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指腹(糖尿病指腹白点)
糖友便秘按揉天枢穴
春季季候干燥,不少人上厕所就有些费力,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胃植物神经受损,使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便秘不但使病人痛苦,还会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病人情绪,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成为血糖升高的诱因。如果病人有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或严重的冠心病,便秘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而突然失明,或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必须积极地治疗便秘。
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教授建议,天枢是大肠的募穴,也是阳明经脉的始发处,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的作用。它位于我们的中腹部,距离肚脐约2寸的地方。取穴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以食指、 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天枢穴上。刺激穴位的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然后上身缓慢向前倾,呼气,反复做5次。然后两腿并拢坐在椅子上,按压天枢穴,左腿 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再换右腿上抬,收回为1次,反复做5次。(综合自39健康网、健康时报)
糖尿病患者日常多按这几个穴位,轻松控糖不烦恼!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 “战斗”。除了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外,咱们传统中医里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辅助控糖方法哦。今天就给广大糖友们介绍几个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的穴位,快来一起学习一下,让控糖变得更轻松吧!
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单来说,大家可以先找到膝盖外侧的凹陷处(犊鼻穴),然后从这个凹陷往下量大约 4 横指(3 寸)的距离,那里就是足三里穴啦,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着 “保健要穴” 的美称。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够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和代谢,避免精微物质在体内堆积转化为多余的糖分,从而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在足三里穴上,稍用力下压,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也可以手握空拳,用拳眼轻轻捶打该穴位,同样能起到刺激作用哦。
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大家可以先摸到内踝尖,然后从这个位置往上量大约 4 横指(3 寸),靠近胫骨内侧缘的地方就是三阴交穴了,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麻胀感。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可谓是 “一穴通三阴”。脾主运化,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与人体的气血、津液代谢以及脏腑功能调节都息息相关。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和气血、滋养肝肾、健脾利湿,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的内环境,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调控能力,对于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控制血糖有着积极的意义。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三阴交穴,力度适中,以穴位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度,然后保持按压状态 10 - 15 秒,再慢慢松开,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可多次按摩,闲暇时、睡前都可以按一按哦。
涌泉穴
穴位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底心的位置。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往往容易伤肾,导致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等情况。按摩涌泉穴能够补肾固本、引火归元,调节肾脏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进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病情,辅助控制血糖。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搓揉的方式,每晚睡前先用温水泡脚 15 - 20 分钟,泡完脚后擦干,坐在床边,用一只脚的脚跟去搓揉另一只脚的涌泉穴,每只脚搓揉 3 - 5 分钟,直到穴位处感觉微微发热即可。这样不仅能刺激涌泉穴,还能放松身心,帮助入睡哦。
胰俞穴
穴位位置胰俞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背部,在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大家可以先找到背部的第 8 胸椎棘突(一般可以通过低头,摸到背部最突出的骨头,然后依次往下数到第 8 个),再往旁边量大约 2 横指(1.5 寸)的距离就是胰俞穴啦。
从名称就能看出,胰俞穴与胰腺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胰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分泌胰岛素等物质来调节血糖。经常按摩胰俞穴,能够调节胰腺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着较为直接的帮助呢。
按摩方法由于胰俞穴在背部,自己按摩可能不太方便,可以请家人帮忙。让家人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在胰俞穴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做小幅度的旋转揉动,力度以能耐受且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按摩 1 - 2 次即可。
需要提醒广大糖友们的是,穴位按摩虽然有一定的辅助控糖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和其他生活方式干预哦。大家在日常控糖过程中,可以把穴位按摩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坚持按摩,相信会对血糖控制起到积极的效果。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通过综合的方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享受健康生活呀!#糖尿病##中医##健康真探社##关注糖尿病##穴位#
巾帼话健康 | 糖尿病惹的“麻”烦,可以试试这六个穴位
近日,有20年糖尿病史的李阿婆频频出现了上肢麻木、刺痛,甚至手指关节屈伸不利。起初李阿婆担心自己“中风”,后来求诊于区三院中医科。
接诊的赵望医生结合李阿婆糖尿病病程和肢体麻木、刺痛、发凉的症状及肌电图结果,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也会引起麻木?”从来没听说过....
据赵望医生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引起身体麻木。麻木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四肢末端感觉异常、刺痛、麻木等。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损伤和神经元代谢紊乱,进一步引发四肢神经病变,从而产生麻木、疼痛等症状。糖尿病导致的麻木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赵望医生为了缓解糖尿病导致的麻木,结合李阿婆的病情为她开展了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以下是6个具有缓解作用的穴位:
1. 合谷穴:位于食指和拇指之间,即虎口处。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可缓解头面部疼痛、口干、鼻衄等症状。
2.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可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3.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上方的凹陷处。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可缓解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4.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可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5.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胫骨前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可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6.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处,足趾屈曲时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可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缓解症状的效果
通过按摩这6个穴位,可以缓解糖尿病导致的麻木症状。其作用机理如下:
1. 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四肢末端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缓解麻木症状。
2. 舒缓肌肉紧张:通过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疼痛和不适感,从而缓解麻木症状。
3. 调节神经系统: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从而减轻神经病变引起的麻木症状。
4. 改善内分泌系统:按摩可以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平衡,从而减轻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缓解麻木症状。
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5-10分钟,每天1-2次。若能配合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使用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按摩6穴位缓解糖尿病导致的麻木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坚持按摩:每天坚持按摩相应的穴位,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适度按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损伤或疼痛。
3. 配合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4. 注意个人卫生:按摩前要清洁双手和相应穴位周围的皮肤,避免感染。
5. 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缓解糖尿病导致的麻木症状。
注意事项
在按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孕妇和幼儿应避免自行按摩,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 有皮肤破损、感染或患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按摩治疗。
3.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重进行按摩治疗。
4. 按摩时应注意保暖和姿势舒适,避免受凉和姿势不当导致的不适感。
原标题:《巾帼话健康 | 糖尿病惹的“麻”烦,可以试试这六个穴位》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