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监测手臂(糖尿病人手臂疼痛难忍)
糖友测血压,胳膊和腿都该测
来源:生命时报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吴巍巍 □外周血管疾病个案管理师 于晓华
下肢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血管性截肢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因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时,发展至终末期不仅容易导致截肢,而且还会使患者死亡率升高,医疗花费巨大。近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政策声明,公众要采取戒烟、使用他汀类药物、积极控制血糖、每年进行足部健康监测等方法,以达到至2030年将非创伤性下肢截肢减少20%的目的。
高血糖会逐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发展至糖尿病足。临床上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会出现足部感觉迟钝、麻木、发凉,对疼痛刺激敏感;第二阶段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就会觉得臀部、大腿或小腿有“抽筋感”或疼痛;第三阶段患者会出现“静息痛”,夜不能寐,疼痛明显无法休息;第四阶段,患者足部会出现破溃,创面不易愈合,感染进展迅速,不易控制。当病情发展至三、四阶段,患者预后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最终要面临截肢的结局。
踝臂指数(ABI)是筛查外周血管疾病的一项无创伤、敏感性高且非常特异的指标,是筛查下肢动脉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它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就是用专门的节段测压设备同时测量病人足踝部和上臂的血压,二者的收缩压之比就是踝臂指数。如比值介于0.9~1.3之间,说明下肢血运良好;比值介于0.5~0.9之间,说明下肢可能存在中度缺血;比值小于0.5,说明下肢可能存在重度缺血。
其实测量踝臂指数可以不借助专门的设备,用袖带较长的血压计进行粗测,如果比值降低,说明病人的下肢动脉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足踝部的血压下降,此时就需要利用专门设备仔细测量,并进一步接受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增强CT造影等检查。
进行踝臂指数检查时需注意:1.患者肢体无活动性出血、无重度骨质疏松、未处于深静脉血栓不稳定期等情况方可进行此检查;2.做检查前最好休息20分钟,以便提升准确率;3.放松心情,积极配合。
踝臂指数检查非常便利,没有创伤,因此建议老年人、既往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外周血管疾病。如果初次检查结果大于0.9,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踝臂指数复查;如果小于0.9,一般就需要到血管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复查频率要遵医嘱。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患上糖尿病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既要忌口,又要定期检测血糖,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而要说起血糖测量,那“糖友”们更是“苦水”一大堆,有觉得用血糖仪测量每次“扎手指”都很痛的,有觉得自己测量的血糖不太准确的,也有很多人觉得测量血糖很麻烦。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糖尿病患者的这一烦恼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用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你还不了解动态血糖仪?赶紧认识认识它吧!
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只有“糖友”才知道刘大爷患糖尿病已经好几年了,但他的血糖控制得不太好,为了他的健康着想,刘大爷的女儿特地买了个血糖仪,让自己妈妈监督刘大爷天天检测血糖。
从此之后,刘大爷“最为烦恼”的事情就从忌口变成了测血糖,因为血糖仪测血糖需要采集指尖血,但刘大爷非常怕疼,每次都要老伴儿“三催四请”才肯测试。
虽然扎一下手指在普通人眼里看起来只是一点点疼,根本算不上什么事儿,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自己的血糖情况,他们需要长期、频繁地测量血糖,日积月累之下 ,扎手指这种“小疼”也就成为了一种负担。
最近,刘大爷去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他,现在有一种“动态血糖仪”,通过在糖尿病患者的手臂或者腹部埋入一个“葡萄糖传感器”就可以实时监控血糖,能够免去他每天扎手指的痛苦。
刘大爷一听就来了兴趣,连忙请医生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新科技。医生告诉刘大爷,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在研制动态血糖监测的仪器了,十几年前,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就已经运用到了临床上,现在这个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埋入体内的“葡萄糖传感器”样子像一根针,但它其实比针还要小,放入体内的时候疼痛很小,很适合刘大爷这样怕痛,又需要经常监测血糖的患者。只不过现在动态血糖仪还不普及,价格相对高昂。
·用动态血糖仪测量血糖,有哪些优势?医生告诉刘大爷,使用普通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一方面是比较麻烦,每次都需要采集指尖血来测量血糖,另外一方面则是只能得知测量当时的血糖值,对于患者一天之内的血糖变化情况却不得而知,总体来说,这样进行血糖监测得出的结果并不是非常准确。
而动态血糖仪除了能免去他每天扎手指的痛苦之外,还可以实现全天候的血糖监测,其监测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在一天之内的血糖变化,一些性能比较好的动态血糖仪还能监测患者2-3天内的血糖数据,让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药物的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种类、用药方式或药量,这样患者的血糖就能更好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有一位患者以前也认为饭后2小时血糖会达到峰值,但通过动态血糖仪的监测发现,自己在饭后1个小时内的血糖会飙升到13.9毫摩尔/升,1个小时后就会缓慢下降到正常值,甚至有时候还会降到正常值以下。根据这一监测结果,这位患者调整了自己的用餐方式,改为少吃多餐后,他发现自己的血糖平稳了许多。
其次,动态血糖仪一般会有“警报”功能,如果患者的血糖太低或者太高时,血糖仪会发出“警报”,让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的异常,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改善自己的血糖情况,避免患者因高血糖或低血糖发生危险。
最后,通过动态血糖仪的监测,医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患者的劳动或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生活方式是否要进行调整,或者是有没有发生过“无感知的低血糖”等,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另外,动态血糖仪体积也比较小,随身携带也很方便,不会给患者的出行造成太大的负担。现在还有一些动态血糖仪可以连接到手机APP,患者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自己的血糖情况,非常方便。
