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加肠炎(糖尿病肠炎的表现症状)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别把急性胃肠炎不当回事,处理不当身体遭殃,花钱多,科学应对方法你得懂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病,症状轻时常可以自愈,症状重时需要干预治疗。

但是,当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胃肠炎时,就不要等待它自愈了,也许等待会使您付出得更多。

下面我遇到的一个病例,分享给大家,希望您从中得到些启发。

一个故事读懂急性胃肠炎的严重性

昨天一位34岁的男性患者,178厘米左右,体型健壮,但面色苍白,精神虚弱,由妻子搀扶进入诊室。

询问病史得知,男子2型糖尿病3年,2天前饮入冰镇啤酒后,恶心、呕吐7-8次,腹泻10余次,大便均呈稀水样,伴有食欲减退,小便减少,今日出现发热,体温39.3℃,症状加重来诊。

看到患者整体情况,我们测量了血压,做了相应的检查,结果如下:

  • 血压:110/70毫米汞柱;
  • 血常规:白细胞:1.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均升高,考虑存在细菌感染。
  • 血糖:12.4mmol/L。
  • 电解质:血钾:3.2mmol/L偏低,其余正常。
  • 尿常规:血糖: ,酮体:2 。
  • 便常规:白细胞:6 ,潜血:阴性。

根据上述结果,考虑患者为急性胃肠炎(感染性)、糖尿病酮症、电解质紊乱。

给予补液、纠正酮症、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到目前为止患者花费2000余元。

本来小小的胃肠炎,治疗花费较低,因认识不到位,造成病情加重,不但身体承受痛苦,而且还增大了数十倍的额外开销。

妻子感慨:应尽早检查治疗,但丈夫总感觉自己年轻力壮,一扛就能过去。

其实,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减退,再加上急性病症更是雪上加霜。

如何正确处理急性胃肠炎

正值夏季,胃肠炎高发季节,有必要为糖友普及一下急性胃肠炎的基本知识,做好预防工作,认识到它的危害,并了解基本的治疗方法,远离胃肠炎的伤害。

1. 认识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进食含有病原体(细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进食有刺激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的胃肠道急性炎症。一般在夏季、秋季多发。

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差,如果血糖控制差,再加上急性胃肠炎发作,很容易出现酮症、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等严重情况。

2. 做好预防工作

相比健康人,糖友更要多关注预防知识,做好防护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患病机会。

  • 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病从口入,首先保证食物卫生,不进食腐坏变质的食物,尽量不在外就餐;其次做到勤洗手,防止不洁的双手沾染食物,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 消毒家庭厨房用品:碗筷、抹布定期消毒。简单做法:沸水20-30分钟,或用消毒碗柜消毒10-20分钟,一般建议一周2次。抹布最好1-2周更换一次,最长也别超过1个月。
  • 减少与已患病者的接触:很多肠炎都是感染引起的,如接触患者已污染的用品,让你很容易中招,因此尽量避免与患病者直接接触,不给肠炎可趁之机。
  • 保持三餐规律有度:夏季高温高热,湿热交加,食欲下降,贪凉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建议糖友多食清淡、少油腻,对生冷刺激性饮食应有度,切记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

3. 了解轻重,早治疗

小病莫大意,做到轻重心中有数,发病后不要慌张,积极配合医生诊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 轻度症状:恶心、 呕吐、腹泻次数少,伴有食欲不振,可有发热,精神状态一般正常。
  • 重度症状:呕吐、腹泻次数较多,一天十余次,大便中带有白色透明的黏液、脓血,常伴有高热、怕冷、精神萎靡、小便明显减少、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4. 选择合理药物

做好了万全的预防,还是会有不少人发生胃肠炎,下面是选择用药的环节,一起来看一下:

抗生素类:

  • 盐酸小檗碱俗称黄连素:1-3片,每日3次。药物治疗效果好,但溶血性贫血、妊娠早期3个月禁用。忌用茶水送服、与苹果同服。
  • 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 400毫克,一日两或左氧氟沙星200毫克,一日两次。对喹诺酮类过敏者禁用。

微生态制剂:

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整肠生,2粒,一日3次或双歧杆菌活菌(二联、三联、四联)。

解痉类:

缓解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如颠茄片,1片/次或消旋山莨菪碱,1-2片/次。

副作用有口干、面红、心跳加快、排尿困难。青光眼和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止泻类:

保护肠道黏膜免受刺激,达到止泻作用。如蒙脱石散,1袋,每日3次。建议温水50毫升混匀快速喝完。建议与其他药物服用时间间隔30分钟。

阿片和衍生物制剂:

降低胃肠道蠕动,减少收缩止泻。如地芬诺酯,2片,每日2-3次。不良反应:腹胀、口干、恶心、肠梗阻。

结合发病症状、检查结果,合理选择上面的用药,具体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不是所有的糖友都会患上胃肠炎,都会症状很重,但我们摆正态度,不小看胃肠炎这个病,要加强认识,做好预防,患病了也不慌张,及时就医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李秋红

糖尿病患者腹泻危害大,七大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健康成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300克。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于每日3次,粪便量增加,粪质稀薄,含水量大于85%,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

糖尿病患者腹泻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一定要重视,腹泻的7个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1.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的患者易引起神经损伤,若损伤到胃肠道自主神经,则易引起腹泻。

