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酮症(二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治好吗)
产科医生笔记之危及母儿生命的糖尿病酮症
今天的这个胎死宫内的产妇没有哭,没有闹,因为她知道医生没有责任。
几天前,因为血糖控制不满意,医生建议住院,她认为医生多事,吓唬她,拒绝住院,甚至跟医生发生争执。连着几天,医院每天都给她打电话催促她来住院,并且通知了社区医院到家里追访,她依然我行我素。直到今天,觉得胎动消失了,才来医院,胎儿已经死亡。化验检查尿酮体( ),血糖21mmol/L,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再仔细问她,近两天有恶心、乏力、头晕等,自己以为是天气热造成的,没有就诊。
糖尿病的产妇,出现恶心、乏力、头晕,加上血糖高于正常,尿酮体阳性,血气提示酸中毒,这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是一个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产妇,多囊卵巢综合征,好不容易通过促排卵怀上了,孕早期首次产检就给她查了糖耐量,诊断为糖尿病。刚开始还挺配合医生的治疗,28周以后,自认为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就不用胰岛素了,不监测血糖了,结局就这样了。我想此刻的她一定追悔莫及吧。
这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一个产妇,跟她一样,肚子里的宝宝因为妈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死亡。那时候,不常规查糖耐量,产前检查也不是很规范。记得当时那个产妇的丈夫找到科主任,说:“孩子已经死了,再怎样也无法补救,我不想追究医院,只希望以后你们医生能从这件事上吸取教训,不要再发生在其他孕妇身上。”
现在产前检查已经要求所有孕妇都做糖耐量试验,对高危的孕妇(多囊卵巢、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首次产检就要做,甚至还要重复做,目的就是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但是,有不少的孕妇对这项检查并不重视,检查不按规范进行,甚至上网查什么通过攻略,或者监测血糖的时候少吃,不监测了就放开了吃,好像结果是给医生看的,还有的干脆拒绝检查,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事儿:
要知道,轻视血糖问题,胎儿有可能因为母亲血糖控制不好而发生缺氧,甚至死亡,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产妇一样,到时候后悔也晚了。
高血糖对母胎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1、对母亲的影响
流产发生率增加
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增加,糖尿病伴有微血管病变尤其是肾脏病变时,一半以上会发生
容易发生感染
羊水过多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母亲死亡的主要原因
2、对胎儿的影响
巨大儿或者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窘迫
胎死宫内
胎儿畸形
3、对新生儿的影响
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血糖
成年后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
注意:上述的影响多发生在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的情况下。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医生让您查血糖,监测血糖是为了多收费,是吓唬人。
糖耐量检查注意事项在百度上一查,关于糖耐量的攻略、秘籍、宝典有很多,但我必须告诉您,按照规范进行检查,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1、禁食至少8小时,不能喝茶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不做剧烈运动;
2、检查前连续3天正常饮食,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
3、检查前3天需要停用可能影响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比如双克)、β受体拮抗剂(比如倍他乐克)、糖皮质激素等;
4、检查时,服糖前先抽一次静脉血,然后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从开始喝第一口糖水计算时间,抽取服糖后 1、2小时的静脉血;
5、检查前和检查期间不能大量喝水,少量喝水、润喉是可以的;
6、检查期间要安静地坐着、不能运动或者利用抽血等待的时间去做其他检查,更不能抽烟。
注意:
如果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 一级亲属(父母)患2型糖尿病、以前怀孕就是妊娠期糖尿病、以前生过巨大儿(8斤及以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空腹血糖反复阳性)第一次产前检查就要做血糖检查;如果没有以上问题,检查时间为24-28周;如果正常,但后来出现胎儿较大,孕妇体重增长快,应在妊娠晚期重复检查。
监测血糖注意事项千万不能这样:
给医生看的血糖记录单从来都是正常的,但一查糖化血红蛋白就不正常,不用说,就是“蒙混过关”。
1、刚刚发现血糖高,应先在营养门诊或者产科门诊就诊,让医生教给您怎么吃,怎么运动,然后饮食加运动治疗3天后做大轮廓试验(监测血糖7次,包括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 2小时和夜间血糖,同时查尿酮体);
2、血糖控制不好,或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应每日监测血糖7次,包括三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和夜间血糖;
3、血糖控制稳定者,每周应至少行血糖轮廓试验 1 次,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4、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每周至少监测 1 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共 4 次。
注意:
平时怎么吃的,怎么运动的,监测血糖的那一天也要一样;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应控制在餐前≤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夜间血糖不低于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5.5%;
孕前糖尿病的孕妇血糖控制在餐前、夜间血糖及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 3.3-5.6mmol/L,餐后峰值血糖 5.6-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
无论是妊娠期糖尿病还是孕前糖尿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不能达标时,应及时加用胰岛素。
综上,只要您按照医生的嘱咐该做糖耐量的时候就做,该监测血糖的时候就测,而且按规范做,按规范测,将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就不会发生上面说到的这样那样的并发症,尤其不会发生危及母儿生命的酮症酸中毒,另外,提醒糖尿病的孕妇,如果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查尿酮体,排除酮症酸中毒。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J] .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 8 ): 561-569.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时,血糖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导致酮体生成过多,造成严重后果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会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如明显的口渴、尿量增多、乏力、恶心等。在这个阶段,若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症状会好转。
