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超瘦(糖尿病患者 瘦)

9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练习气功有五大好处

练习气功有哪些好处呢?它使人的意念活动、机体内脏组织运动及肢体运动互相配合,调动体内“真气”运行,并通过主动性自我调节,慢慢地、循序渐进地调整和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而练气功可直接调整保健。

练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它使人的意念活动、机体内脏组织运动及肢体运动互相配合,调动体内“真气”运行,并通过主动性自我调节,慢慢地、循序渐进地调整和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体绝大部分疾病都由于高级神经中枢活动障碍引起。而练气功可直接调整保健。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大的应激状态,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练气功能消除大脑紧张及应激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灶进入抑制状态,从而消除疾病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保持身体健康。

练气功时由于心率减慢及周围血管舒张,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反应,减轻心脏负担,同时改善冠状循环和心肌代谢,起到调节脂肪代谢,提高抗凝能力的作用,从而改进心血管机能。有高血压病的人,在开始练功5分钟后,血压即开始下降,30分钟后可达到药物性睡眠时的降压水平,长期坚持练功有助血压下降。

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练功可使神经功能得到修复和调整。练功时的脑电图呈α波振幅增大,而且集中于额部(这是和闭眼安静枕部呈α波的主要区别),并使左右脑趋于同步,表明脑功能有序化增强。同时,还可使植物神经得到调整;使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思维功能强化。

二、对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练功可使心脏、大循环以及微循环得到改善,还可使血浆雌二醇下降,提示有抗衰老作用。

三、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练功时耗氧量与CO2排出量都降低,可减少呼吸次数,显著增强肺功能。

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练功可使唾液分泌增多,肠胃消化液增多,使肠蠕动增强,加强消化功能。

五、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练功可使脑垂体及全身内分泌组织器官得到合理调节。如使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代谢水平下降,生长素减少,血中胆固醇浓度下降等。通过练气功已治愈了不少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闭经等与内分泌有关的病人。

这些实验表明,练气功对人体多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以练智能气功为例,不仅普遍收到强身健体和祛除疾病的显著效果,而且健美身形的作用也很突出。如超肥者练功可减肥,在正常饮食的前提下,有人练功3个月减少体重22.5公斤,使体重趋于正常。

有人在一天之内减少体重达3公斤之多。超瘦者练功可增重,有人在3个月内增重11公斤,而使体重趋于正常。还可收到增加身高之效。

BBC纪录片《瘦人为什么长不胖》:揭秘瘦子的世界

这部纪录片我很几年前就刷过,今天又刷了一次。

我发现身边总有那种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他们要不就是小肠不吸收,要不就是吃完就去厕所。

这部片子里招募了10个志愿者来尝试自己究竟能够长多胖,实验周期为4周。

他们需要吃很多平时饮食尽量避免过多摄入的食物。这一个月的暴饮暴食实验将会解答学术界争执了40年的问题。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01肥胖基因是生存的主动选择

这10位志愿者和英国其他体重严重超重的1500万人不同,他们都非常苗条。

这个实验就是为了来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能保持体型,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节食

目前99%的肥胖研究都是有关肥胖者的,而且研究结果也没给出真正的肥胖原因。我们要找出避免肥胖的方法,为什么不尝试研究那些不肥胖的人群?

