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及糖尿病(心衰糖尿病患者不宜选用哪种降糖药)
糖友们请注意,心衰离你并不遥远
赵先生患2型糖尿病十多年了,最近在家测血糖有些波动,感觉浑身乏力,易疲劳。这天早晨起床时,感觉喘不过气来,胸口有明显压迫感,赵先生赶紧到医院就诊,才发现是患上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
其实,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情况极为常见,但多数糖友对心衰的认识程度极低。有早期心衰症状的患者,应及早到医院做心脏彩超、血浆利钠肽测定、心电图、心脏核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
血糖控制与心衰风险相关
心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泵血”,把血液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心衰就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我国心衰住院率只占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到40%。心衰时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不足,血液的携氧量下降,就会出现活动后气喘、体力下降等症状。由于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下肢静脉的血液就会渗到组织间隙中,还可能引起下肢严重水肿。
心衰离糖尿病并不遥远,血糖控制与心衰风险相关。糖尿病合并心衰比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更常见,12%~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衰。有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
心衰症状严重,容易复发,可能需要经常住院,且死亡率高,5年内死亡率约20%,20%的患者在确诊1年内死亡。糖尿病合并心衰者年病死率为未合并心衰者的12倍。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衰者,年病死率达到32.7%;而未合并心衰者年病死率仅为3.7%。
“溺水感”是心衰初起症状
糖尿病更容易并存冠心病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通常为弥漫性、多支病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更加明显,由于大血管与微血管损伤严重,导致心脏供血明显不足,更容易出现心衰。同时,心肌细胞损伤更严重,糖尿病性心肌病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固定心率、无痛性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心衰风险。
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疲劳或感觉浑身乏力,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顿饭都会倍感疲倦。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用力或情绪激动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患者还可能浮肿症状,最常出现的是脚踝、小腿处的水肿,早期表现为裤子或鞋子变紧。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有心衰,应该尽快就医。
有些心衰患者没有上述任何症状,而有的患者则所有症状都有。需要强调的是,胸口重压感或下沉感,这是心衰的起初症状,但是初次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处置,而且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胸部似乎充满液体。
文/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糖尿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林忆阳
整理/吴志 张文明
编辑/ 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这么高!留意6个早期信号
糖尿病与心衰虽并非一般的合并症,而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恶化的关系。
来自美国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表明:罹患糖尿病能使男性和女性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增加2.4倍和5倍,而且这一增加与高血压或冠脉疾病无关。
发表于2015年的《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就强调“心衰是降糖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风险之所以这么高,首先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伴随弥漫性的严重动脉血管狭窄,这将会直接导致心肌供血障碍——缺血性心肌病,最终诱发严重心衰;另外,即使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轻微,长期高血糖也会带来自主神经病变、微循环功能障碍及代谢和能量的改变。
应对糖尿病合并心衰,首先就得在平时做好预防工作,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降糖降脂,控制体重。
其次,也应该留意“隐藏”的心衰。比如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体力差、气短、夜间躺下睡觉经常被憋醒,以及手脚冰凉、全身性水肿、突发的神志淡漠或人格改变等,就要怀疑可能是心衰了,就应当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诊,比如做胸片、超声心动图、血脑钠素水平等。
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冠脉狭窄的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心绞痛的症状,也建议通过冠脉造影来尽早处理狭窄;如果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患者病情稳定,还应通过冠脉造影来明确缺血性心肌病的存在与否。
虽然我们说心衰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但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如果能够早诊早治、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和抗心衰药,并且注重改善生活习惯,按时监测检查,一样能够延缓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当心衰遇上糖尿病,如何“降糖”、“护心”两不误?
