小满节气雨水较多,容易出现暑湿感冒的情况,出现头昏、乏力、呕吐、腹泻等症。一定要注意防暑除湿,可以提前准备藿香正气水/液、龙虎人丹等。

另外,暑湿邪气容易阻滞脾胃,引起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有些朋友过度贪凉饮冷,也可能导致出现胃肠疾患。

因此,大家这个时候的饮食调养,应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并根据体质,进食一些具有芳香健脾、清热利湿或者淡渗利湿作用的食物。

小贴士:清热祛湿学会这3招

党思捷博士贴心地为大家推荐了3个祛湿小妙招,在家就可以完成↓

常按阴陵泉:祛湿有奇功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中。具有健脾除湿、行气利水的作用。

小满时节暑热湿气较重,大家平时可以经常艾灸或者按揉阴陵泉。

山药冬瓜薏苡汤:健脾祛湿又减肥

做法:山药50克,冬瓜100克(切块),薏苡仁30克,一起熬汤。

具有利湿、健脾、补肾之功,小满时节喝起来相当不错。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山药冬瓜薏苡汤对于脾胃运化失调,痰湿壅滞导致的“游泳圈(赘肉)”,效果不错哟~

三豆白苓老鸭汤:清热健脾补身体

做法:老鸭1只,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黑豆30克,土茯苓(干)40克。

老鸭洗净剁块,绿豆浸泡1小时,将老鸭焯水后加入绿豆、土茯苓一起熬汤,约2小时候加入调味品即可。(吃不惯鸭子的朋友,可以将老鸭换成排骨)

绿豆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消痈,黑豆补肾滋阴;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水渗水、健脾调中。老鸭加土茯苓、三豆可以清热健脾,滋补身体。

对于有痛风、湿疹等问题朋友,都很不错哦。

内外兼修,预防皮肤疾患

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汗疱疹、花斑癣、湿疹、日光性皮炎、毛囊炎都非常容易发作。

党思捷博士表示,预防皮肤疾病,需要“内外兼修”。

内,要保证脾胃功能运化正常;

外,要做好皮肤防晒和适度清洁。

同时需注意避免蚊虫叮咬,通过佩戴中药香囊、进行中药药浴等方式,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缓解夏季皮肤疾患。

调理情志,适量运动

中医理论认为“心气通于夏”,所以小满过后,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感到烦躁不安。

此时,应当调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因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大家可在早晚凉快时,做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取微微出汗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

锻炼后也应及时补液,现在市面上有多种运动型饮料,益气养阴的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酸甘化阴的乌梅汤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养生,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不管处在什么位置,做到“高下不相慕”,也就是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音乐,如《静水深流》《紫竹调》等,放松身心,在夏日的浮躁中找到一丝安宁。

也可以选择《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开胃健脾,促进胃肠消化和吸收。

小满吃苦菜,这类人要谨慎!

“小满之日苦菜秀”,小满前后正是吃苦菜的季节。

党思捷博士介绍到,苦菜是菊科植物苦丁菜的嫩叶,有些地方也称作败酱草。(需注意:药典所载败酱草是败酱科,两者科属不同)

据研究,苦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在中医学中认为其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作用。

党思捷博士表示,平和及热性体质者、肥胖者、糖尿病、脂肪肝、黄疸型肝炎、大便干结者均可服用苦菜。

但是!脾胃虚寒的朋友们不一定适宜食用,要谨慎。

「本期科普医生」

文/编辑 | 豆豆 制图 | 云云

监制 | 清清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创客贴、123rf等

本文为「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

“糖友”过节也需控制饮食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食材以丰富节日餐桌。“糖友”们一方面想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一方面又因为病情需要而控制饮食,有时就会比较为难。我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科褚月颉主任医师根据 “糖友”的不同体质推荐了几款适合他们的中医调理小膳食,过节期间“糖友”可以试一试。

痰湿体质推荐淮山炖老鸭汤或者山药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粥。痰湿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有肥胖,尤其肚子大,面垢油光,或有胸闷、痰多,身体沉重,懒得运动。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这类糖尿病患者需要选择具有祛湿效果的食物,常见有赤小豆、苡米、小米、冬瓜等。制作淮山炖老鸭汤时可以加入赤小豆、茯苓、莲子、薏米、扁豆各20g先煮20分钟,再倒入淮山和鸭肉。

湿热体质推荐冬瓜薏米煲鸭汤和餐后茶饮清热祛湿茶。湿热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在痰湿体质基础上又见口干口苦,易生痤疮或长疖子,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除了上面能够祛湿的食物之外,还可以选择清热的食材,如芹菜、茼蒿、木棉花、鸡蛋花等。清热祛湿茶可以选用木棉花、夏枯草、茵陈各10—20g,清水稍微洗,煮水代茶,频频饮用。

气虚体质推荐餐前养生粥健脾利水黄芪粥或者补气鹅胸肉粥。气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动则气短、爱出虚汗、时不时心慌、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适宜选用具有补气功效的食材或药材,比如黄芪、白术、人参、党参、太子参、山药、葛根、莲子、牛肉等。

制作健脾利水黄芪粥时黄芪30g加水煮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薏米、糯米、赤小豆30g煮30分钟后可得,如果伴有经常腹胀、嗝气、消化不良,可以加入炒鸡内金末9g帮助脾胃运化。补气鹅肉粥可以放些百合,加入嫩姜丝、葱碎、白胡椒调味即可。

阴虚体质推荐苦瓜炒肉配杞果葛粉粥或银耳汤。阴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可见口干咽痛,自觉手足心发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红偏干,苔少等。这类患者比较适合一些滋阴的药物,比如枸杞子、知母、葛根、生山药、银耳、黑木耳、蘑菇、金针菇、草菇、蹄筋等。

阳虚体质推荐核桃枸杞炒韭菜或者韭菜炒蚕蛹。偏阳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见手足怕冷,喜热饮,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小便不利或夜尿多。舌质淡苔白等。适宜选用一些具有补阳作用的药物或食材,比如红参、鹿茸、杜仲、虫草、桂皮、羊肉、胡桃肉、海马、茴香、韭菜、黑豆、黑米、栗子、黑芝麻等。陆静 雷春香

作者:陆静 雷春香

来源: 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