若未得到及时诊治,病情可迅速恶化,患者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出现酸中毒特有的深大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因失水加重,出现尿量减少、眼球下陷、皮肤干燥、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即使合并感染,体温也多无明显升高。到了晚期,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不同患者有明显差别),可表现为嗜睡、烦躁,甚至昏迷,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
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诱因如下:
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多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常见感染包括肺炎、胃肠道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等。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胰岛素缺乏时,会导致严重的高血糖,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病程长、胰岛功能差的患者,需要每天坚持胰岛素治疗,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中断胰岛素的使用,否则,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饮食不当:如饮酒过度、过多进食含脂肪多的食物、暴饮暴食、无节制进食、短时间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等均有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导致重度失水和进食热量不足;肠梗阻、肠道严重感染时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从而进一步导致酮症酸中毒。
各种应激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卒中、手术、创伤、精神紧张、妊娠和分娩等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其他不明原因:有接近10%~30%的患者可没有明确诱因而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脑水肿和肾衰竭等。
补液治疗:可纠正严重失水,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体。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并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及周围循环状况决定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加强血糖监测,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坚持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酮症酸中毒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多数的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都是有一定诱因的,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积极预防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掌握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一旦怀疑出现了酮症酸中毒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严格遵守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不擅自终止或随意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剂量。
注意血糖、尿糖、尿酮的监测,了解尿量、体重的变化。
遇到手术、妊娠、分娩等应激状态时,应首先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坚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急性病,特别是严重的感染,必须尽早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酮症酸中毒,1型2型都要防
山东读者蒋先生问:我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听说很多糖友都会被酮症酸中毒困扰。对此我很担忧,请问1型和2型患者谁更易患病?平时我该注意啥?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杜瑞琴解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的原因多是由于未经治疗、中断胰岛素或胰岛素用量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大多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如肺炎、肺结核等;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创伤及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麻醉及严重的精神刺激、妊娠(尤其在妊娠后期胰岛素需求显著增加)、药物使用(如糖皮质激素)以及某些疾病(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胰升糖素瘤)等。
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表现是早期“三多一少”加重,极度烦渴、尿多; 酸中毒失代偿后、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 头痛、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渐恍惚,晚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脱水程度不一,严重失水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球凹陷、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全腹不固定疼痛,有时较剧烈,似外科急腹症,但无腹肌紧张;有时仅有轻压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危害巨大,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防治感染及其他诱因导致其发病。如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的早期识别,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停、减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注意心理平衡,避免精神、情绪过分激动;防止各种感染,保持体力,避免疲劳;在应激及急性伴发病时密切监测血糖、血尿酮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