心衰与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糖尿病可使患者的心衰风险升高,死亡率增加。心衰可使患者的糖尿病风险增加,预后更差。对于心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该如何管理?近日,在第32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21)虚拟会议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的黎励文教授进行了讲解。
图1 心衰与糖尿病的关系
心衰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心衰
我国心衰的患病率为1.3%,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为4.1%。
在美国有620万人患有心衰,预计到2030年的患病人数可超过2900万。
2.糖尿病
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
在欧美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5%,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7.6%。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心衰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衰合并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病。
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衰管理
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常用心衰治疗药物是否有效?
1.ACEI/ARB
7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均可显著降低心衰死亡率。
CHARM研究、Val-HeFT研究和HEAAL研究均证实,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均可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ESC、AHA及中国指南均推荐,心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ACEI/ARB,以改善预后;但应警惕肾功能恶化及高血钾风险,需严密监测电解质、肾功能。
2.ARNI
PARADIGM-HF研究表明,与ACEI相比,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可显著降低HFrEF患者的事件发生率。
PARADIGM-HF的糖尿病亚组分析表明,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ARNI均可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PARADIGM-HF事后分析显示,与卡托普利相比,ARNI还能降低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胰岛素使用,提示ARNI的应用不但有心衰获益,还有一定的降糖获益。
3.β受体阻滞剂
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β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症状。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进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血钾≥5.0 mmol/L的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MRA。
5.伊伐布雷定
Shift研究提示,伊伐布雷定可显著降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患者(β受体阻滞剂禁忌、窦性心律、心率>70bpm)的主要终点事件。
既往研究同样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伊伐布雷定对心衰预后的改善作用一致。
6.ICD CRT
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MADIT-CRT研究证实,与单独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相比,ICD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一致。因此,如果患者有使用ICD CRT,或者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的指征,应积极采取这些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7.CABG
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三支血管病变人数多,心脏容积更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在糖尿病患者中没有更大的获益。
8.心脏移植
既往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心脏移植的死亡风险更高;但在当代免疫抑制药物允许快速减量激素的条件下,心脏移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考究。
9.运动处方
HF-ACTION研究表明,运动处方可以降低11%的全因死亡及住院风险,且该获益在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一致。
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1.增加心衰风险的降糖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显著增加心衰风险及死亡率,FDA禁止其用于心衰患者。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可增加心衰住院风险,且心衰发生后死亡风险亦显著增加。目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沙格列汀的说明书禁忌证包括心衰及心衰高危患者。
2.对心衰有中性影响的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是美国指南推荐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衰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
多项观察性研究及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合并ASCVD或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但由于缺乏安慰剂对照的心血管结局试验,因此仍定义为中性。
除此之外,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除外沙格列汀)被认为对心衰有中性的影响。观察性研究认为,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可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但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3.降低心衰风险的降糖药物
EMPA-REG研究显示,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恩格列净能够显著降低主要复合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而且在研究早期总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就降低,并持续至整个研究结束。
CANVAS研究显示,SGLT2i卡格列净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达14%。CREDENCE研究亦显示,卡格列净可显著降低肾脏复合事件的硬终点(ESKD、血清肌酐倍增、肾性或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达30%。
DAPA-HF研究证实,在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因心衰住院或紧急就诊)风险达26%,且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患者中保持一致。
真实世界的CVD-REAL研究显示,SGLT2i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衰住院风险及心血管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上,SGLT2i治疗糖尿病较其他降糖药物更有优势,且不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亦可获益。
图2 CVD-REAL研究:SGLT2i vs 其他降糖药物的事件发生率
2021ESC心衰指南推荐,HFrEF患者使用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
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截至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证实将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在哪个范围内更佳。既往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HbA1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衰发生风险和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死亡风险呈U型关系。研究普遍认为将HbA1c水平控制在7%-8%之间的风险最低。中国指南亦推荐,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HbA1c目标值为7%-8%。
结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衰及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心衰合并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
➤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新四联(ACEI/ARB/ARNI β受体阻滞剂 MRA SGLT2i)已成为心衰的基本治疗方案。
➤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稍放宽,HbA1c目标值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