正是因为动态血糖仪有这些好处,所以它十分适合像刘大爷这样血糖控制得不太好,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医生可以根据动态血糖仪所生成的血糖谱为刘大爷“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医生说,动态血糖仪还很适合可能有“黎明现象”和“苏木杰(Somogyi)现象”的糖尿病患者,这两种情况虽然都表现为清晨时血糖升高,但是“黎明现象”患者的夜间血糖良好,而“苏木杰现象”患者在夜间会产生低血糖。
由于两种现象的发病机制不同,对应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这时就需要通过患者的血糖变化曲线来进行判断患者的发病原因。在没有动态血糖仪的时候,患者只能通过在夜间多次“扎手指”来判断血糖的变化,而有了动态血糖仪就方便多了。
此外,对于需要排除隐匿性低血糖的患者,或者新发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动态血糖仪也是十分合适的,24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避免因为血糖波动太大而对自己或是胎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动态血糖仪虽好,控制血糖才是根本听了医生的介绍之后,刘大爷几乎是当即决定一定要购买动态血糖仪来监测自己的血糖,虽然医生对他愿意监测血糖的行为表示很满意,不过仍然提醒他道,用动态血糖仪来监测血糖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血糖变化曲线来对应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稳定。
医生告诉刘大爷,现阶段他还是应该坚持控制饮食,注意少油少盐、少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如精制米面等,多吃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蔬菜,避免在用餐后血糖波动过大。
同时,刘大爷还应该继续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当然,活动频率和强度也不应该太大,一周保持3-4次即可,重点是不要让自己过于疲累。另外,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对于保持血糖稳定都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医生提醒刘大爷,如果他开始使用动态血糖仪,那一定要根据动态血糖仪的监测数据来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刘大爷可以在吃完饭之后观察一下血糖的上升情况,如果血糖上升得比较快、比较多,那么就说明刘大爷应该少吃这类食物;如果血糖上升比较平稳,又在合理范围内,那么刘大爷也可以适当多选择这类食物来吃。
而且,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刘大爷也可以通过动态血糖仪来判断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医生对刘大爷举例称,他有一个病人就是在外聚会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胰岛素泵里没有胰岛素了,这时候他就是根据自己动态血糖仪的监测数据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应该吃东西、维持血糖,成功平安度过了这次聚会。
最后,医生提醒刘大爷,在使用动态血糖仪的时候,最好不要做核磁共振、X光等检查,如果有必要做这些检查,一定要提前跟医生沟通,避免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什么风险。
刘大爷听后连连点头,告诉医生,等他买了动态血糖仪一定会好好监测数据、控制血糖,到医院来复查时,也会将自己的血糖谱带上,让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
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居家测血糖,正确操作与准确的判断很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变,不少糖尿病病人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除了健康饮食、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外,每天还要监测血糖的变化,根据血糖变化来调节自己的治疗。测血糖是了解糖尿病病情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而且测血糖是糖尿病人几乎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每个糖尿病患者为了更方便的检测自己的血糖,较多选择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可以随时随地测血糖,但如果测血糖方法不规范,则可能测出不正确的结果而进行错误的治疗,所以正确的测血糖方式是很重要的。
- 首先咱们先从测血糖的步骤说起,第一步调整血糖仪的代码使其与您现在使用的试纸的代码相同,注意不同时间购买的试纸有不同的代码,所以必须先调整血糖仪的代码;第二步给血糖笔上装上针头,调整笔的进针深浅的刻度(一般刻度调到3即可,若末梢循环不好,采不到血,可以调到5左右);第三步洗手,并将试纸条插入血糖仪,待血糖仪指示取血后用75%的酒精消毒手指头肚(中指或食指),将调整好的笔垂直进入,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立刻捏住被测手指的上方,将血液滴到试纸采血处;第四步采完血后用棉棒摁住破口,然后等待出现血糖仪数值,记得测量完后拔出试纸扔到专门垃圾桶。
- 咱们测血糖使用的血糖仪需要校准和清洁,血糖仪常会受到环境中灰尘的污染,在使用时血液也会不小心沾染到仪器的测试区,从而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测血糖前需留意仪器是否清洁。长期不校准血糖仪,也会使结果出现误差。第一次使用血糖仪和换用新的一瓶试纸条时,都需要进行校准。在血糖仪受到大的撞击或跌落在地时,最好也检查一下其准确性。
- 还有要注意正确的采血方法,手指两侧有丰富的血管,而神经末梢也分布较少。在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而且出血量足。采血之前要将手用肥皂清洗干净,可将手臂下垂几十秒以便血液流到手指;每次采血时,都要更换一次性针头,并做好消毒工作。若在皮肤还残留酒精时就取血,会导致检测值偏低,因此需待酒精挥发后再取血。测量时不要过分挤压手指,轻轻推压两侧血管至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即可。
- 注意使用的试条需要避光避湿保存,试纸条易受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的影响,应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每次使用后需密封保存。购买和使用试纸前应检查其是否过期。有的试纸条采用铝箔包装,能有效防潮,保质期可达一年,但瓶装的试纸条打开后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过期的试纸条测定结果必然会有偏差。
- 最后血糖还需定期测定,对于血糖控制得比较好的患者,可将监测的间隔拉长一些,每周测定1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1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若发现血糖波动较大,还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