一位瑞典科学家的教授正致力于不同人群的研究研究方法,是让他们摄入的食物远大于身体需要。

在接下来的4周里,我们的志愿者将吃下相当于他们平时摄入热量两倍的食物,并且不做任何形式的运动。

这是公认的可以导致体重的增加的原因,即使对于最瘦的人。

每周这些志愿者需要吃掉的食物总热量为35,000卡,也就是平均每天要吃下5000卡食物。

这项实验的体重增长的上限是15%,超过上限将视为不符合规定。任何人尊重达到15%,他们将会离开研究。

我们的志愿者平均体重为63公斤,增加体重15%,意味着将近多出10公斤。对女士而言,意味着4周后你的衣服号码要增大两码。

脂肪并非是什么坏东西。至少有位博士就这么认为,他毕生致力于研究脂肪。

在脂肪组织里包含着1万个细小的脂肪细胞,每个脂肪细胞都被一个油滴包裹。如果机体需要能量,身体将会进行化学反应,燃烧油滴。

当身体饥饿时,这些细胞中储存的能量可以维持我们的正常活动。

简单来说,脂肪是我们体内的应急干粮。拥有的脂肪越多,不进食而维持机体活动时间就越长。

有一位博士在1968年对一个体重408斤的男子做试验。除了水和维生素,它停止进食任何东西,最终成功减掉了250斤。他难以置信的维持了一年零两个星期的禁食。

甚至连一个十分苗条的人也可以依赖他的脂肪生存几周。

如今的食物极大的丰富,没有人长时间不进食。

但是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我们从事渔猎采集的祖先们,不得不以任何他们可以得到的东西为生。有时候物质非常匮乏,这就是脂肪成为有效能量储藏系统的真正原因。

人类经历过丰年和灾年。在饥饿年代的灾年,可能会有2/3~3/4的人口消失。而身体结实,身躯肥胖的人,更容易生存下来,并把基因传给他们的后代。

所以根据此理论,在饥荒年代毫不夸张的说,存活下来的是最胖的,在丰年与灾年的交替跟别的环境下生活,使得人和婴儿都变得胖一点,成为一项重要的自然选择法则,这样可以使人类更容易的渡过灾荒。

而在丰年的年景可以增加更多体重,以备不测。

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非常容易累积脂肪,纵观人类历史,只是到了现代肥胖才成为了问题。

时下年年丰收,到处都是食物,便宜好吃的食物,使得增肥的基因得以发展,从而使人们的脂肪和体重增加。

胖人是幸存者,不管环境再怎么恶劣,他们都可以存活下来。

发胖在过去可以算是一个优势,但在当下却正好相反。

苗条的人活得更长更健康。

02体重增加是否和饮食有关?

志愿者们将集合在一个大学里,接下来的数周,他们将在这所大学里狂吃。

实验开始前,对他们身体做了仔细检查。

一位男性志愿者小L的脂肪百分比为7.6,被划分到“超瘦”组。他是所有参加者中身体脂肪含量最低的。

两位女性志愿者小c和小v的脂肪含量最高,她俩的情况是身体20%都是脂肪。

志愿者的情况是男性的脂肪含量是女性的一半,这个结果和普通人群的数据保持一致。

在未来的4周时间里,他们被禁止做任何形式的运动。 他们会带上计步器,便于研究人员了解他们走了多少步,要求他们每天不要超过5000步。

关于体重,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实际上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举个例子来说,年龄处于20~50 60岁的成年人可能会增加18~27斤体重。如果你简单计算一下,也就是每天多摄入了7或10卡的热量。换算成食物就是一些薯片或一包炸薯条。

似乎我们中大多数人体重都保持不变,在整个一生当中,除了中年时期稍微有些发福。

但如果体重增加了,那一定和有饮食有关。我们必须控制摄入的热量,每天不能超出标准热量7卡。

但现实是人们不会有意识的去控制体重,在一个非常精确的水平上。

有位纽约人确信我们的身体会有一个“生物因素”决定正常体重,而且任何人之间均不同,我们的机体会努力调节以保持这个体重,或胖或瘦。

简单来说,无论是去多吃或者增加运动量,不会改变的太多,而身体会坚持不懈地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不管你以前的体重是多少。

依据他的理论,当我们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成年人的块头就已经定了下来。

老羊产肥羔。似乎母亲的体重和营养在孕期也是十分重要,研究还发现营养过剩,肥胖以及糖尿病孕妇所生的后代有很大比例也是超重或者肥胖的。

我们的块头好像比预想的难以控制。

志愿者们的美妙生活开始了。

第1天的时候,其中一位志愿者记录自己吃了两个巧克力面包,很多牛奶肉饼,整个一块披萨,一瓶思慕雪,一桶冰淇淋,几个汉堡和一些蔬菜。

给志愿者准备的全是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嗯本来应该是好几个人分享的,有1240卡热量的披萨,奶酪蛋糕,可乐,香肠肉卷等。

