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液里(糖尿病尿液里有白色沉淀物是什么)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尿里有糖就是糖尿病吗?糖尿病可不可以治愈?

糖尿病是一种让人痛苦的慢性病,它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让你和美味佳肴从此无缘,它打破了你以往的生活习惯,只能按照它的要求生活,要不然就让你“死去活来”。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像孙悟空一样,即使有通天的本领,在面对糖尿病时,也只能被其牵着鼻子走。

于是他们急于寻找治愈糖尿病的良方,哪怕是骗子,也在所不惜!他们到处打听治愈糖尿病的“偏方”、“秘方”或者所谓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于国家对某些不法医疗单位和不法药品销售的监管还有许多力所不及的地方,某些人利用糖尿病患者的这种心理,发布欺骗性广告,甚至盗用知名医疗或科研单位之名欺骗患者。许多人受骗多次仍不甘心,不仅耗费了大量钱财,而且耽误了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那么,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专家说,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是,你也没必要绝望,甚至是剑走偏锋。因为,糖尿病虽然是一种终身疾病,但并不等于绝症。虽然目前现有的医学水平不能治愈,但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必要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糖尿病病人同样可以快乐的生活,一样的长寿。有的糖尿病人单纯地通过克服以前不良的生活方式,严格地控制饮食,规律地运动,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在一段时间内即使不使用降糖药物也可以正常地生活。

人到底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

糖尿病是一组多因性的内分泌-代谢病,也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烦渴、消瘦和疲劳等,严重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以及种种并发症和伴随症。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已得到证实,但遗传因素不能完全解释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生活事件、挫折和心理冲突等。

有以下情况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2.肥胖或体重超重的人。

3.饮食过量,短期内体重增加较多的人。

4.运动少的人。

5.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的人。

6.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kg)者。

7.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人。

8.患高血压的人。

9.患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人。

10.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的人。

有以上情况的朋友,在35岁后应去正规医院检查,看是否有血糖的异常。即便查体正常,也应注意经常性监测血糖。

尿里有糖就是糖尿病吗?

正如有些尿糖阴性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一样,有些尿糖阳性者也可能不是糖尿病患者。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者,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尿糖阳性而又不是糖尿病的情况主要可见于以下情况:

①孕妇:20%~30%的孕妇尿糖可呈阳性反应,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某些正常孕妇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尿中可能有乳糖出现,也可能引起尿糖阳性。

②肾性糖尿: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患者肾小管运转葡萄糖的机制异常,肾糖阈减低,患者无论何时尿里总有糖分,但是血糖不高。如经检查肾脏其他功能正常,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③尿糖假阳性:可能与尿中含有大量结合的葡萄糖醛酸盐,或与服用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水合氯醛等药物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发现尿糖阳性的非糖尿病者今后发生糖尿病的机会要比尿糖阴性者大,所以对尿糖阳性者应更注意随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本文医学观点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向红丁!

糖尿病患者,为啥都害怕尿里有蛋白?医生:糖尿病肾病,了解一下

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其实是非常多的,已经成为了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早在2011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3.66亿。

此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地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就已经非常多了,患病率甚至已经达到了11.6%。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但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糖尿病嗤之以鼻呢?

其实,最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由于血糖的升高对微血管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在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了。

在很多国家需要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很多都是因为糖尿病肾病所导致的。

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最终将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如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中发现了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那么它们的肾脏功能将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才能存活。

但是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判断的?具体分成哪些阶段呢?

今天@康复Therapy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一、糖尿病肾病。

上面已经说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因为微血管损伤所导致的,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会发生肾脏的问题。

不过确切的机制目前仍然没有结论,但很多学者都在做相关的研究。

但毫无疑问,跟高血糖相关的生化代谢异常,损伤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炎症有相关性。

这些物质通过很多途径,都会加剧肾脏微血管的损伤。

长期以往,肾脏微血管就出现了问题,很多本不应该通过肾脏滤出的物质都进入到了尿液当中。

比如蛋白质就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在尿液中发现了蛋白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就表示肾小球已经有了结构改变。

通常,把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作为衡量肾脏病变的指标。

但具体说来,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5个阶段。

二、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首先说一下,总共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一和第二阶段表现为临床前期,而从第3个阶段开始,都为临床诊断。

