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肾脏(糖尿病性肾病严重吗)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是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更是其中之最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所引发的并发症实在太可怕了。而最易被忽视就是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依赖性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
国外资料表明,由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者,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糖尿病病人中1/3以上有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高达6.5%,其中到了尿毒症阶段的有1.2%。
【1】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肾呢?
1.1 病程在10-20年的糖尿病人,无论年龄大小,均有半数以上出现蛋白尿。随着蛋白尿的加重,会发生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衰竭。
1.2 不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5-20年后,几乎全部病人均会出现肾脏出现肾小球硬化伴肾小管空泡变性,以及肾脏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硬化等较为特异性的改变。
【2】糖尿病肾病的表现
2.1 早期表现:
糖尿病肾病早期有三个极为常见的症状: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劳累时,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如能在此期,能早发现、早治疗,肾脏的损害大多可以逆转,甚至完全康复。
2.2 晚期表现:
蛋白尿是糖尿病性肾病的第一个标志。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肾小球的滤过率开始下降。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正常,出现大量蛋白尿后,能很快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3】糖尿病肾病的6大预防措施
3.1 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方案执行。如已有肾功能障碍,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30-40克。还应控制含钾饮料、水果的摄入,如香蕉、黄瓜、葡萄、橙汁等。
3.2 严格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前提。
3.3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方法之一。
3.4 糖尿病者易发生尿路感染,所以要定期做尿细菌检查,一旦发现感染就要及时进行治疗。
3.5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之综合治疗,还应包括对患者及家人的宣传教育、膳食和运动指导。
3.6 中医药治疗能辅助降糖、减轻血管硬化、预防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够阻止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和恶化,所以防重于治!
本文为针魂姜兴鹏团队原创,侵权必究!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大家一起涨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注明作者信息、网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我们会及时及时删除。
肾脏病的元凶竟是糖尿病,早防早治让“肾”安心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目前全国有上亿人患慢性肾脏病。与此同时,我国成人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约1.2亿人。从数字来看,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与糖尿病患者相差无几,但这与人们固有认知有所出入,潜藏的肾脏病值得更多人关注。
其实,糖尿病已成危害肾脏的“元凶”。数据显示:在美国,将近四分之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由糖尿病导致,38%的尿毒症患者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糖尿病肾病是透析患者的第一大病因。在西班牙,尿毒症患者中超过一半(54%)患有糖尿病肾病。在日本和台湾地区,这一比例也高达28%、26%。
而在中国,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13.5%,超过高血压肾病成为透析第二大病因。预计不久的将来,糖尿病肾病将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透析患者第一大原发病。
认识糖尿病肾病,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该如何诊断?
根据2007年NKF-KDOQI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断建议,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
● 糖尿病人出现微量蛋白尿,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出现微量蛋白尿。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需要用诊断金标准来甄别是否患上糖尿病肾病。目前,诊断最明确的手段是通过肾穿刺做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来说,出现下列情况任何一条,都应该尽早肾穿刺明确诊断:
● 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
● 先有肾损害(蛋白尿),后有糖尿病,或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
● 肾性血尿;
● 有肾损害,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发病之初即表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L)。
由于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完全不同,必须通过金标准明确诊断、有的放矢进行治疗。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无法肾穿刺确诊的话,一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治疗有哪些讲究?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病理确诊为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结果,可能要选择激素或者同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加重糖尿病,所以在激素治疗同时,应强化降糖治疗。
● 如果明确为单纯的糖尿病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降糖药选择上,糖尿病肾病应尽量避免使用通过肾脏排泄、同时有低血糖副作用的降糖药。
● 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胰岛素抵抗,这一副作用几乎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存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细胞和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血糖管理难度,血液中葡萄糖不能被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有效转化利用,升高的血糖会侵蚀血管,造成心血管、眼、肾和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需要提醒的是,胰岛素主要通过肾小管代谢,肾功能减退后可能发生胰岛素在体内蓄积情况,而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低血糖副作用比较明显,因此,糖尿病肾病尤其是肾功能减退者应严格掌握胰岛素使用的时机、方法和剂量。
哪些中医药可治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国内许多中西医肾病专家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成果和成效显著。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有以下几种方式——
● 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脂代谢,控制体重,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
● 中医理疗方法,如穴位埋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针灸、中药足浴等,改善肾脏循环,减轻四肢浮肿和周围神经病变;
● 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封包,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小管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 采用中药灌肠、中药熏蒸,预防糖尿病肾病中晚期尿毒症并发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实黄芪中的皂苷类、黄酮类具有显著降低血糖、延缓慢性肾脏病作用。以下中药成分也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有效——
茯苓成分茯苓酸:通过激活AMPK和PI3K,表现出类似胰岛素对GLUT4膜转位的调节作用,达到降低血糖疗效;
麦门冬中的低聚糖成分:可用于缓解2型糖尿病肾病症状;
五味子提取物: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维持足细胞完整性、保护药源性肾毒性损伤等;
生地黄及其提取物: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胰岛素抵抗水平、调节细胞葡萄糖自身平衡、降低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改善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
积雪草:可抑制纤维细胞增殖,防止黏连发生、缓解黏连形成,降低血脂、尿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且具有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改善肾脏高滤过状态;
葛根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内皮素表达显著降低。
中药膳食疗治疗糖尿病肾病也可选择以下配方——
配方一:
葛根粉30克,粳米1000克。用法:葛根洗净切片,加水磨成浆后沉淀,取其淀粉晒干而得葛根粉,粳米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钟后,加葛根粉,煮到米熟成粥。早晚食用1月。
配方二:
黄精30克,北沙参15克,淮山药30克,玉竹30克,猪胰1具。用法:将猪胰去油膜,洗净;将以上药物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小火煮1小时,调味,随量饮汤,食猪胰。
(作者系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学科肾脏病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特聘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专肾病科双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金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