对策:治疗上需严格控制血糖,防止高血糖进一步损伤自主神经,同时予止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

2.病毒所致胃肠型感冒

病毒所致胃肠型感冒,在天气冷暖变化时易发生,常合并呕吐、腹痛症状。

对策:患者需注意休息,治疗上予止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急性胃肠炎

病毒、真菌、细菌所致急性胃肠炎,常见于夏秋季,多有不洁饮食史,常合并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症状。

对策:治疗上需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及止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可诊断。

对策:这类患者常合并抑郁症状,治疗上予抗抑郁、止泻治疗。

5.甲亢

糖尿病患者合并甲亢,可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加。

对策:积极治疗甲亢,及时止泻治疗。

6.药物性腹泻

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可引起腹泻,其他如莫沙必利、普萘洛尔、甲状腺素,生长抑素、前列腺素等,也可引起腹泻。

对策:停药后,大多数腹泻可自行停止。

7.胃肠道手术

胃肠道手术因素,如胃切除术后、结肠息肉、结肠癌、回盲部切除术后等,也会导致腹泻。

对策:宜少食多餐,多吃干燥食物和固体食物,少喝汤、粥和饮料等流食、半流质食物,对严重营养不良者,还应给予营养支持。

作者:岳成思 住院医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审校:张美彪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糖尿病、胃肠炎、胆囊炎吃花生催命?专家说因病而异

作者 | 赵亚楠

来源 | 搜狐健康

最近花生有点尴尬,有人说它是“长寿果”,有人说它是“催命符”,坊间传说患有糖尿病、胃肠炎、胆囊炎、痛风、高血脂…甚至减肥的人,都不能吃花生,据说吃了花生加重病情,无异于“催命”,吓得我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不敢吃花生了。

可是花生也很冤枉,本来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食物,怎么就成为有些人的砒霜了,为了还花生一个公道,搜狐健康邀请陆军总医院营养师于仁文,科学的分析下那些“花生传说”的真假。

“糖尿病和减肥人群不能吃花生”是谣言

花生为高脂高蛋白食物,能量值高,而糖尿病人群和减肥人群需要控制总能量摄入,于是坊间也就有了糖尿病和减肥人群不能吃花生的说法。于仁文表示这是谣言,每天食用10-20颗花生对糖尿病是有利的,而减肥人群食用花生的同时减少其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只要总能量控制合理,也肯定是无害的。

花生中富含高膳食纤维,是“高饱腹感”食物,能让你感觉更饱,或者饱的时间更长,这对于血糖控制和能量摄入控制。据生命时报报道:发表在《营养与代谢》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发现,用花生当零食的人吃得更少。花生会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果将饮食中的高胆固醇食物换成花生,会减少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健康科普大赛# #我要上头条#

痛风、高脂血症人群少吃即可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使体内产生尿酸过多所引起的疾病,患者宜多吃不含嘌呤或含嘌呤极少的食物,常见的高嘌呤类食物(每100克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为150~1000毫克),包括动物内脏及鲭鱼、沙丁鱼、鱼籽、干贝、蛙、贻贝等,而花生等干果属于低嘌呤类食物。不过痛风患者最好限制高脂食物摄入,而花生中脂肪含量高,所以最好少吃,每天几颗是没有问题的。

高脂血症患者饮食上应该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热量含量高,确实不应该多吃。但花生中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且纤维素含量高,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所以少吃点花生对高血脂人群肯定并没坏处。

这五类人确实最好不吃

1. 胆囊炎患者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需胆汁去消化。胆囊炎患者,贮存胆汁的动能减弱,如食用花生,没有大量的胆汁帮助消化,常引起消化不良。另外,由于没有足够胆汁,必然会增加肝脏分泌胆汁的负担,日久天长,将损害肝脏功能。

2. 胰腺炎患者

胰腺炎患者应该尽量食用高脂高蛋白食物,高脂食物不容易消化,并且会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又能激活胰腺中的消化酶,会让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的恶化。因此,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肥肉、花生、芝麻、油酥点心、油炸食品等均应禁止食用。

3. 肾衰和尿毒症患者

肾衰和尿毒症患者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取量,以减轻肾脏之负担,但如果吃的太少,则消耗身体的肌肉及内脏组织,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最好多吃优质生理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食物,如:鲜奶、蛋类、肉类,但量要控制。植物蛋白相对于动物蛋白在体内的利用率偏低,代谢后产生较多含氮废物,所以不可任意食用,如花生等坚果、豆类和豆类制品。

4. 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患者肠胃功能减弱,最好摄入软烂、易消化、低脂、少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样有利于消化吸收,也减轻肠胃负担。而生花生不易消化,所以此类人群不易食用生花生,最好食用熟花生,比如煮粥的时候加入少许。

5. 花生过敏人群

花生是重要的食物过敏原,国外近年来对其过敏的人数急剧增加。对其过敏的人,哪怕进食微量的花生,就可立即出现类似哮喘的咳嗽、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花生过敏还会引起面部水肿、口腔溃疡、皮肤风团,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喉水肿,导致窒息,危及生命,或因过敏性休克死亡。所以如果食用花生后有类似反应,最好去医院做过敏原检查,如果有过敏,应立即停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