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糖尿病吗(前期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
餐前血糖低?多半是糖尿病的前兆,尤其是3大高危人群要检查
一到夏天,很多年轻夫妇都想着减肥,一起生活之后大吃大喝习惯了,可到了穿衣服少的时候,就万分的痛苦,身上的赘肉就显现无遗。于是,给自己制定了各种减肥计划。
没有想到的是,吃得少了反而出现了低血糖的反应。一部分的人还出现了吃饭前血糖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很少人能够想到是糖尿病前兆,其实这种现象还会出现在糖尿病的人群身上,虽然跟先天的一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二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多饮、吃得多的情况很少,但不能忽视的就是餐前出现低血糖的反应。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群来说,在餐前一般都不会出现低血糖的反应,只有在吃饭之后,尤其是在进食半个小时候后的时间,血糖会稍微高一点,但过了1个小时到2个小时的时间,血糖就会稳定了。
如果你在餐前就出现了低血糖的反应,经常性的有饥饿感、手足颤抖、心慌、频繁的出冷汗、乏力,很可能是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所导致的反应,多是早期的糖尿病症状,尤其是以下这几类人要特别注意:
在多项的研究上都发现,肥胖的人跟体重正常的人相比,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这类人群往往吃的食物比较多,管住嘴的能量非常差,让体内的代谢紊乱,产生腹部的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危险。
反之,合理的控制饮食,对大家的要求不多,每天有规律的吃饭,多吃多种类的食物,清淡饮食,既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控制体重,还是预防慢性疾病的好办法。
所以,已经超重的人如果你在餐前出现了低血糖反应,就更要注意了,及时的监测自己的血糖,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的发生危险。
如果你近期血脂紊乱,或者是已经有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都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体内的血脂跟机体分泌胰岛素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类人群往往还有发生肥胖的危险,要当心餐前的低血糖。
高尿酸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也很可能会兼并糖尿病。在这种病症下,更要注意甜饮料、脂肪高等食物,都可能让胰岛素出现抵抗作用,让餐前的血糖水平变低,诱发低血糖,变成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什么很多人,在发生糖尿病之前,会变得“爱吃糖”
朋友的父亲住院了,原因是糖尿病。朋友说在他父亲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变得非常爱吃甜食。蛋糕、饼干、糖块不离嘴,连喝的水都得是含糖饮料才可以。朋友有些不解,糖尿病不是因为体内的糖太多了么,为什么他的父亲还那么的爱吃糖呢?
华子对他说,其实不仅是他的父亲这样,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在发生糖尿病之前,都会出现“嗜糖如命”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出现了问题。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细胞需要消耗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但是当人体葡萄糖代谢发生问题时,就会造成血液中积存大量的葡萄糖,可是细胞却“吃”不到。在这个时候,细胞内缺糖,处于“饥饿”状态,就会向大脑反映“身体缺糖”的信息,迫使人体主动去摄入更多的糖分。患者表现出来的,就是变得“爱吃糖”。结果越吃糖,血糖就越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人体葡萄糖的代谢,需要依靠胰岛素来控制。人吃饭之后,血糖升高,就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会促使人体细胞去“吃糖”。当发生两个问题时,就会造成血糖升高。
1、胰岛素分泌不足:当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量减少时,就会使人体细胞收不到“吃糖”的信号,导致血糖升高。
2、细胞对胰岛素抵抗:有些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是细胞对胰岛素发生抵抗,“吃糖”信号虽然传来了,但细胞视而不见,不去执行,也会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会导致病人高血糖,所以人们总感觉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太多引起的。但是实际上,吃糖多与糖尿病没有必然的联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人类至今未能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只知道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
虽然吃糖多不会引发糖尿病,但是平时总是吃过多的甜食,同时又缺少运动的话,就会造成肥胖,而肥胖是增大糖尿病风险的因素。所以爱吃糖的人要在吃糖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运动量,把吃掉的糖消耗掉,不要变成脂肪,就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了。
如果不幸患了糖尿病,也不必过于担心。根据糖尿病的病因,进行补充胰岛素以及减轻胰岛素抵抗,仍然可以正常的生活。
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的缺乏,所以必须进行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才能维持健康。
2型糖尿病则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也有部分患者是两种病因混合。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运动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轻度的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甚至不用药物就可以将血糖控制正常。但是对于饮食与运动干预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了。
糖尿病虽然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可以控制,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的影响。华子见过很多患糖尿病二、三十年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也没有发生并发症,他们的预期寿命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
总结一下,虽然“爱吃糖”不会引起糖尿病。但突然间变得“嗜糖如命”,则有可能是患糖尿病的先兆。一定要加以注意,及时检查和治疗。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发作前的三五年,有症状了不赶紧去调理,就真的晚了
一型糖尿病神仙来了也没办法,二型糖尿病中医确实有治愈的案例,但就算是治好了,患者也吃了很多罪。所以说,糖尿病,最好是以预防为主。
糖尿病怎么预防呢?
其实糖尿病在发作前的三五年内,是有预兆的,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容易口渴,但喝水却又不解渴,只能不停地灌水,所以中医把糖尿病这个病称为“消渴症”。
如果出现口渴难消的症状了,马上就去调理体质,把糖尿病扼杀在摇篮里,自然就没有之后的事情了。
但也有患者会说,很多病都会导致口渴呀,我总不能一遇到口渴就去治病吧,这不是折腾人?
事实确实如此,除了糖尿病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症、尿崩症、精神性烦渴等疾病都会导致口渴。所以判断自己是否有糖尿病,还要配合其他症状表现。
中医把糖尿病分三种,上中下三消,其中上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糖尿病早期,属于肺燥。肺燥的人,除了口渴多饮这个症状外,还有小便量增多,如果两个症状都是长期出现,就要小心了。
中消属胃热,这个时候会出现吃不饱的症状,但吃的多,体重却在下降,这是胃阴不足的表现。
下消属肾虚,人脸就容易发黑、腰膝酸软、夜间盗汗、心烦失眠等等,这种程度的糖尿病,想治就难了。
具体怎么治?
糖尿病上消虽然属于肺燥,但出问题的可不单单是肺,还涉及到胃、肾两脏,所以下方时,脾阴、肺阴、肾阴都要兼顾。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代茶饮,门诊时我经常给患者推荐,效果也很不错:黄精、玉竹、麦冬、生地黄。
黄精——养阴润肺、生津补胃、滋阴益肾。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这味药不特指某一脏腑,用玉竹主要是取它养阴而不恋邪的特点。
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生地黄——养阴生津,滋补肾水真阴不足。
这四味药每味单拎出来都对糖尿病早期的口渴症有一定的帮助,相互配伍后,效果更佳。饮用也很简单,水煮代茶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