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十高(糖尿病十高血压<2.6什么意思)
糖尿病“阳”了怎么办?
疫情高峰来临,有高血压、高血糖的市民担心,如果“阳”了怎么办,血压、血糖会否增高?会不会感冒?会不会细菌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贾伟平表示,冬季天冷,血压、血糖本来就可能偏高,患者应保持正常的起居。
血糖方面有具体的参考指标: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小于7%,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mmol/l以内;70岁的老年人,空腹血糖若在7-8mmol/l之间也不要太担心;80岁的空腹血糖可以在8mmol/l;90岁老人的空腹血糖可以在8-9mmol/l。
如果血糖和血压能平稳控制,就不必太忧虑或者需要多做些别的什么,注意个人防护就行。
贾伟平提到,今冬严寒,老年市民出门除了戴口罩,还要戴好帽子和围巾,防止温度突然下降血管收缩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反应,给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节,与人交谈不要摘口罩,吃饭也有所遮挡。老年人无特殊需要不要去公共场所,去也要做好保暖。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徐妍斐
来源: 新闻晨报
糖友10种情况须住院诊治
在内分泌科门诊,常有糖友拒绝住院治疗。“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住院”成了不少糖友的控糖准则。究竟什么情况需要住院治疗?姜星(化名)的故事或许能给糖友提个醒。
患病两年多,他拖出糖尿病肾病
两年多前,姜星确诊了2型糖尿病。“肯定是太胖了,体重减下来就没事了。”姜星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他也没有服药,仅通过运动、调整饮食来控糖。后来,眼瞅着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动,他怕一旦吃药就停不下来,就不断寻找偏方。其间,他几次因低血糖晕倒……直到最近,他出现了眼、手、脚踝等部位严重水肿,连站立都困难,才来就医。这时,他已是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了,离透析治疗只有一步之遥。
如血糖波动大,需住院系统检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内分泌科主任付留俊说,姜星如果确诊时能住院规范治疗,现在应该可以和患病前一样生活。如果因低血糖晕倒后能及时住院规范控糖,其生活质量也可以保证。
付留俊介绍,糖友血糖高或是血糖波动较大,可不单纯是需要药物降糖的事儿,很多关联问题在门诊上无法解决,需住院系统检查和治疗。
例如,医生要通过相关检查了解糖友的具体分型、胰岛功能是否良好、有无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是否有其他疾病合并症等,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短期住院来获得。同时,控糖不佳的糖友,住院还可以缓解突发症状,通过相关检查,充分了解病情,学会规范控糖方法,培养控糖良好习惯等。
出院后,糖友参照住院期间的亲身体会,可以从被动治疗者变成治疗的积极参与者,对控糖大有裨益。
遇到这些情况,糖友必须住院
付留俊说,糖友是否需要住院,主要看其症状和相关指征。部分糖友对住院检查治疗有抵触情绪,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危害。付留俊提醒,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颁布的《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符合以下情况的糖友一定要住院。
1.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
2.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
3.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
4.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遵医嘱住院检查治疗。
5.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各种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溃疡伴或不伴感染等。
6.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经门诊调整治疗不达标。
7.病程长,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
8.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创伤、感染和手术等。
9.围手术期血糖不达标。
10.糖尿病合并肝、肾、心、肺等多脏器功能不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