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腿动脉(糖尿病腿动脉闭塞严重吗能治好吗)

九派健康 0
文章目录:

健康小站丨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查足背动脉?请记住这些诀窍

【来源:潮新闻】

“糖尿病这家伙可不简单,它容易让我们的下肢动脉变得狭窄,甚至栓塞,所以建议大家每天为自己的脚做一个健康检查。”为此,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临平区乔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医生贾晶晶特意教大家如何正确摸足背动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糖尿病导致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该如何诊断,治疗时要注意什么

昨天,张医生的一位老朋友特意打来电话,因为张医生为他和他的女儿介绍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内分泌医生,他对这位医生的诊疗非常满意,想要请这位医生吃饭。但是,张医生最近比较忙,所以暂时拒绝了他。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一下子就看出了端倪,张医生的朋友和张医生的年龄应该差不多,孩子也大不到哪去。他患上糖尿病,情有可原,他的女儿还那么小,为什么也要去看糖尿病呢?其实,在咱们中国,血糖异常的孩子并不少见,有的小朋友甚至早早就出现了并发症。

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即便是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朋友,他们的血糖管理也不正规,并发症的管理更是触目惊心。还记得之前咱们聊过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吗?我们以它为例,来看一看现实的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病人的治疗达标率较低,达到指南推荐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目标的病人仅占 55.0%、28.2% 和 42.5% 。因此,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目前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状况,从某种角度来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也是被临床医护人员忽略的一个糖尿病并发症 。

其实,对于 50 岁以上的糖尿病朋友来说,都应该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特别是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病危险因素的,像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 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人,应该每年至少筛查1 次。 。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病人,不论其年龄多大,都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想过没有,医生们是如何诊断这类并发症的呢?糖尿病合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诊断依据包括3方面内容:

(1)符合糖尿病诊断,这是必须的前提,没有这一点,这个诊断根本无法成立;

(2)具有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表现,这一点不是必要的,因为能够表现出经典症状的朋友并不是很多,真正表现出症状的,大都是血管狭窄的非常严重了;

(3)超声多普勒、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下肢动脉有狭窄或闭塞病变;当然,还有一个叫做“踝肱指数”的很重要的检查,因为太过专业,在这里就不和朋友们详细解释了。

聊完了诊断,咱们聊一下朋友们最为关心的治疗问题,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治疗目的包括: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预防心血管事件,预防缺血导致的溃疡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功能状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预防,这种规范化防治包括 3 个部分,即一级预防:防止或延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三级预防:血运重建,降低截肢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看到这里,聪明的朋友早就看出来了,这3类预防面对的病人,一级比一级重,下面咱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一级预防主要是指筛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并掌握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相关知识,及早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必要时,还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二级预防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对于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朋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对于足部皮肤完整的,但有缺血表现的朋友,需要进行运动康复锻炼,最有效的运动为平板运动或走步,强度是达到引发间歇性跛行后休息,每次30~45min,每周至少 3次,时间至少持续 3~6个月 。

给予相应的抗血小板药物 、他汀类药物,普利类降压药,改善病人的下肢运动功能。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朋友,除上述治疗外,还需使用血管扩张药物 。目前所用的血管扩张药主要有前列地尔、贝前列腺素钠、西洛他唑等。

由于多数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糖尿病朋友往往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这些朋友常缺乏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临床症状,因此,对糖尿病病人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查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朋友,接受结构化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步行行为,增加无痛性行走距离,提高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三级预防:主要针对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朋友,严重肢体缺血的病人往往表现为静息痛、坏疽、溃疡不愈合,且具有极高的截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血管病变主要是股动脉和腘动脉闭塞。

根据缺血持续时间分为急性(≤2 周)和慢性(>2 周),以慢性更为常见。由于严重肢体缺血病人血管重建术后3年累积截肢或死亡率高达48.8%,远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的12.9%,因此,其临床治疗目标包括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率,缓解肢体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保肢及改善生活质量。

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各种血管重建手术,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可大大降低截肢率,改善生活质量。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人造血管和(或)自体血管旁路术等。

血管腔内治疗就是平时所说的介入支架手术,具有微创、高效、可同时治疗多平面病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目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高龄、一般情况差、没有合适的可供移植的自体血管以及流出道条件不好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 。

但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时,此类手术需要使用对比剂,对比剂会加重肾脏负担,存在发生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风险,朋友们都知道,糖尿病病人如果发展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程度,肾脏功能多少都会有点问题,因此,在选择此项治疗时,需要关注肾脏问题。

最后是大多数朋友不喜欢接受的截肢手术,当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肢体坏死或感染播散,则考虑行截肢手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三级预防要求临床上做到多学科协作,即首先由糖尿病专科医师评估患病朋友的全身状况,做到尽可能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评估其血管条件,创造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条件。

血管外科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医师需要一起讨论手术方式,做出术中和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抢救预案,并且在手术成功后给予随访及药物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病人的血运重建,减少截肢和死亡。在严重肢体缺血的朋友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管腔内微创治疗引起的血管闭塞或再狭窄。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头条创作挑战赛##头条首发大赛#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肢端麻凉疼,这种情况如何用药才正确?

