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政治(糖尿病的政治有哪些)
得了糖尿病,最终会怎样?看这6位名人就知道了,都被2型困扰结果
其实很多人对认识的糖尿病有误区,现代人有钱了开始尿糖,这是不科学的,其实糖尿病古以有之,在古代人们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昨天讲述哪些古代人得了糖尿病,今天盘点一下近代有哪些名人得了糖尿病;
著名学者—梁实秋是2型糖尿病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晚年深受糖尿病困扰。
一代佛学宗师—星云大师是2型糖尿病
俗名李国深、法号悟彻的释星云,常被信徒称为星云大师。星云大师是佛学界大师,影响力渗透到政治、学术甚至娱乐圈等各个方面,头条率比一般二三线明星还高,星云大师注重的是佛教本身的教义的现代化阐释和对人的身心、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教化,因此他在公众心目中既是一个大宗师,又是一个和平大使、慈善大使、心灵救护大使。因患2型糖尿病,目前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但仍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视力已大不如前。
武侠小说四天王之一的梁羽生是2型糖尿病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天王,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由于常年伏案写作过于辛劳,在上世纪90年代患上糖尿病,随后心脏病和癌症也接踵而至。2009年1月22日,就在全球华人都在准备过春节的时候,作为一代大师的他却永远离开了江湖。
相声大师—马季(2型糖尿病)
马季原名马树槐,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
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最大。1983年被委任为第一届春晚总策划,1984年在春晚舞台创作的《宇宙牌香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6年9月,马季获得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 3个月后,12月20日,马季病逝,享年72岁。
肥姐”沈殿霞(2型糖尿病)
因身材肥胖而被昵称为“肥姐”,生于上海,是香港著名女演员,无线电视的第一代艺人,尤擅于担任现场直播节目司仪。
沈殿霞长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2006年后,因为健康状况问题而暂时停止其电视工作。并于2008年因病去世。
3. 李琦
管不住嘴,血糖控制不理想2004年,李琦被诊断为糖尿病,当时才47岁,被吓住了。如今“李大爷”用胰岛素已经10年了,一开始饮食不科学,血糖根本控制不住。
他有一次和别人谈话中,刚要站起来,却突然“咕咚”一声倒在了沙发上,所有人都以为他心脏病犯了,又是速效救心丸又是掐人中。见他没有好转,有人突然反应过来,拿了一瓶可乐就给灌了下去,“李大爷”深吸一口气,算是活过来了。起来后,测血糖18.0mmol/L。
原来他的血糖是从34.0mmol/L往下降,降得太快了,身体承受不住,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可见他不是“一般人”啊。
如今“李大爷”的基础血糖在8.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0.0mmol/L左右,虽然不算太理想,但总算是控制住了。
所以,最后希望广大糖友不要重蹈李琦老师的覆辙,对待糖尿病千万不能用不管不顾的态度去敷衍,去应付。医生和卫教师的话一定要听,管住嘴迈开腿也必须牢记于心。
“新十条”发布 防控更科学更精准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切实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本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 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
●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2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3 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4 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5 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
●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6 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
●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
●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7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8 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
●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9 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
●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10 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
●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相关新闻
国铁集团:乘火车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12月7日发布公告,即日起,旅客乘火车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公告说,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控政策要求,自即日起,购票、乘车及进出站停止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各项进京防控措施调整时间另行通知。 据新华社
来源: 四川日报
世卫组织新全球契约将加快糖尿病应对行动
在发现胰岛素100年后,世界卫生组织推出新的《全球糖尿病契约》,旨在为糖尿病预防工作带来急需的动力,并为所有有需要者提供治疗。
该契约于4月14日在全球糖尿病峰会上推出。
此次峰会由世卫组织和加拿大政府在多伦多大学支持下共同主办。会议期间,肯尼亚总统将与斐济、挪威和新加坡总理;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问题全球大使迈克尔·布隆伯格;若干国家的卫生部长以及糖尿病专家和糖尿病患者们一道,着重说明了如何支持这一新的合作努力。其他联合国机构、民间社会伙伴和私营部门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文主要信息:
糖尿病导致的早亡风险正在增加
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增加可负担的胰岛素的获取
全球目标有待商定
糖尿病导致的早亡风险正在增加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防治糖尿病的迫切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鲜明。过去40年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翻了两番。这是唯一一种早亡风险在上升而非下降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在住院的COVID-19重症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患有糖尿病。《全球糖尿病契约》将有助于推动政治承诺,以促进采取行动提高针对糖尿病的救生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同时也促进对该疾病的预防和诊断。”
加拿大卫生部长Patty Hajdu阁下说:“加拿大在糖尿病研究和创新方面有着引以为豪的历史。从1921年发现胰岛素到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一直在努力支持糖尿病患者。但是我们无法单独对抗糖尿病。我们大家必须分享知识,促进国际合作,从而帮助使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更加健康长寿。”
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增加对可负担的胰岛素的获取
最紧迫的工作领域之一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增加对糖尿病诊断工具和药物,特别是胰岛素的获取。
2019年实行的世卫组织胰岛素预认证试点规划是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胰岛素市场由三家公司主导。如果能对更多制造商生产的胰岛素进行预认证,则可帮助向目前无法满足需求的国家提供更多有质量保证的胰岛素。此外,已经在与胰岛素和其他糖尿病药物和诊断工具的制造商讨论如何以各国能够承受的价格满足需求。
胰岛素并不是唯一的稀缺品:许多人还难以获得和负担血糖仪和试纸。
此外,仍有大约半数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未得到诊断,并且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获得所需的胰岛素,这使他们面临本可避免的令人衰弱和不可逆的并发症风险,如早亡、截肢和失明等。
创新将是全球契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重点是开发和评估可用于糖尿病医护的低成本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
有待商定全球目标
全球契约还将着重通过制定关于糖尿病医护的全球覆盖目标来推动进展。“全球价格标签”将量化实现这些新目标的成本和效益。该契约还将倡导履行各国政府做出的承诺,将糖尿病防治纳入初级卫生保健,并作为全民健康覆盖一揽子措施的一部分。
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司司长Bente Mikkelsen博士说:“《全球糖尿病契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围绕一个共同议程,将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关键利益攸关方,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团结起来以产生新的动力,并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我们从应对COVID-19的‘同心协力’方法中可以看到,当不同部门共同努力为应对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时所能取得的成就。”
峰会邀请了来自印度、黎巴嫩、新加坡、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美国和津巴布韦的糖尿病患者讲述他们在管理糖尿病方面遇到的挑战以及可能克服这些挑战的办法。峰会的部分内容是与糖尿病患者共同设计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球平台,说明他们对全球契约的期望以及他们希望如何参与契约的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工作。
参加峰会的1型糖尿病患者兼糖尿病代言人Apoorva Gomber博士说:“现在必须创造动力,不仅要让糖尿病患者能带病生存,而且要让他们生活得丰富多彩。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并利用全球契约带来的机会,这样才能确保若干年后我们能够看到世界各国终于有能力帮助糖尿病患者过上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
更多关于糖尿病的有关资讯
前往世卫组织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