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糖尿病(古方治糖尿病)
养生堂今日播出:《古方新用巧降糖—补虚》
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 仝小林
请您对照下图自查舌象,如果您的舌底符合下图中的一种舌象,说明您的微小血管或者大血管有可能出现了瘀滞的情况,如同时伴有血糖异常,一般已经到了糖尿病的中晚期,也就预示着并发症的出现。请继续关注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带来的《古方新用巧降糖—清热》。
中医把微小血管的病变称为络病,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皮肤病变都属于络病的范畴。络病分三个阶段:络滞、络瘀、络闭。分别对应疾病的轻、中、重度。可通过舌象图进行自我判断,三阶段用药也不同。
属于络病的并发症中有一个周围神经病变,是由末梢神经引起的,一般患者会有麻、木、凉的症状。针对这个情况,专家给了2个临床的经验方,一个泡脚方,一个是运动的方法。
中医把大血管的病变称为脉病,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足都属于脉病的范畴。脉病跟络病一样,也分为三个阶段:脉滞、脉瘀、脉闭。也可通过舌象进行自我判断,三阶段用药也不同。敬请收看本期节目。
二冬汤(古代经典名方1080)治糖尿病妙方
二冬汤出自《医学心悟》卷三。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上消,渴而多饮;肺热咳嗽,痰少等症。症见咳嗽痰少、口渴多饮、舌红、脉细数。
方中麦冬、天冬、花粉养阴清肺,生津润燥;黄芩、知母、荷叶清除肺热;人参、甘草补益肺气。全方扶正祛邪并用,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为辅。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百日咳、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阴虚咳嗽、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症。如糖尿病多饮多尿,加生地、熟地、淮山药、山萸肉;咳而呕,加姜竹茹、枇杷叶;咳嗽不止,加前胡、百部、射干;气阴虚,加太子参、沙参;咳血,加白及、三七、仙鹤草等。
专为糖尿病而生的经典古方,1方治三消,无偿分享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并且根据不同的症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
正如《医学心悟》所述,“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者为下消”。在临床中,我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同时表现出这三种消渴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单靠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是不够的。中医提供了一个专门针对消渴症的方剂——三消汤,它能够同时治疗上中下三消。
三消汤如其名,旨在同时解决三种消渴问题,每种消渴都有针对性的药材。下面,我将结合一位患者的案例,来分析这个方剂的用药策略。
这位51岁的患者,患有糖尿病三年有余,他经常感到心烦口渴,频繁上厕所,饭量增大却体重下降,血糖控制不稳定。
这位患者的症状表明他同时出现了上中下三消的问题。他的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辩证为阴虚火旺。因此,治疗的重点是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在用药上,我采用了三消汤,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治疗:
对于上消,我使用了玄参、生石膏、五味子来清热,缓解口干口渴的症状;
针对中消,我使用了天花粉、麦冬、葛根、苍术来养阴生津、清除脾胃积热,以改善多食易饥的情况;
对于下消,我则选用了黄柏、生地黄、知母、泽泻、山药、黄芪、丹参等药材,以改善多饮和尿频的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三消的症状明显减轻,饮食习惯恢复正常,体重有所增加,血糖也逐渐稳定,整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