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饿血(糖尿病人血)
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有些患了糖尿病的人经常喊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和血糖的控制有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饮食方面入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的看法,希望糖友朋友们重视起来。医生提醒:做到4点,远离饥饿,血糖平稳。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由于要限制饮食摄入,不能像得病之前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总会感到饿,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饥饿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会出现饥饿症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进入组织细胞供应能量需求,人体缺乏能量供应,大脑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从而就会产生饥饿感。可是进食并不能改善饥饿感,再次摄食获取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饥饿感并不能得到改善。
糖尿病患者要应对高血糖导致的饥饿,需要控制血糖,如通过药物、运动、合理饮食等多种方法来控制血糖,病情得到改善,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
糖尿病患者要限制能量摄入
得了糖尿病,需要限制每日能量摄入,因为能量摄入超标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一些糖友由于以前吃得过多,现在需要限制能量摄入,从而会感到饥饿,但糖友需要明白,限制饮食是为了将病情控制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且糖友慢慢的能够适应这种饮食改变。但能量限制并不是越低越好,每位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能量。每个人每日所需总热量是不同的,要根据个人的劳动强度和体型肥胖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千卡/千克)*标准体重(千克)。
采取具体饮食措施
1、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的是能量摄入,那么可以在总的能量限制下,多选择能量密度低的食物,那么就可以增加可以吃的食物数量,从而缓解饥饿。如能量较低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白菜、豆芽等。
2、少食多餐
糖尿病患者通过少食多餐,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减少血糖波动,预防低血糖,减少饥饿感。当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或者血糖较低的时候,通过适当进食,可以缓解饥饿,并能有效预防低血糖。少食多餐是将正餐匀出一定量作为加餐,这样正餐的能量摄入会减少,便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按照膳食平衡原则,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或者早中晚三餐各占1/3。如果要分餐的话,可以每日吃5~6顿,从三餐中分出25~50克主食,放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以及睡前作为加餐。
3、粗细粮混吃
粗粮比细粮更抗饿,是因为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高膳食纤维食物具有能量密度低、胃排空慢的特点,容易产生饱腹感。
4、细嚼慢咽
有研究发现,吃饭细嚼慢咽可以帮助改善饥饿感,而且饱腹感出现的时间更长,不容易饥饿。细嚼慢咽会减少一餐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每口饭咀嚼30次。
以上给朋友们讲了糖尿病人动不动就饿的原因,原来是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的结果,因此糖友们限制能量摄入是很关键的。而且具体的措施有“少食多餐、选择低能量高容积的食物、粗细糖混吃、细嚼慢咽”,医生提醒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只有做到这4点,才会让您远离饥饿,血糖平稳就容易做到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饿就冒冷汗,到底怎么了?内分泌科医生:是糖尿病盯上你了
有网友在后台留言问:我今年35岁,自我感觉身体很壮实,但是最近却发现自己很“虚弱”,经常会出现肚子饿、冒冷汗等表现。有朋友说我这是低血糖,还可能是糖尿病?这是真的吗?
一饿就冒冷汗,是不是糖尿病?
虽然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但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50%以上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很多病人是因为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体检才被发现。而也有一部分早期病人正是因为不耐饥饿,出现了明显的低血糖反应而被发现的。
因此,一旦出现这种不耐饥饿、一饿就冒冷汗的情况,千万别大意,很可能就是早期糖尿病的表现。
而且这种不耐饥饿、一饿就冒冷汗的人也并不罕见,并且他们大多是身材看起来比较壮实的人,有部分人还有糖尿病家族史。
要及时进行血糖筛查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一旦发现自身出现不耐饥饿的情况,建议要及时进行血糖筛查试验。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筛查的方法是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这种方式是通过测定空腹、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情况来进行血糖筛查。
当然,如果频频出现不耐饥、头晕、出冷汗的人,则应作延长OGTT试验(抽血检查应延长至服糖水后5小时),并且同步测量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素分泌高峰是否有不适当延迟。
一旦确诊糖尿病,建议要尽快开始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并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提醒下,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亲朋好友经常出现头晕、肚子饿、冒冷汗等表现,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及时求医问诊,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糖尿病为什么那么容易饿,不是胃的问题,而是和脑子有关
一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立刻就会想起“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这里提到的多食,应该就是糖尿病人容易饿的表现。
其实我们日常的摄食行为是摄食中枢指导进行的,导致中枢发出进食指令的有效刺激是动静脉血的血糖浓度差,即动脉血糖高,而静脉血糖低。那我们不经要说糖尿病就是动静脉血糖均高,这种差值也相对较小,不是产生摄食的有效刺激,那么多食其原因为何?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下糖尿病的病因,1型糖尿病多与遗传、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有关,2型糖尿病除了与遗传、感染等相关,还主要与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及抵抗相关。因此,糖尿病的早期,患者进食后,血糖随之升高,而体内胰岛素分泌迟缓或存在胰岛素抵抗,持续的高血糖刺激机体继续大量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后导致低血糖,刺激摄食中枢,使其发出饥饿需要进食的指令。糖尿病后期,病情进展可能存在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正常的糖利用障碍,同时机体高渗状态,经肾大量排出糖,导致机体内能量缺乏,机体只能利用脂肪、蛋白质以满足机体需求,如果大脑内供能不足,就会刺激中枢产生“饥饿感”,指示我们进食。当然,还有部分糖尿病人经饮食、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后,产生了低血糖的副作用,也会使其增加摄食行为,这与我们常人的饥饿感产生相似。
但糖尿病友需知道,过量、肆意的进食对于病情控制无益,需要明确自身容易饿的原因,例如通过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等,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如果低血糖可能需要常备升糖的食物外,还需就诊内分泌以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病情未控制,血糖持续高值,则需细究未控的原因,例如饮食食谱不对,运动负荷过大或治疗方案的原因等,这些也需经专科医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或调整。
当然,引起多食的因素还有很多,糖尿病病友在排除以上的原因后,也还需警惕胰腺疾病,甲亢,胃肠道消化不好,肝肾功能异常等容易引起多食的可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于肾脏、血管等影响较大,病友需积极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点击进入胡洋粉丝康乐家园,胡医生一对一的家庭医生式健康保养知识问答,让您获得最新健康知识,恢复健康。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