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要死人(糖尿病死人体图片)
感染新冠糖尿病患者 一成住院7天内死亡
日前,法国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成在住院7天内死亡。
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3月10日至31日期间分析53家法国医院1317名住院患者数据后发现上述情况。这些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89%患II型糖尿病、3%患I型糖尿病,其余患其他类型糖尿病。
患者中47%有涉及眼睛、肾、神经等部位的微血管并发症,41%有涉及心脏、大脑和腿等部位的大血管并发症。较无并发症患者而言,出现并发症患者住院7天内死亡风险高出一倍多。
研究人员说,长期患糖尿病并有严重并发症的老人死亡风险尤其高。
研究报告5月29日刊登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刊物《糖尿病学》。(新华网)
高血糖6年 长乐一28岁壮汉险猝死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通讯员 肖婧雯 朱玉
最近,福州市第一医院抢救了多位剧烈胸痛的患者,大多是急性心血管疾病。其中一位长乐男子阿明(化名)仅28岁,却已患糖尿病6年,平时不规范吃药,结果,引起酮症酸中毒,差点没命;还有两个才30岁出头,已有冠心病,打篮球后引发了急性心梗。
该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彦说,近年,一些老年病逐渐年轻化,不少年轻患者爱喝可乐、奶茶,爱吃洋快餐,还有持续熬夜、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应引起警惕。
血糖爆表 壮汉险猝死阿明刚起床,突然剧烈胸痛,喘不过气,他躺了一会儿,感觉手脚发软,冷汗直冒。家人喊来救护车,把他送到一家医院。医生发现,阿明的血糖爆表,已高得测不出,随时可能心脏骤停。当天,他被紧急送到市一医院,医生发现他的尿液中有大量的葡萄糖和酮体,证明他已酮症酸中毒,医生紧急为他做了手术,住院13天,他才好转。
医生一再追问,阿明才说,平时,他爱打游戏,饿了,就随手吃点洋快餐、可乐、奶茶,而且他烟不离手,已抽了12年,一天能抽3包。6年前,医生发现他的血糖超标,叮嘱他按时吃药,但近两年,他没感觉不适,就经常不吃药,险些酿成大祸。
无独有偶,最近,34岁的福清男子阿强(化名)、33岁的罗源男子阿峰(化名)都在打篮球后突发心梗,紧急手术,才逃过一劫。医生发现,阿强身高1.8米,体重150斤,身材很壮实,但他整天熬夜。而阿峰爱抽烟,有时,一天抽两包,为此,他的血压、尿酸、胆固醇都超标,还有冠心病,但他却没发现。
今年接诊年轻患者超20人今年1—5月,该院接诊了不少胸痛患者,其中,40岁以下的超过20个,最年轻的仅20岁。张彦医师说,这与不少年轻人饮食不规律、持续熬夜、缺乏运动、嗜烟酗酒等有很大关系,而且,很多年轻人出门开车,上下班乘电梯,久坐于电脑前,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但很多年轻人自恃体健,也不体检,直到突发重病,还一点不自知。
他强调,最近,福州的天气忽冷忽热,易使血压波动,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梗。数据显示,近年,年轻人的急性心梗发病率正以每年至少5%的速度增长,临床中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急性心梗患者。因此,大家要少熬夜,戒烟少酒,保持愉悦心情。有晨练习惯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运动;不要剧烈运动,可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等,每天早晚各半小时,微微出汗为宜。运动中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冒冷汗等症状,立即停止活动。
编辑:李帅
脓毒症常伪装成感冒,要警惕!每延误1小时,死亡率提升7.6%
退休后的李大伯生活规律、饮食清淡、深谙养生之道,每天傍晚在小区里和朋友跳个一小时的广场舞。
不想就在半月前,李大伯因发热前往医院就诊。起初李大伯以为就是感冒,但24小时不到复查胸片,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左边肺部基本全白。随后,李大伯被紧急收治到ICU,生命危在旦夕……
图为李大伯的胸片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提示,李大伯是重症肺炎并发的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并由于脓毒症引发的持续缺血缺氧和严重感染打击,导致患者心、肝、肾、肺等多个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来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脓毒症」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凶险?在生活中常见吗?我们又该如何识别?带着这些疑问,小康妹儿找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曾薇医生」。
什么是脓毒症呢?曾薇医生解释到——
当感染发生时,机体会自动发生一系列反应去抵御感染、清除致病菌,通常情况下,机体自动发生的这些反应是协调的;但如果感染引起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失调了,它们在抵御感染的同时又伤害机体本身,引起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这就是发生了我们说的“脓毒症”。
曾薇医生表示脓毒症在生活中其实十分常见最“要命”的是——许多朋友常常把它误认为是感冒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前不久曾薇医生也接诊了一个类似病例↓↓↓
今年60岁的李先生,趁着国庆假期,从上海到成都来旅游。期间出现了咳嗽、咯痰的症状,李先生以为是感冒,就自行服用抗感冒的药物。但6天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甚至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李先生这才赶紧前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就诊。
接诊医生介绍到,患者到医院时存在呼吸衰竭、血压下降、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诊断为重症肺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极重度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十分危急,赶紧转入了重症监护室。
在通过有效抗感染、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V-V ECMO等治疗后,医生们终于将李先生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高发病率 高致死率!每延误1小时,死亡率提升7.6%!“脓毒症是一个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也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曾薇医生讲到。
● 据了解,全球范围每年脓毒症新发病例约3000万人。
● 根据文献报道推算,中国2015年死于脓毒症的病例约为 100 万;中国2017年脓毒症新发病例约486万人,死亡约83万人。
“并且,脓毒症可以发生在任何个体,不论男女、不论年龄。”曾薇医生表示,高龄、免疫缺陷人群(如长期服用激素、接受化疗药物治疗、HIV携带者等)、有合并症(如糖尿病)、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感染灶未得到合理的处理等为脓毒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脓毒症可能悄悄地发生,但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得到合理的救治,会迅速进展,导致死亡率的迅速升高。”曾薇医生介绍到,有研究报道,脓毒性休克患者每延误1小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死亡率将提升7.6%。
医生强调:早期识别是关键!那么,我们该如何早期识别脓毒症呢?曾薇医生表示,当存在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各种感染症状的同时,出现了以下三条中的两条及以上,就很可能发生了脓毒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2次/分)
● 血压下降(收缩压<100mmHg,可能会有头晕、四肢冰凉、尿量变少等症状)
● 意识障碍(如反应变差、意识模糊、嗜睡等)
“及时得到合理的诊治,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并避免脓毒症进展到死亡率更高的脓毒症休克。”但同时,曾薇医生也表示:脓毒症并非绝症。
“虽然有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发展到死亡率很高的脓毒症休克状态,但自从2002年发起全球“拯救脓毒症运动”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脓毒症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曾薇医生介绍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设置有脓毒症专病中心,每年收治1000例左右的脓毒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约80%。
总得来说面对“脓毒症”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对于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的感染即使很小,也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028) 8129 1833
案例来源: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编辑:时时刻刻都在操心大家健康的豆豆图: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百度截图、123r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