  • 1、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患者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通常没有明显的改变。
  • 2、在运动之后会有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表示肾小球已经有结构改变了。
  • 3、即使是没有运动,也会有蛋白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持续微量蛋白尿。这个时候肾脏的改变越来越大,肾小球结节性和弥漫性病变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不过只要积极干预治疗,也可以阻止或者延缓大量蛋白尿的发生。

  • 4、临床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开始进行性下降,很多患者都会表现为严重的水肿,对利尿剂的反应越来越差,而且肾小管的功能障碍很早就出现了。
  • 5、尿毒症期。这是糖尿病肾病最终的阶段,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而且会有持续蛋白尿。蛋白都通过尿液流失了,所以血液中的蛋白越来越低,逐渐出现水肿和高血压,通常会伴发视网膜病变。

以上5个阶段就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了,一般根据尿中蛋白的含量来衡量肾脏病变的阶段。

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的临床证据,通常可以对糖尿病肾病进行筛选,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

通常情况下,如果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歇性蛋白尿,只要能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肾脏损伤,都应该考虑是否是糖尿病肾病。

最后想跟大家说,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很多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的。

不过真的出现了糖尿病肾病,也应该积极的治疗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以及纠正代谢紊乱。

必要的时候也应该通过药物治疗来调节自己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哪怕是终末期,也可以通过透析来解决自己的肾脏问题,所以这并不是绝症,这种疾病是有应对措施的,不要对自己太绝望。

但是在此之前还是应该积极的控制血糖,不让自己的肾脏受到损伤。

@头条健康#哆咔医生超能团##肾脏病##糖尿病#

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哪个更重要?糖尿病前期都会发展为糖尿病吗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亿人!医生:12类高危人群,应定期测血糖

糖尿病,不控制行不行?医生:对血糖置之不理,不怕并发症吗

辟谣丨确诊「糖尿病」就要喝「糖」?医生:没骗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患者,近期突然有4个尿液改变,当心是肾损伤的信号

慢性肾病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为原发性慢性肾病、第二则是继发性慢性肾病。

所谓继发性肾损伤,指的就是因其他原发病持续发作而诱发的肾间质或肾实质损伤。在所有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就是糖尿病肾病。

它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近些年其在我国的病发率持续性增长,已经成为了终末期肾病因素中,仅次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二大因素。

在全部的糖尿病死亡患者中,有近10%都与肾脏疾病有关。

我们都知道,肾脏为人体代谢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生成尿液,通过尿液的排出平衡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

而一旦肾脏出现问题,首先就会对患者的排尿造成影响,导致小便频率、颜色、气味、质地等出现异常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若近期突然有以下几个尿液改变,当心就是肾损伤的信号:

1、小便频率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出现与它其他慢性并发症相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后的结果,这包括了血管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因素等等。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初期阶段,受到渗透性利尿的影响,患者小便次数原本就会增加,特别是夜尿频繁。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损伤之后,肾小球虽然能正常滤过血液,但肾脏内的原尿却可能无法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所以肾病的初期,患者也会有小便次数增加的症状,整夜小便次数甚至是能达到5-6次;

2、蛋白尿: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健康者尿中蛋白指数含量极低,全天排出量小于150mg以下,在进行蛋白质定性检查时,表现出阴性反应。

而一旦患者肾实质损伤,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就可能会渗透到尿液中,导致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超标,临床将这种异常表现称为“蛋白尿”,它是糖尿病肾病最为典型的表现。

患者在小便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改变了尿液表面的张力,所以在尿液的表面上会产生大量细腻、绵密、类似于啤酒摇晃产生的泡沫;

3、小便减少: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超标、肾损伤的初期,会出现夜尿频率增加的症状。

但是,随着肾脏损伤逐渐严重,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发生改变。所谓少尿,指的就是患者24小时内排出的尿液总量低于400ml,又或者是患者每小时尿量低于17ml。

一旦出现少尿症状,这往往是肾脏损伤严重,甚至是进入肾衰终末期后的表现,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4、小便异味:糖尿病受到尿糖、渗透性利尿的影响,尿液中原本就容易产生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导致尿液出现异常的气味。

而在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后,大量大分子蛋白、过度的氨物质渗透到尿液中,也会导致尿液有浓烈的臭味、特别是氨臭味明显。

如果近期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了以上几个表现,特别是莫名其妙的蛋白尿、小便频率减少,很可能就是患者肾脏已经严重受损的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影像学筛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越早干预、患者的预后也就会越好。

来源: 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