陈女士,58岁,患糖尿病七年多,近几日感到小腿经常麻木到动不了,不仅麻木还很冰冷,经检查我初步诊断为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动脉下肢病变。

“有没有水肿的情况,一般水肿最明显的时候是早晨。”“有这种情况,一开始我也没咋在意,我以为是吃药的原因。”“尿液有没有大量不易消散的泡沫。”“有这种情况。”“会有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吗?”“偶尔有,没有小腿麻木的情况多。”

陈女士的情况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了,其中主要的慢性型的定定并发症就是下肢动脉病变,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糖尿病下肢病变怎样正确用药治疗。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什么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 是糖尿病最有影响的慢性型继发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很常见,但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其患病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病理过程

病变其实主要指的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简单来说,就是下肢动脉血液流通受到阻塞了。大家都知道,我们身体内的动脉血管,是人体内血液运行的必经之路,当糖尿病血糖过高时,血液会变得更加粘稠,血管很容易被堵塞,流通不出去就会在动脉管壁汇集,慢慢的凝结成血块慢慢的血小板死亡,在壁管斑驳形成,进而堵塞动脉。如果还有糖尿病中血脂过高,脂类物质也在动脉堆积,使血管管腔更加堵塞,以及管壁老化壁膜脱落堆积等,一起汇集堵塞,最后形成下肢动脉病变。此外,高血压也可加重动脉拥堵状况,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信号

1.动脉搏动微弱:可以摸足背动脉,位置比较浅表,在足背踝关节背侧正中线上面,伸拇指和食指可以在这上面进行触摸,如果摸到搏动比较弱或者摸不到,考虑有下肢血管的病变。

2.体温过低: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四肢发凉,腿部一摸比较冰、发凉、温度低,这样也可能提示早期的血管病变。

3.间歇性跛行:糖尿病时间久了以后,会在行走的时候感到小腿等部分的酸痛,但是这种情况不是持续性的,一般都是走挺长时间才会出现,比一般正常人更容易感到酸胀,比如正常人走五公里才会有酸痛感,下肢病变患者走一公里就会有酸痛感,这种叫情况叫间歇性跛行,也是早期的症状。

4.肢体感官灵敏度降低:可以自己感觉到腿么以前利落,四肢感官降低,也是早期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的信号。

5.水肿:肢体水肿是组织病变的信号之一,可以用来发现早期下肢病变。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害

1. 动脉血栓:病变动脉增厚、变硬,壁腔内壁膜脱落以及壁膜钙化,使血管流通受阻。

2. 肢体出现缺血症状:肢体缺血引起静息痛、组织坏死,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又可能会导致截肢。出现静息痛甚至丧失行走能力和伴随组织坏死与溃疡发生为特点的危重肢体缺血。

3.影响肢体及周围组织坏死:肢体有疼痛,或者组织细胞坏死导致的肢体知觉降低,组织间隙坏死等使肢体或周围组织发生溃烂。

4.使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5.非持续性跛行:下肢血管被堵塞时,加之我们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又由于管腔堵塞,就会使肢体出现酸胀感,不敢下肢发力,只能垫脚走。

怎样治疗或控制他们那边下肢动脉病变?

现在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维持血糖、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及强制性的运动锻炼、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扩血管药物以及行循环重建手术。

一、药物治疗(如何正确用药治疗)

药物治疗上继续给予降糖、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1. 应该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加强血糖的控制。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改善糖代谢。常用药物: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a-糖酶抑制类药物、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2抑制剂(SGLT2 抑制剂)等。

2.口服阿司匹林或者他汀类的药物,起到抑制血小板凝结或稳定血脂作用。

3. 口服改善循环的药物:患上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之后,可以选择中成药物治疗,副作用小,治病因,比较常用的就是三七、丹参,这些中药材有通血疏通堵塞、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变微循环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我们可以口服成片,也可以买成品药材煎服。服用中成药治疗疾病期间要多饮水,多休息。西药比较推荐贝前列腺素钠。

4.口服扩张血管的药物:口服扩张血管的药物,主要是以硝酸酯类为主,还有一些中成药,像人参、苏合香这些都属于血管扩张的药物。服用这类药物既可以扩张血管和缓解病症,又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二、手术治疗

1.外科手术:旁路移植术或动脉内膜切除术

2.血管内介入技术如:支架置人或球囊扩张术。

怎样预防糖尿病动脉下肢病变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应注意减重,并使体质指数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3.养成运动习惯,增强体质

4.积极控制高血脂、高血压。

如何护理或预后?

糖尿病主要护理和预后都是在饮食方面,其次在于平时锻炼身体,加强免疫力。

1.饮食上:饮食多元化,做到荤素、粗细搭配,要注意多吃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足够的水分,少吃盐,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日常饮食应做到定时、定量、定餐次;不吃零食;含单双糖较多的水果,也宜慎食。

2.适当运动:做一些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散步,瑜伽等。

3.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

糖尿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是可以稳定在可控的范围中,我们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使血糖长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速度,降低病残和致死率,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不留后遗症。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还有一定要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