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摩腹(糖尿病人揉腹有什么好处?)

健康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大肚腩?快来试试这套腹部按摩操

近年来,腹部推拿在减重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中医学认为,腹是“百病之根,须以动化静”,通过腹部推拿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两者常常合并存在。而脂肪肝的发生加重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进而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我们总结了临床实践经验,自拟了一套腹部自我按摩操,对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消除腹部脂肪有一定的疗效。

腹部按摩操四步法

腹部推拿通过直接作用于腹部肝、脾两脏和任、冲之脉,进而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发生影响,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做收腹提肛运动2分钟。

第二步,推腹法。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肚脐四周的中下脘、双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做环形按摩;围绕着中脘、左大横、关元、右大横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摩腹10~15分钟,再围绕中脘、右大横、关元、左大横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摩腹10~15分钟,使患者腹部微微变红发热。按摩的同时做腹式呼吸。

第三步,点腹法。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处,轻轻揉按,使局部有酸胀感。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所揉按的穴位为中脘、天枢、大横、关元、气海穴。

第四步,做收腹提肛运动2分钟。

腹部按摩操一般选择在晚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做,但一定不要在过分饥饿或饱餐的情况下进行。做操前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露出腹部;腹肌放松,双膝屈曲,精力集中,双手叠放在腹部,均匀着力,速度适中,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腹部按摩操每天进行30分钟即可。

穴位解读及功效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为腑之幕穴,有双向调节胃蠕动功能,使患者有饥饱感,能控制进食量。天枢穴位于脐旁开2寸,有活血祛瘀的功能,亦有双向调节肠蠕动功能,临床既用于治疗便秘又用于治疗便溏、腹泻,改善肠道的内环境,改变肠道吸收功能。中脘穴配合天枢穴,有健脾、理气、化痰,调畅三焦气道的作用。

大横穴位于脐旁开4寸,为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小肠募穴,主益气固本,助气行水,配合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补益肝肾,引气归原之功,气旺则脾健,脾能胜湿。

以点穴配合摸腹的手法,加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在增加腹肌及平滑肌的血流量、疏通经络的同时,还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缓解糖尿病患者胃脘胀满、纳差、大便不调等问题。腹部按摩操直接作用于腹部皮下脂肪,减少腹部脂肪,进而辅助治疗脂肪肝。

文/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内分泌科主任 魏 华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50%糖友腹胀、恶心竟是因为它!6个方法助你健康舒服起来~

指导专家

胡春玲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医生

陈世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祝 捷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治医师


平时,你是否常常胃张力降低、胃蠕动减慢,继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的情况?你很有可能患上了一种病,并且有50%的糖友受它折磨。

这个病就是“胃轻瘫”,但它并不可怕,找准原因,做好预防,便能健康起来~

一半糖友患有胃轻瘫

在我国,大约50%以上的糖友伴有胃轻瘫,尤其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糖友,这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

胃轻瘫发病较为隐蔽,症状多不典型,其临床症状又容易与其他疾病,尤其是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因此,常常被漏诊

胃轻瘫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使病情恶化。

临床多发生于未经治疗、治疗不当或治疗不规则的2型糖尿病患者。


5个原因须知道: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可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支配胃肠的神经受累,胃张力降低,胃蠕动减慢,进而引起胃排空延迟或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异常。

其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损害,造成糖尿病胃轻瘫。

2、胃肠激素分泌异常

胃肠激素以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方式参与胃肠道运动的调节,然而,胃轻瘫患者有多种胃肠激素,如胃动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的分泌异常,它们的分泌异常进而会使胃的运动异常,食道肌肉收缩异常。

3、胃酸缺乏

糖友常常伴有免疫缺陷,可引起胃酸缺乏,杀灭胃内细菌不力,易引起胃部感染、发炎,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4、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使胃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这极有可能是造成胃轻瘫的原因之一。

5、胃细胞内因子异常

糖尿病胃细胞内因子减少,引起维生素Bl2不足,进一步致使神经功能失调,促使呕吐,以致出现营养性贫血,造成胃轻瘫。


预防胃轻瘫做好这6点:

1、控制血糖

血糖水平的高低与胃排空的关系十分密切,控制血糖是治疗胃轻瘫的基础。

高血糖本身就是胃轻瘫的原因之一,而胃轻瘫又是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样可使部分糖友胃排空延迟状况得到缓解。

2、调整食物成分

高纤维膳食可延缓胃排空,减轻患者饥饿感,减少进食,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因而,一般都建议糖友进食高纤维素饮食。

但是,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消化期间胃运动减弱,胃排空延长,因此,需要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纤维的含量,减少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马铃薯等。

3、调整食物状态

由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食固体食物时,胃排空受阻较液体食物更明显,因此,膳食搭配时最好将固态食物改为半流质食物,或多进食流质食物。

必要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完全进食流质食物,这样有助于改善胃肠道症状与控制血糖。

4、调整进餐次数

糖尿病胃轻瘫以少食多餐为佳可将每日3大餐分为6~7小餐,分别在早晨、中午、下午、临睡前进餐,餐间安排2~3次点心,以减少餐后高血糖,同时避免餐前饥饿感。

病情平稳后(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症状减轻),重新改为每日3餐。

5、调整进餐与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差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由于胃不能将食物和药物正常速度排出,会影响到降糖药作用,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进餐与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差。

建议在注射胰岛素15~20分钟内进食胃轻瘫症状越严重,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与进餐的时间间隔则更需适当延长,使胰岛素发挥作用的高峰与血糖浓度高峰期相吻合,进而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6、摩腹改善胃动力

可选择适当时间,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右手叠放在左手上,按顺时针方向, 按揉多次。

按揉时,用力要适度,呼吸自然,以利于胃肠蠕动。


小编提示

在我们的印象中,2型糖友大多是胖胖的,然而,很多糖友却很瘦,这很可能是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胃轻瘫在作祟。

另外,胃轻瘫表现出来的症状与一般胃肠道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很多糖友出现这些症状时,常常误以为只是胃肠道方面的问题,按胃肠道疾病治疗后却没有缓解病情,甚至还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这时,糖友不妨咨询一下专业医生是否是胃轻瘫的病症,对症治疗才能药到病除。


欢迎搜索、关注“健康时报-糖友会”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

本期编辑:毛圆圆

食后行百步 常以手摩腹

【来源:浙江老年报】

据载,孙思邈常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养生。

中医认为,揉腹可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并且,坚持揉腹可消除积存脂肪,还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善作用。

第一步:按揉心腹

两手缓缓上提,然后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在胸前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

由“右-上-左-下”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再从右向左逆时针按摩21次。

第二步: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

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顺揉,揉至脐下耻骨处,重复,共21次;从耻骨处分别向两边揉,揉至心窝部两手汇合处,重复,共21次。

第三步:推按腹中线部位

以两手中间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往下推,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第四步:左右手绕脐腹按摩

以左手由“左-上-右-下”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按摩21次;以右手由“右-上-左-下”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按摩21次。

第五步:推按左右侧胸腹

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拇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间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拇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间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第六步:盘坐摇转

盘坐势,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21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摇转21次。

练习切忌闭气着力

保持空腹,松开衣裤。按摩腹部时,以正身仰卧姿势为主。揉腹时应凝神静心,动作轻松、柔软、缓慢;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整个过程约30分钟,练后以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宜。

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的患者及女性妊娠期均不宜练此功。 据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