他们的状态就是,一整天都在没完没了的吃东西,并且吃的都是大家公认的高热量食物

很多志愿者嘴里总是感觉甜腻腻的,很恶心。

第1周结束后,进行称重。有一位参加者的数据令人吃惊。

小t上周的体重是68.3kg,本周是71.1kg。增加了3kg。上周的脂肪含量是14%,本周16.2%。

3kg约等于4.1%小t的原始体重,这个增长比例是小组中最高的。

第2名是小L增长了3.2%。本次的脂肪含量为10.4%。他被排出了实验超瘦组。

同是这组的小a和小m,仅仅增加了1.6%的体重。

虽然只有一个星期,却已经有了明显差异,大多数的志愿者体重都有了增加。

但最让志愿者们震惊的是,吃下以前两倍卡路里的食物是多么的难。

聪明的志愿者开始学会挑选某些食物,更容易达到要求的卡路里。他们不约而同的都选了大量巧克力制品,比如巧克力慕斯,原味巧克力,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松糕,巧克力薄饼,软糖巧克力块……

志愿者发现食用巧克力是增加摄取热量的最好方式。原因是由于巧克力的热卡密度大,简单来说就是很小一块就能够含有很多的卡路里。

所以在你食用巧克力时,在你有饱感之前总还能再吃一块儿。

03实验结果:志愿者都长胖了

实验第二周的测试,志愿者的体重增加都不一样。

志愿者小t,两周腰围长了6厘米,体重比开始多了6%。

但是小m的体重只增加了3.5%。虽然他一直坚持完成卡路里的摄取目标,关键是这些热量以何种形式储存和终结,如果他们没有最终形成脂肪组织,这类人的体重会很难像正常人一样增加。

不知何故,这些热量被消耗掉了。

前两周的试验中,大部分志愿者都开始注意到他们的身体,头一次发生了变化。

比如衣服大了两个号,裤子更紧绷了,牛仔裤穿不上了。

开始过度饮食的时候,我们的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就会逐渐变大,并逐渐聚集更多能量和油脂,最终变成巨大的模样。

脂肪细胞只能生长到一个点,过了这个点他就不会继续长大,到了这个点机体就开始决定是否要增加更多的脂肪细胞。

坏消息是一旦脂肪细胞增多了,它们会一直留在那里,我们永远无法去除它们。它们的工作职责是尽可能有效的地累积更多的脂肪。

研究表明,我们的机体会很容易在儿童和少年时期生成更多的脂肪细胞,这意味着你的成长阶段如果比较胖的话,会影响到你整个一生。

不管你怎样努力,你将无法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一个人的脂肪细胞越多容易体重增加的可能性就越大。

简单的说,超重的儿童极有可能成人后也是超重的。

儿童时代我们的志愿者都很瘦,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成年后不容易长胖的原因。

现在经过4周过度饮食后,最终的结果第2名增重9%,约等于5.5kg。第1名增重9.5%,大约是6.5kg。

最有趣的结果来自于小m。他增加了8%,或者说4.5kg。在男孩子们中算是中等,但他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变,和参加研究的其他人相比,他的肚子没有明显的增大。

结果是他根本没长什么脂肪,他身体里的脂肪含量只增加了2.4%。其余部分增加的只是肌肉,实验中他的基础代谢率提高了30%。

如果你的肌肉组织增长了,你的基础代谢就会有一个很高的增长。所以说尽管小m没有健身或者做任何运动,它变得更加结实。

这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在这个小组中还有两个参加者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某些人很难增加体重。

他们尽可能的多吃,但装不下了。他必须努力使自己吞咽时不要呕吐,但每一口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如果试着一直往下咽,之后都会吐出来。

