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艾滋病合并糖尿病(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治疗)

来宝网 0
文章目录:

艾滋病是糖尿病的又一风险因素

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可能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研究发表在在线期刊BMJ开放糖尿病研究与护理上。

该病症的流行率在全国有代表性的病毒样本中比在美国公众中高出近4%,并且结果显示,通常在没有关键风险因素 - 肥胖的情况下。

艾滋病毒感染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在之前讨论过,但仍然热烈争论。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估计代表性的HIV阳性成人中的糖尿病患病率,并将其与一般人群中的比率进行比较,以尝试确定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是否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他们利用2009-2010年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来自医疗监测项目(MMP)中8610名艾滋病毒阳性个体的调查;和来自5604名公众的调查数据,参加年度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某些社会,经济和健康因素与糖尿病的高风险有关。

四个MMP参与者中有三个是男性,超过一半(略低于60%)是45岁及以上。一半以上的人接受进一步教育。约四分之一的患者肥胖,BMI为30或更高。在过去一年中,大约五分之一的人感染了丙型肝炎(HCV),几乎所有人(90%)都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约一半(56.5%)高于贫困线。

约一半的NHANES参与者是男性,年龄在45岁及以上;超过一半(略低于59%)已接受进一步教育;大多数(91.5%)生活在贫困线以上。约三分之一(36%)是肥胖的,只有不到2%感染HCV。

10个MMP参与者中有一个患有糖尿病:其中仅有4%患有1型糖尿病;约一半(刚超过52%)有2型疾病;约有4/10(44%)有未明确的糖尿病。

糖尿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平均流行率仅为8%以上,包括在过去一年中接受过医疗保健的人群中。

在HIV阳性成人中,老年人,肥胖,HIV诊断后更多的年数和CD4计数(免疫系统健康的指标)都与糖尿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但是,当排除所有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以及性别,种族,HCV感染和贫困,艾滋病阳性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一般人口高3.8%。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没有得出关于原因和结果的确切结论,研究人员指出,由于艾滋病毒治疗现在如此有效,感染的人可能生活足够长,容易患严重的疾病,例如心脏病和糖尿病。

然而,他们得出结论:“虽然肥胖是艾滋病毒感染成人中流行的[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与一般美国成年人相比,[这些]成年人在年轻时可能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率”。

他们补充说:“额外的研究将有助于确定是否应该修改[糖尿病]筛查指南,以将艾滋病毒感染作为[该病症]的风险因素,并确定该人群的最佳管理策略”。

探秘医学 | 重回正常生活!带你了解艾滋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9日讯(记者 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严重免疫系统缺陷。随着临床诊疗技术和抗病毒药物的更新迭代,HIV感染已经由过去的“世纪绝症”变成一种慢性可控的疾病,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只要长期服药,就能正常生活下去。正因为需要长期治疗,所以如何给患者提供一种强效、安全、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案,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今天,跟着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与免疫科副主任陈钟一起来了解一下艾滋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吧。

为治疗慢性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经常被迫长年累月且需每天服用处方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目前采用的鸡尾酒治疗法需要每天服用药物,给患者带来很多用药负担,然而,大多数患者往往不能接受频繁和长时间的治疗方案。陈钟告诉我们,现在可通过长效制剂治疗法,解除了患者每日服药的用药负担,可以做到每两个月用药一次,未来可能每六个月用药一次。副作用小,有效性增加。与常规制剂相比,长效制剂具有疗效持久、毒性降低、剂量减少和给药频率降低等诸多显著优势,能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结果。

HIV功能性治愈,是指让HIV患者在无需日常服药的情况下,也能维持病毒载量在不可检测的水平。目前有基因疗法、生物学阻断法等几个主流方向。

基因疗法是基于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从患者细胞中删除或“剪辑”HIV DNA。成功案例包括“柏林患者”和“伦敦患者”,他们在接受了与HIV抵抗相关的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IV病毒不再检测到。

随着艾滋病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通过正规治疗,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与此同时,会合并更多的综合性问题。陈钟提醒,暴露后预防用药,高危性行为72小时内,可通过生物学阻断法,在正规的医院通过专业医生的处方获得相应的专业药物来达到HIV阻断的效果。艾滋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治疗,需要正规三甲医院为艾滋病人搭建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护理平台。

四位艾滋病感染者的抗艾生活

阅读提示

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数据显示,中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已经超过95万人,虽然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近年来青年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数呈增多趋势,引起社会关注。

在一般人的意识里,感染上艾滋病,似乎要比癌症还可怕,因为,它更像是宣布一个人从身体到心灵的毁灭。

其实,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艾滋病已经从一个极高死亡率的“超级癌症”变成一个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的慢性病。

