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喝艾草(艾叶水糖尿病人能喝吗)
清明节的美食“青团”,并非人人适合吃,建议5类人少吃或不吃
又到了一年的清明节,清明节的节令美食当属青团了,青团有多火,到上海可以看看,网红青团店门口排成了长龙,为了买一盒小小的青团,得排三个小时的队。青团单看其圆圆的,碧油油的外表,就让人馋涎欲滴,轻轻咬一口这个香糯软乎的绿团子,就好像春天也被咽进了嘴里。
传统青团一般是用清明时节的艾草,浆麦草等绿色蔬菜取汁与糯米粉混合为皮,然后内里用豆沙等为馅,上笼屉蒸熟,然后趁热刷油制作,其甜蜜的口感,配上青团皮特有的艾草清香,让人吃一口就忘不掉。
青团本质是一种糯米团子,所以非常粘牙,要是牙口不好,吞咽能力有问题的老人吃时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虽然好吃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以下人群我们还是建议他们少吃或是不要吃为好。
1、糖尿病人
青团含糖分较高,会使糖尿病人血糖产生波动,所以糖尿病人最好少吃。
2、肠梗阻病人
肠梗阻病人,肠胃消化能力比常人弱,青团又是用难以消化的糯米制作的,所以吃了容易造成病情反复,一定要少吃为好。
3、患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人
因为青团需要胆囊分泌大量胆汁来消化,此类人胆囊本身就不好,让胆囊超负荷工作,会诱发病情加重。
4、肠胃炎和胰腺炎患者
患有肠胃炎和胰腺炎的人,消化功能比较弱,难以克化青团,使肠胃负担过重,就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不利于身体健康。
5、老人和小孩子
老人和小孩,都属于消化能力较弱的人,而青团个头又大,又非常粘稠,吃进去容易粘在气管上,不小心会引发窒息,而且又不好消化,所以家有老人和小孩的尽量让他们少吃。
青团吃之前一定要加热,不要和肥肉一起吃,吃时最好配上蔬菜,增加膳食纤维,帮助肠胃蠕动,吃完后一定要记住多运动,有助于消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冬季泡脚适当加点中药效果可能更好
冬令时节,泡脚不仅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调理内分泌,还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改善睡眠。但是,泡脚看似简单,背后却还有许多注意事项和小窍门。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韶庆医生提醒,泡脚的时候加点“料”可能效果更好。不过,有些居民并不适合泡脚,需要特别注意。
陈医生介绍,一般来说每次泡脚时间不宜太长,以20分钟左右为佳,身体微微出汗即止,切勿浸泡至全身大汗淋漓,否则体液丢失太多,反不利于身体保健。泡脚过程中,注意随时添加热水,让水温保持在40℃左右。泡脚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如心慌、头晕、恶心、饥饿等,应暂停泡脚,必要时休息片刻,喝杯温水,补充体液。泡脚结束后可适当按摩足底、脚趾,旋转脚踝,涂抹适量润肤乳,防止干燥,穿好鞋袜,切勿接触凉水。
要是想效果更好,泡脚的时候还可以加点中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消炎、抗菌,缩短病程的作用。泡脚加点生姜,其含有辛辣和芳香等成分,可通过发汗,使寒邪从表而解,它可是风寒感冒、老慢支、中脏虚寒的首选。
还可以选择藏红花,冬季有些人容易发生冻疮,足底皮肤皲裂,用藏红花泡脚可起到温经活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适当配伍当归、黄芪、丹参、益母草、川芎等。鸡血藤有补血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风湿性关节痛等。临床多搭配艾草、牛膝、杜仲、干姜、伸筋草、络石藤以温经散寒、通利关节。也可以加当归,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多种功效,是平日里泡脚的常用药。久患失眠、眩晕的亚健康可适当搭配夜交藤、石菖蒲、龙骨、合欢花等养血安神助眠。
不过,陈医生强调,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泡脚。像女性妊娠期、经期不宜用中药泡脚。还有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感知外界温度,极易被烫伤。糖尿病患者泡脚,应在亲友的帮助下,试好水温,避免烫伤。像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泡脚要控制水温和时间,严重高血压患者不建议泡脚。各种皮肤病、各种出血性疾病、足部有开放性损伤、严重感染的患者,严禁足浴。
还有婴幼儿属纯阳体质,容易发热、上火,若再用较热的水泡脚、发汗,会热上加热。此外,在孩子8岁左右的发育期不宜经常泡脚,会影响孩子足弓的形成。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一人患病,全家危险!糖尿病也能“传染”?3招+2汤,帮你稳血糖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糖尿病大国”,中国正陷入糖尿病带来的困境!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攀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家里的其他人,特别是子女患病的比重会变高;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伴侣患病的概率也会升高。
糖尿病真的会传染吗?
糖尿病会传染?
糖尿病当然不是传染疾病,但确实会“传染”给家人!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有着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
90%得糖尿病的人都有吃得多、饮食油腻、爱喝饮料、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在中医看来,是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脾胃功能出了问题。“脾统血”——如果脾胃出问题,血糖就堆积在血管中,就出现高血糖。
通常,一家人的生活习惯是相似的,所以,当其中一个人因此得上糖尿病,那其他人也在危险的边缘!
2.基因遗传
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概率会非常高。
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
血糖高的表现
1.身体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
血糖较高,会导致体内的糖代谢及运转发生障碍,再加上体内存在大量气体,继而就会导致患者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的问题。
2.经常存在口渴口干的问题
哪怕饮用了较多的水,但是却依旧会感觉到十分的口渴,表明血糖水平正在变高,且血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
3.舌裂
在中医看诊时,发现病人有舌裂的现象,说明病人的脾胃功能偏差。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家族糖尿病史,不论年纪,患病几率都会更高。
血糖高,如何改善?
1.运动
抽出时间可以进行慢跑,或者快走,持续40分钟到一个小时,微微出汗就好。注意运动前后一定多喝水,不然容易伤津液。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太阴主“开”,手太阴肺开在上,表现就是出汗;足太阴脾开在下,表现就是大小便。
通过运动出汗,增强了肺经的功能。当肺经能力增强的时候,帮助足太阴脾开在下,促进了脾胃功能的恢复,所以促进了血液质量的提高,高血糖的情况得到缓解。
2.泡脚
艾叶、生姜、花椒泡脚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
泡脚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排出体内垃圾,恢复脾胃功能,而且更有利于睡眠。注意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
3.长期恢复脾胃功能
在中医上看,糖尿病是脾胃功能出了问题,那就要做好长期恢复脾胃功能的准备。经方用药侧重在恢复脾的清升功能,胃的浊降功能,还有肝的疏泄功能。
推荐几个方法,帮助糖友们控制血糖。
猪胰汤
猪胰一条、玉米须15克,共同煮汤,喝汤吃胰。
每日服用,也可只饮汤。症轻者每日半条猪胰即可。
地黄汤
干地黄30克,煮茶代饮。每日煎二次,每日服用。煮时约用水一碗半煮为一碗,再煮时仍成一碗,可服二次。
地黄有抑制糖尿的作用,而且地黄同时能抑制其他食品中碳水化合物里的糖分。
注意:地黄的分量最好依据血糖指数有所増减,18—60克均可。服用期间需及时测量血糖指数。
另外,适用于控糖的常用中药还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等。
糖尿病病人一般并发症较多,伴随的诸多症状一定要咨询医生,辨证地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