机体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然防御机制提供了饱胀感,胃内激素的分泌实际上阻止了更多的进食。

这次研究表明,针对多余的卡路里,每个人的身体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些人很幸运,他们的身体生来就可以积极的抵制体重的增长。

故事并未到此结束,怎样解决减肥这一难题,我们的志愿者怎样恢复到之前的体型。

一个成功的减肥者,将要面临持续性的,或多或少的饥饿感侵袭,如果你想长久保持减下来的体重。

而对我们的志愿者则是好消息,他们一开始瘦型体重被大脑认为是正常体重。那么实验结束了,他们将毫不费劲地变回他们的原始体重。

实验结束一个月后,志愿者基本上减掉了所有增加的脂肪。

【写在最后】

想要长期保持你减下来那么多后的体重,实际上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无论怎样努力,大脑总想将体重调回原本的模式。

不过减下一点点体重会让你更健康,实际上也更容易保持。

法国严禁宣传以瘦为美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 鲍勇

本报记者 虞晔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姚蒙

“以瘦为美”是当今许多地区的流行趋势,不论是影视作品中,还是广告宣传里,审美越来越千篇一律——追求“骨感美”。然而,法国却反其道行之,为遏制过度减肥、畸形审美,出台了一项突破性法案,禁止任何人公开宣扬“以瘦为美”的观念。

从丰满为美到追求骨感

走进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古典绘画的人物形象大都丰满肥腴,与今日的大众审美观大相径庭。喜胖或爱瘦,反映了社会与大众心态发展的历史轨迹。在过去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食物短缺是常见现象。社会贫富差异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富胖穷瘦,人们自然会把身材丰满肥腴作为财富和权力的标志,王公贵族们无不追求肠肥脑满,由此形成了一种以肥为美的时尚。法国历史学家迪比在其著作中写道:旧社会人们追求身材丰满,不少上流社会的女子多食少动,生怕自己不丰满。在享有盛名的法兰西王国时代,法国美食也以各种肉类为代表,高蛋白、高热量、高糖分的饮食深受王公贵族欢迎,就连绘画或书籍中的宫廷美食、贵族餐桌中,也以肉类、海鲜、奶油蛋糕等为主。

工业化时代开启后,人们逐步解决了食品供应问题,对美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巴黎女性中最先出现拒绝过度肥胖、追求身材健康的潮流,彼时户外运动成为新时尚,胡乱吃喝、不喜欢锻炼、不注意身材管理甚至成为低收入阶层的标志。上世纪80年代,法国时装界引领起以瘦为美的潮流,模特们脸颊凹陷、瘦骨嶙峋,减肥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重要生活目标之一。但这种追求骨感美的风尚带来了不少隐患:为了减肥,一些青少年营养不良、影响发育,成人则患上厌食症等疾病,甚至死亡。

法国纠偏畸形审美

面对这一现象,法国采取了许多措施纠偏。首先,出台了一系列健康卫生法律,制定健康体重标准和中小学餐食营养标准,限制广告中出现过瘦模特等。比如,2017年出台的法律规定,任何公司(包括时装公司、模特公司、公关公司等)都不能雇佣过瘦的模特。所谓过瘦,是指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18.5以下。法律还对时尚杂志、广告宣传等的修图进行规范,不允许将模特修成消瘦、超瘦体型,违者会被禁止刊发并罚款,最多罚款7.5万欧元(1 欧元约合7.9元人民币)及监禁6个月。

其次,公共卫生部门网站、各协会及其网站、媒体等,大力科普健康知识,提倡健康饮食、运动。

最后,医疗系统也被纳入纠偏队伍中来。比如,法国医生看病时会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做出判断,特别是饮食状况、是否过胖或过瘦等。笔者在每两年一次的免费全身体检时发现体重略微超重,健康中心马上就会建议笔者参加免费培训班,均衡饮食、加强锻炼,以保持良好体重。该培训班由法国社保中心提供场地与经费,由资深专家主持。

