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呈阳性(糖尿病体格检查阳性体征)
糖尿病“阳”了怎么办?
疫情高峰来临,有高血压、高血糖的市民担心,如果“阳”了怎么办,血压、血糖会否增高?会不会感冒?会不会细菌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贾伟平表示,冬季天冷,血压、血糖本来就可能偏高,患者应保持正常的起居。
血糖方面有具体的参考指标: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小于7%,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mmol/l以内;70岁的老年人,空腹血糖若在7-8mmol/l之间也不要太担心;80岁的空腹血糖可以在8mmol/l;90岁老人的空腹血糖可以在8-9mmol/l。
如果血糖和血压能平稳控制,就不必太忧虑或者需要多做些别的什么,注意个人防护就行。
贾伟平提到,今冬严寒,老年市民出门除了戴口罩,还要戴好帽子和围巾,防止温度突然下降血管收缩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反应,给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节,与人交谈不要摘口罩,吃饭也有所遮挡。老年人无特殊需要不要去公共场所,去也要做好保暖。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徐妍斐
来源: 新闻晨报
糖尿病人“阳”了很危险,不仅会引起血糖波动,还可能引起并发症
前段时间,上海一位75岁老人感染新冠昏迷不醒,被送进复苏室抢救的消息令人震惊。据了解,这位老人拥有多年糖尿病史和高血压,日常血糖控制不佳。感染新冠后,患者出现发热、食欲不佳现象。随着病情进展,家用血糖仪已无法测出血糖,增加胰岛素剂量后效果也不好,随后又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紧急送医后,在医生的救治下,患者情况好转。
感染新冠会引起血糖波动,不可疏忽大意
伴随着政策放开,全国感染新冠的人数越来越多,前不久多省市甚至还出现了新冠感染高峰。但随着“阳康”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卫健委也于近日发布消息称,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这也使得“住院新冠感染者回落到127万人”的话题迅速登上了热搜。
感染人数下降,住院人数减少,这对于大众来说确实是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感染者人数在下降,但人们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注重防护。
首先,对于新冠大众皆不可轻忽大意,是因为新冠不仅会带来发烧、流涕、咳嗽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这可能会让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则是因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病例,这一说法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被明确指出。因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受多种因素(如免疫系统应激等)影响,易引发血糖波动失控。人体血糖一旦失控,糖尿病患者就可能会出现免疫系统自我攻击的情况,这时患者的血糖就会应激性急速上升,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由此,能看出新冠和糖尿病是双向影响的,在这个过程中,血糖波动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所以,想要身体更健康,血糖的管理工作就要做好。如何做呢?
血糖波动影响大,科学管理很关键
生活方面,日常应精准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血糖数值和血糖波动情况,监测血糖应以餐后血糖为准。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用药方面,应遵医嘱坚持规律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加服中成药,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津力达颗粒作为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专利药物,组方独具特色,以“益气养阴 健脾运津”为治疗准则,契合中医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形成“通脉络 运脾津”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新方法。津力达颗粒在平稳降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且疗效显著。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贾伟平教授牵头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血糖波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在治疗后显著降低,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在治疗后明显改善。
仝小林院士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共192例患者)和荟萃分析(共181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代谢状况,安全性良好。
对于那些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形体偏胖,面色萎黄,大便时溏时稀,食后易胃脘胀痛,口苦、咽燥,四肢乏力,咳嗽、吐痰,或者恶心呕吐者,都可使用津力达颗粒,从脾胃来进行调理。
不仅如此,相关研究还证实,津力达颗粒可以调节升糖激素和胰岛素的平衡,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平稳降低血糖水平,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缓解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它还曾获评“2022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降糖药”。
特殊时期,虽然多地新冠感染高峰已过,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但鉴于新冠对血糖的影响,鉴于新冠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大众(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仍应注意科学防护。
新冠病毒再添新罪状:直接感染肝细胞,刺激糖异生导致高血糖症
已知,糖尿病是新病毒冠感染发展成重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而且,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人住院期间发生高血糖往往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预后也更差。
有关新冠病毒感染为什么会引发高血糖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感染胰岛β细胞,导致细胞损害,具有通过减少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甚至诱导发生1型糖尿病的潜在可能;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临床证据。
另外,研究也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还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因而存在加重和诱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
然而,以上两种机制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新冠阳性住院病人的高血糖现象。
因为,观察发现,无论有没有糖尿病,部分住院新冠阳性病人都会发生严重的高血糖。
这就意味着,这些病人的高血糖可能存在着胰岛素血糖调节途径以外的其他机制的可能。
新冠病毒感染肝细胞,通过刺激糖异生引发高血糖以往的研究已知,丙肝和乙肝病毒等一些RNA病毒都可以在感染肝细胞后,通过刺激肝细胞中的糖异生来诱导肝葡萄糖生成,从而导致高血糖的发生。
新冠病毒感染是不是也可能通过这种机制引发非糖尿病性的高血糖呢?
由巴西的圣保罗大学科学家领衔最新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说:
YES!
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肝细胞,通过刺激肝细胞的糖异生引发高血糖。
新冠病毒感染是高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科学家首先对1组住院新冠阳性病人与新冠病毒阴性病例进行了对照研究。
结果发现,
一方面,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间都更容易发生高血糖,包括血糖水平高于300 mg/dL的严重高血糖——这种水平的严重高血糖与危重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增加相关。
另一方面,新冠阳性病人住院期间发生高血糖的风险是新冠阴性病人的2.27倍。
通过全面分析,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与高血糖症的发生具有强烈而且独立的相关性。
就是说,单独新冠病毒感染就可能独立地引发高血糖症。
非糖尿病新冠患者的高血糖不涉及胰岛素途径通过对非糖尿病新冠阳性患者血糖、胰高血糖素、C肽和糖化蛋白血清水平的分析显示,与新冠阴性患者相比,高血糖水平的新冠阳性患者显示C肽、胰高血糖素和糖化蛋白水平升高;与血糖正常的新冠阳性患者相比,他们的C肽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也较高,但胰高血糖素水平较低;这表明这些患者能正常地分泌胰岛素来应对高血糖,高血糖的发生不是胰岛素途径导致的。
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肝脏细胞研究人员从4名非糖尿病新冠阳性患者的尸检肝脏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颗粒的存在,这些患者在ICU期间都出现了高血糖症。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过其刺突蛋白与肝脏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并在葡萄糖调节伴侣蛋白78 (GRP78)的参与下进入并感染肝脏细胞的。
也就是说,科学家不仅确定新冠病毒可以感染肝脏细胞;并且明确了进入和感染肝脏细胞的具体分子机制。
新冠状病毒在人肝细胞中复制和刺激糖异生科学家通过对感染新冠病毒的肝细胞中新冠RNA拷贝数量的检测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肝脏细胞内复制,但并不会造成肝细胞的直接损伤。
接下来,是一个关键的研究步骤,科学家证明,感染新冠病毒的肝细胞在感染后48小时时葡萄糖产量增加了约2倍.
进一步研究发现,感染后的肝细胞中与糖异生或糖原分解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不但没有增加,甚至出现了减少;但在感染后48小时,糖异生途径的限速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增加了2倍到4倍。
这意味着,非糖尿病患者新冠感染引发的高血糖是通过直接感染肝脏细胞,增加糖异生途径的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增加了通过糖异生途径产生葡萄糖的量导致的。
总之,科学家提供的详实而完整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感染肝脏细胞,刺激糖异生导致非糖尿病性的高血糖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