从“孤独患者”到阳光男生

在云南昆明,就有这样一个阳光男孩,当他得知自己成为感染者之后,不仅没有放弃自己,反而生活得更加积极乐观。

他是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跟大多数病人一样需要按时服药,但跟大多数病人不一样,他的世界并没有因此而背弃他。

今年35岁的杜宇(化名),在8年前被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

平日里,杜宇就是个普通的男孩。他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出差、参加活动的照片,也会应朋友邀请客串“主持人”;他会饿着肚子在街头苦苦寻觅一家米线小店,也会为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发一些感慨或者牢骚;他会为同事陪他去看病而感动,也会为朋友的生日聚会精心准备。

“得知自己患病后,顿时感觉活着没有啥意义了,夜深人静就蒙着被子哭,特别害怕,因为当时我所有关于艾滋病的认知都来源于那段时间不停地在网上搜信息,说很快会死去。”

本该庆生的日子,杜宇却有了轻生的念头。那一天,他在微信上默默发了一条状态,内容只有五个字:舍不得父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跟爸爸妈妈的碗筷是分开的,越来越了解这个疾病之后,我们也就没有刻意地分开碗筷。但是生活用品一定是分开的,不仅仅是因为艾滋病本身,因为艾滋病人的免疫力比较差,很容易生病。”杜宇说。

“8年多来,从生活中和社交平台中看到大家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刻板印象在一点一点地改观。”他说,“最初去医院抽血复查,年轻的护士说了一句‘年纪轻轻的好可惜’;现在去医院复查,医生听说我是携带者,都特别淡定,我甚至跟我们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人关系都特别好。”

和其他艾滋病人一样,定期服药和接受检查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杜宇的身体和生活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相反,他还积极配合医院,成为参加各种医学研究的志愿者。他想大声告诉每一个感染者,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万念俱灰,只要努力、只要双手还在,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美好人生。

网红姐姐在线助人

筱悠(化名)今年36岁,“跟每一个感染者一样,我也经历了一段黑暗的过渡期,沮丧、绝望,无数次想过结束生命,到后来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筱悠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又黑又亮,聊天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让人很难把她跟艾滋病患者联系起来。走过那段痛苦的日子,她似乎获得了重生。

“我认为自己是2009年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经过了几年的潜伏期,2017年因免疫系统功能受到破坏,身体抵抗力变差出现症状后去医院检查。在医生建议下,去当地疾控中心做了HIV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筱悠告诉记者。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刻觉得世界末日到了。”艾滋病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是家人的理解、包容给了她力量,她才撑了下去。

筱悠大学主修心理学,赶上自媒体的浪潮,半年前她开通了平台直播间,解答咨询者的情感问题,帮助人们梳理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线沟通交流。

直播美颜滤镜一开,筱悠还是一位仙仙的小姐姐,在粉丝眼里,她耐心、积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精彩又满满当当。

“上个月我被确认并发病毒性脑膜炎,眩晕感让我觉得头重脚轻,按着腹部在床上缩成一团,即使盖着被子我也控制不住的打寒颤,医生根据我当时的身体状况,及时地进行抗病毒治疗,现在我还在医院接受治疗,为了不掉粉丝,采取语音直播,身体稍微好点才露脸,粉丝都说我瘦了,我确实瘦了,一个月,我瘦了十斤,我开玩笑说减肥成功。”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粉丝,也是一位艾滋病患者,一次匿名发消息给我,讲诉自己的遭遇,更多的是倾诉,她处在无症状阶段,我安慰她一定要坚持用药,现在还和她保持着联系。我的善意,可以鼓励别人,同样鼓励着自己。”

从艾滋病感染者到志愿者

昆明有一个专门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服务的组织——红丝带之家。在这里的志愿者中,有一部分人,他们本身也是艾滋病感染者,却积极投身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同伴教育、临终关怀等志愿服务,用最大的工作热忱来回馈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40岁的祥子,14年前拿到验血检测报告:HIV阳性。那时他没有想到,几年后他会成为一名志愿者,为自己也为更多一样遭遇的人寻求尊严和信心。

“您好,有什么能帮助您的吗?”在昆明红丝带之家办公室,当天值班的志愿者小宝正在接听守护健康援助热线。

32岁的小宝通过专业培训,学习了沟通技巧、隐私保护、药物常识,突发情况应对等大量新鲜实用的内容。现在,她每周两天都会来红丝带之家值班接听热线。

每每遇到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她都会反复为他们做心理疏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疾病。从高危行为后的及时阻断,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再到外地患者的住院、手术转介……除了红丝带之家的热线电话,她偶尔也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求助者。“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能理解他们无助的感受。”

“现在时不时也会有关于艾滋病治疗的好消息传来,科技这么发达,我希望,有一天能有相关的疫苗研发出来,真正治愈艾滋病,让我彻底摆脱它的困扰。”祥子说,“新生活正在徐徐展开,今年房贷还清了,车也买了,要好好工作,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小康生活。”(黄榆)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