上述措施取得了重大进展。法国最大的两家奢侈品集团LVMH与KERING联手签署文件,宣布不雇佣过瘦模特,还规定模特候选人必须拥有相关医学证明,以说明健康情况。

法国并不是唯一用立法来限制过瘦模特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也有类似规定。在各社会阶层共同与超瘦现象做斗争的背景下,时尚界超瘦模特一度淡出人们视线。令人遗憾的是,2023年超瘦风重返T台,全球顶尖的几大秀场上几乎全是骨感模特。

好身材看三指标

“以瘦为美”的狭隘审美观也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女性,不少人甚至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漫漫减肥路。现在读大二的王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娱乐圈的女明星大多瓜子脸、筷子腿、A4腰,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她从高中就开始有意识地减肥,早饭只喝一瓶酸奶,晚餐只吃几口蔬菜,“身边很多女同学都这样,为了拥有纤细的身材不惜牺牲健康”。

一项对1624名国人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拼瘦族”,其中7.6%的人表示“非常多”,30.2%表示“比较多”。27.3%的受访者曾尝试过节食、催吐、大量服用减肥药等极端方式减肥,其中6.8%的人表示“经常尝试”。如今,打开手机和电脑,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减肥法,除了科学控制饮食、运动之外,有相当一部分视频或文章大张旗鼓地宣扬“自虐级”瘦身法。比如催吐减肥法,就是通过抠喉,将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一些催吐的人甚至给自己“洗脑”,认为这个方法既享受了美食,又不会因此长胖,可以“鱼”和“熊掌”兼得,却不知随着食物吐出来的还有胃酸,其强烈的腐蚀性会灼烧声带、食道、牙齿,带来不小的伤害。

“瘦不见得就是好身材。”上海交通大学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鲍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唐代以胖为美,但是到了宋代就转为以瘦为美,如今社会审美普遍喜瘦,但瘦也要有限度,真正好身材应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是衡量胖瘦的主要指标,适用于大多数人。国际上,BMI标准范围是18.5~24.9,但由于亚洲人体型普遍较小,所以我国的BMI标准更严格一些,处在18.5~23.9范围内说明胖瘦适中,如果大于24,可能超重,大于27则属于肥胖,有可能带来胆囊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与肥胖有关的疾病。若小于18.5,说明体重过轻,过瘦会带来骨质疏松、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体脂率。体脂率是身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反映体脂的多少。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比男性需要更多的脂肪。一般来说,女性体脂率保持在20%~25%比较合适,男性则应该在15%~18%之间。如果体脂率过高,会加大患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当然,体脂率过低不是好事,尤其对女性来说,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提前闭经等。

腰臀比。腰臀比是用腰节围(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除以臀围得出的数值,用来判断是否属于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若女性腰臀比大于0.85,男性大于0.9,说明腹部脂肪堆积,容易引起高胆固醇、胰岛素抵抗等。男女腰臀比标准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男性的脂肪大多分布在腹部,而女性绝经前,约半数脂肪分布在腹部,其余大多分布在臀部和大腿,这两个部位的脂肪反而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正因如此,女性不必过于追求筷子腿。

鲍勇表示,过瘦的人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能量储备少,容易疲乏、体力不足。“一些人长期节食减肥,体重下来了,脂肪肝也找上了门。”鲍勇解释,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身体无法获得必需的能量和脂肪燃烧所需的活性氧化酶,于是便调动其他部位的脂肪、蛋白质到肝脏,转化成能量来补充所需。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肝脏,加之缺少必要的酶,脂肪会滞留在肝脏内,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脂肪肝。

除了健康方面的弊端,大众普遍追求瘦还会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审美观,让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骨感美”的错误理念。“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的美,不值得提倡。”鲍勇建议,无论是医疗系统、教育机构,还是政府部门、媒体,都应把握好宣传导向,加强美育,引导大众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