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烂皮(糖尿病烂皮肤怎么回事)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脚容易“烂”?
来源:生命时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博士 朱小明
对健康人来说,脚受点小伤不是大问题,养养就好了,糖尿病患者却绝不能大意。对他们来说,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最致命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住院、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发病离不开三大罪魁: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皮肤软组织感染。
血少,足部缺营养。血液快速地“游走”才能为全身组织、器官带去充足的营养、氧气和抗感染细胞,保证机体健康。但动脉硬化等疾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下肢血管病变,比如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静脉堵塞等。这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尤其是下肢远端和足部。当下肢缺氧、缺营养时,便会出现疼痛、腿脚抽筋、皮肤发红、干燥、脚趾甲增厚、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溃疡或坏疽。
受伤,患者难发现。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占50%以上。它的症状千差万别,有些患者只感觉足部轻微刺痛,也有患者感觉到烧灼样、刀割样剧烈疼痛,但真正危险的是“什么都感觉不到”,当足部对压力、异物等感觉迟钝或麻木时,即使有外伤、烫伤等足部损伤,患者也不易被发觉,导致创口更加严重。
感染,让病情恶化。在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中,足部外伤的感染几率大大增加。但糖尿病神经病变使得感染的典型症状——红、热、痛等都可能被掩盖,对老年患者来说,足部老茧、擦伤、水泡、皮裂、足癣、甲沟炎等,还可助长感染的蔓延,比如部分患者足底的溃疡常长在老茧下面,导致脓液无法排出,病情快速恶化;如果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引发深部脓肿、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筋膜炎、坏疽等,预后不良。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老茧或皮肤渗出聚集性水泡,或老茧或脚趾下颜色发生改变,甚至有疼痛或红肿热等不适时,需警惕足部感染,尽早到医院就诊治疗。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远离痛而不觉的悲哀,中医药如何治疗“糖尿病烂脚”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出现下肢血管病的病人越来越多。一个很普遍的可以引起脚部溃烂的情况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对我们的下肢造成了什么样的破坏性的影响,以至于会出现“烂脚”呢?
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筛查怎么做?
中医药如何防治糖尿病足病?
就让王医生来告诉你
一问一答
Q:一凝《活过100岁》节目主持
A:王云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副主任医师
一凝:糖尿病足病为何会发生?
王云飞:随着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脚发生溃烂,其实是糖尿病一个非常重要的并发症,就叫糖尿病足病。
它其实是一个长期的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导致的一个足部病变。它可能会影响到足部的皮肤、肌腱、韧带,甚至是整个的足部的发黑坏死。它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严重的疾病。
它主要是一个血管的病变,可能出现主要是中小动脉,甚至是微循环的病变。其实简单的认为,就像家里的血管,用得时间长了,可能水管壁上就有垃圾,那么水流就变小了。
同样,放到我们脚上,可能血供就变小了。你的血供不够了,你的脚就会有麻木、疼痛,一到破开它就收不了口了,它就越来越厉害,这个血供就更加不够了。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神经病变。因为高血糖会导致一个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我们足部的保护性感觉神经的损伤。
然后或者是严重的话,还会有运动神经的损伤。出现这种比如说很多病人穿鞋子,脚磨破了,一点都不觉得痛。脚一直会有一个袜套一样的感觉,就是好像一直穿了个袜子,这个因为神经的病变也会影响到。
另外还有会出现足部的一些畸形,我们说的这种爪形趾、锤状趾,包括扁平足、拇指外翻、夏科氏关节。
所有这些原因它都容易导致一个足部的溃破,甚至是这种发黑、坏死、红肿,导致一个严重的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一凝:怎么样才能发现糖尿病足病的早期症状?
王云飞:糖尿病足病,它的临床表现,其实是比较多样的。有的病人可能早期的时候,就只是表现一个足部的发凉、麻木、感觉不灵敏,或者说发现指甲长得特别慢,汗毛都脱落了,脚趾的颜色好像有点发暗。
然后再到后面,可能就会出现皮肤小的破开,甚至出现足部的发黑、坏死。
我们到了医院之后会有一些专门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干预。比如说像血管的病变,我们可以做下肢的动脉B超,可以做下肢的动脉造影,可以做ABI一个指数的测定,或者是经皮氧分压的检测。
神经的病变,我们可以做这种10克的尼龙单丝,或者是感觉阈值的测定,这个都有利于发现神经的病变。然后这个足部畸形非常常见,可以做一个足部的X片,就可以检查出来。
一凝:顾氏外科如何治疗糖尿病足病?
