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足的运动(糖尿病足运动注意事项)
糖尿病足患者的最佳运动方式,坐在椅子上就能实现
来源:【夕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慧介绍糖尿病足患者的最佳运动方式。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海交大研究发现:若糖尿病人每天遛弯锻炼,或比吃药还要管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先别急着放下筷子,赶紧翻开这篇文章看看。说不定,您家饭桌上那位天天嚷嚷着“这药吃得嘴都苦了”的糖尿病亲戚,今天能有点新盼头了!咱们今天聊的主题,说简单也简单:糖尿病、运动、药物,这三者之间的“爱恨情仇”。
看似寻常的“遛弯儿”,竟然可能比吃药还管用?这话能信?咱慢慢聊。
糖尿病的“老朋友”们,你们真了解自己吗?
先说糖尿病。它可不是一蹦出来就一副“洪水猛兽”的模样。它一开始那叫一个“低调”,跟个话少的邻居似的,悄悄在你身体里“扎根”。等你知道它来了,好,这邻居直接成了赖着不走的“钉子户”。
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糖尿病一闹腾起来,影响的可不只是血糖,还有心、肾、眼睛,甚至脚底下的一块皮肤,都不放过。你说气人不气人?
咱们再来聊聊吃药。糖尿病患者最熟悉的“救命稻草”——降糖药,那可是个“药家族”。这些药物一个赛一个有个性,各自分工明确,有的调胰岛素,有的拦住糖吸收,有的干脆直接“逼着”你尿糖。
比如二甲双胍,号称“糖尿病界的老黄牛”,踏实、靠谱;还有胰岛素,像个“救火队长”,血糖一高就冲上去降火。
但问题是,吃药这事儿吧,没那么简单。药物效果再好,也有局限性。长期吃药,有些人会出现副作用,比如胃肠不适、低血糖,甚至体重增加。
糖尿病患者常常一边吃药,一边还要绞尽脑汁平衡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您说难不难?更别提,光靠吃药,血糖控制得再稳,也未必能完全扭转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
这时候问题来了: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又能改善血糖,还不用担心副作用”的方法呢?答案可能就在遛弯儿里。
遛弯儿?这不就是随便走两步吗?它凭啥“比吃药还管用”?
说起遛弯儿,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就是老年人饭后遛狗、散步吗?怎么还能治病?可别小瞧这事儿,遛弯儿背后有门大学问呢!
先来看看上海交大的研究说了啥——每天适量的步行运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甚至比单纯吃药还要有效。
这话听着简单,但背后的科学逻辑可不简单。我们先拆开说。
第一,运动是“胰岛素的好帮手”。糖尿病人都知道,胰岛素是个啥?它就是负责把血液里的糖“搬运”到细胞里去的“运输工”。可问题是,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效率低啊,搬糖的速度慢,血糖自然就高了。运动来了,情况不一样了。
运动能让肌肉细胞直接吸收血糖,绕开胰岛素“走后门”,这效率杠杠的!研究表明,规律的中低强度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第二,运动还能“减肥减脂,清理代谢垃圾”。很多2型糖尿病人都有超重、肥胖的问题,而肥胖又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每天坚持运动,不仅能消耗多余热量,还能减少内脏脂肪(这个可是“糖尿病的隐形杀手”)。长此以往,血糖、血脂、血压“三高”都能跟着降下来。
第三,运动的“副作用”是快乐。别笑,运动带来的心情改善可不是心理作用。运动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被称为“天然的快乐激素”。
糖尿病患者常常因为血糖控制不好而焦虑、抑郁,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还能治愈心灵,何乐不为?
跑步、慢走、打太极,糖尿病人究竟该怎么动?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心里犯嘀咕了:“运动是好,可我腿脚不好,跑不动啊。”“我心脏不好,运动会不会太累?”别急,运动不是非得跑马拉松,糖尿病人的运动讲究的是“适度、持续”。重点是,选对方法,动得持久。
1. 首选步行:步行是糖尿病患者最简单、最安全的运动方式。研究表明,每天步行30分钟到1小时,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 太极拳和瑜伽:这类运动强度低,但对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特别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
3. 结合力量训练:简单的哑铃、弹力带训练,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但记住,运动前要先咨询医生,特别是有心脏病、糖尿病足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量力而行。运动时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
“遛弯儿”能替代吃药吗?
这问题问得好,但答案是:不能。药物和运动各有分工,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搭档”。药物能迅速控制血糖,而运动则更像是“打持久战”,从根本上改善代谢功能。两者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举个例子:如果说药物像消防员,能快速扑灭血糖的“火灾”,运动则像园丁,帮你修整好整个“健康花园”。两者缺一不可。
除了运动,糖尿病人还要注意啥?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控制血糖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其实,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全家桶工程”,还涉及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饮食要均衡,不是单纯少吃糖。很多人一听糖尿病,就拒绝一切甜的东西,甚至连水果都不敢吃。
其实,大部分水果只要适量食用,是可以吃的,比如苹果、柚子、猕猴桃。此外,主食中加入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和高纤维食物,也能帮助控制血糖。
2. 多监测血糖,别凭感觉办事。糖尿病人必须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规律,才能更好地调整药物和生活方式。
3. 定期体检,警惕并发症。糖尿病容易“拖家带口”,引发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定期检查心脏、肾脏和眼底,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最后写给糖尿病患者的一句话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和误解。“遛弯儿”不是万能药,但它是最接地气、成本最低、效果最持久的“治病良方”。别指望一蹴而就,也别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每天多走几步,少吃几口,糖尿病这“钉子户”也能慢慢被“劝退”。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健康这事儿,急不得,但只要坚持,您就赢了。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权威医学期刊。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3.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
4. 《运动与代谢健康研究》(中国预防医学会专业委员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人适宜做这些运动!增强幸福感,也可控血糖?
来源:【夕阳红】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潘琦解读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法。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