王云飞:糖尿病足病我们认为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龙华医院在常规的内科治疗,比如说降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
外科治疗包括这种血管的介入,包括清创敷压,在所有这些基础上,我们还有很多的中医的特色疗法。
我们顾氏外科认为,糖尿病足病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疾病,我们主张采用内治外治相结合,不同阶段辨证治疗的方法。我们认为创面的治疗,是一个腐去肌生、肌平皮长这样的治疗过程。
在早期阶段,可能我们看到厉害的糖尿病足,局部是发黑的,有一些坏死的组织。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要用一些比如像水蛭粉、九一丹这种药粉,或者是金黄膏、红油膏这种药膏。
通过这个提脓祛腐,让坏死组织比较快地、损伤小地去掉,然后创面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淡淡的粉色、红色。
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用一些生肌收口的药物,比如说像我们的院内制剂生肌散、白玉膏、清凉油、复黄生肌油,来促进创面的愈合。
这样整个治疗下来,可以明显地降低高位截肢率,帮助病患朋友尽量地保留肢体,保留生活的自理能力。
本期嘉宾
副主任医师 王云飞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静脉曲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足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溃疡,以及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桥本氏甲状腺炎、虚证中医调理等。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专家门诊地址:上海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
#清风计划# 关注海上名医,精准导医,智慧养生
糖尿病足不要慌,津沽疮疡在发扬
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曾说过:“足是人类发展的艺术杰作”,然而足部的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而在全国各大医院门诊中,许多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足部溃疡。糖尿病患者既要进行糖尿病的治疗,还要处理足部并发症,这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压力,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糖尿病足是怎么出现的?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糖尿病足专科张朝晖教授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味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极易造成血液粘稠,血管壁受损,血液循环不畅,而足部又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随着血管逐渐变细,血流逐渐缓慢,在下肢末端乃至足部小血管极易出现弥漫性的堵塞。缺少了血液濡养的肢体就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增厚,汗毛脱落,皮肤温度降低,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周围神经缺血,则会局部麻木、疼痛,甚至足部变形。如不慎碰伤,则如无水之田而枯萎,表现为局部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干黑坏疽,疼痛剧烈,甚至截肢,丢掉生命。
2.糖尿病足有什么危害吗?
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随着足部感染的不断发展,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大大增加,甚至会造成截肢,失去生命。加之伤口愈合漫漫无期,也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糖尿病足如何才能“保肢”?
张朝晖教授介绍说,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下肢微循环障碍及糖尿病足创面原位修复特点鲜明、疗效可靠。中医药改善循环的方式有:一者中医采用益气生络之品促进微小血管开放或再生,逐渐恢复对于足部远端循环血供需求;二者中医能过通过行气药物改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加速血液在下肢末端的流动速度,以达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效果。对于糖尿病足破溃坏疽方面,中医中药同样具有自己的特色。由于缺血导致的创面和坏疽在早起血供尚未恢复之时是绝对不能清创的,否则必然造成“清到哪烂到哪”的严重后果,而中医药的使用浸泡,会使得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采用中药丹剂及油膏制剂去腐生肌,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于正常组织的损害,力求伤口原位生长,极限保肢体。在中医极限保肢体及与基于“药疮交互”、“筋之血化”、“腐去肌生”、“肌平皮长”的原创理论,形成了“箍围护场”、“给邪出路”、“去腐生肌”、“化腐再生”、“偎脓长肉”、“生肌长皮”的促进创面愈合、保肢的序贯治疗体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科重点专科,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的传承基地。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是正在沿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道路不断前进。津沽疮疡亦怀着努力、赤诚、感恩之心,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的思想精髓和治疗特色,从实际出发,更好地为糖尿病足患者做好临床中的诊疗工作。
文稿/中医外科 孙旭 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