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糖尿病禁吃(孕期糖尿病禁止吃什么)
糖尿病孕妇饮食要注意哪些?
“妊娠糖尿病”意味着怀孕期间,孕妇的血糖水平较高,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糖尿病在分娩后,血糖水平就会下降到正常,然而,妊娠糖尿病有时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因此,怀孕期间调节血糖确保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是非常必要的,通常保持血糖最有效的方式是遵循一个营养饮食计划和定期锻炼,那么孕妇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膳食计划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除了吃营养的饮食外,妊娠糖尿病孕妇也必须检查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数量,一般来说,吃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会触发葡萄糖水平增加,然而,如果你完全切断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话,会导致血糖下降,这也是不健康的。因此,你应该摄入适当的碳水化合物,满足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所需。
避开糖,甜味剂集中的食物,避开糕点、蛋糕、巧克力、饼干、果酱、饮料、蔗糖、蜂蜜和水果果汁等,含有蔗糖、果糖、葡萄糖、蜂蜜、糖浆、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等的食物是严格要避免的。
避免垃圾食品和打包食物,如方便面、热狗、汉堡、薯条、薯片、鱼罐头,罐头汤类和冷冻食品等,如果你不能避免,也要适当减少摄入。
一餐的饮食量可以减少,但必须健康,包括蛋白质,不要喝果汁,可选择鸡蛋、小扁豆汤,剥了皮的鸡肉等,可以少食多餐,不要一次吃很多,注意增加摄入瘦肉蛋白,一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包括肉(低脂肪),鱼,鸡蛋(去皮)、奶酪、坚果、花生酱等。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怀孕时注意这两点 远离妊娠糖尿病
在怀孕的时候,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生完孩子的宝妈觉得挺快的,生完孩子之后总想塞回去。但是对于正在孕期的人来说,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为从刚怀孕到生孩子,每个月都要去做检查,还总是担心宝宝不健康。其实在怀孕的时候,很多的妈妈也容易不健康。在孕期24~28周的时候,孕妈们都要去医院查查血糖,一般在这个时间段孕妈容易血糖偏高,有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对准妈妈的影响:
1.诱发其他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心脏病等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可能会上升为其他孕妇的2-4倍。
2.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很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引起乏力、嗜睡、恍惚、脱水等不适症状。
3.伤害孕妇的神经系统。
4.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变高。
5.怀孕期间还可能会加重本身患有的糖尿病。
对胎儿的影响:
1.胎儿的死亡率变高。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流产的可能性将增加到三成左右。
2.可能造成胚胎过度发育形成巨大儿。怀上巨大儿意味着妈妈们不能够选择顺产生子,而巨大儿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孕妇的血糖过高。
3.可能导致胚胎畸形。怀孕期间,女性血糖过高会影响宝宝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发育,致畸率是一般孕妇的7~10倍,可能出现脑积水、脊柱裂、肛门闭锁等畸形现象。
4.早产的可能性变大,为二到四成左右。
对新生儿的影响:
1.糖尿病孕妇生下的早产儿容易患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宝宝呼吸衰弱,死亡率也会变高。
2.新生儿容易患上低血糖,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通常来说,孕妈如果血糖高的时候,身体会提前做出反应,做出信号的。首先会口渴,总是找水喝;然后整天四肢无力,总感觉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再就是去厕所比较频繁,一会就要去好几次;其实前面这三点在怀孕的时候就算血糖不高的时候也会经常发生,最后关键的就是总饿,吃的也很多,但是就是不长胖。一般来说,孕前期的时候会不想吃东西,也会变瘦,但是三个月最多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想吃东西,然后发胖了。
不过孕妈血糖高的时候也不要太紧张,因为在孕期血糖高的情况还比较多,所以在发现血糖高的时候就要及时应对,控制血糖。
1、食物治疗。
因为人体血糖高,都是从食物中吸取过来的,重要的就是通过调节饮食,从饮食中改变。首先就是少吃糖类。像甘蔗、糖果、巧克力、葡萄糖等都是含有糖分较多的食物,平时的时候就不要摄取,如果实在想吃的话,就要少吃一点点,可以喝一些牛奶,或者增加一些膳食纤维的摄取,还能减少饥饿感。
然后少吃肉。虽然在孕期的时候要补充各种营养,肉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已经血糖高的情况下,就要减少肉类的食用了,可以多吃蔬菜。比如胡萝卜、芹菜等等,但是也不是说不能吃水果,虽然水果中糖分比较高,但是挑选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还是可以的。
最后就是多食用粗粮食物。平时生活中不要只吃细粮,粗粮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出杂粮中含有膳食纤维,还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它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对血糖高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少食多餐,想吃东西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吃得很饱了,可以把一顿饭的量,增加几次来吃,还可以增加饱腹感。
2、多运动。
不管是孕期还是平时的时候,都要注意增加运动,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在孕期的时候,孕妈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最好的时间是在饭后的一个小时左右,这时候正是身体吸收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运动了,能够减少身体对糖分的摄取量。另外经常运动,能够调节孕期的情绪,还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
哪些人孕期血糖容易走高
1.3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年纪越大,怀孕期间血糖高的可能性越大。
2.直系血亲中有人曾得过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患过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3.在以前的怀孕经历中有出现过糖尿病的症状,或者有过原因不明的流产、胎停或者胎儿死亡的女性。
4.曾经有过生产巨大儿经历的妇女。
5.怀孕前体重指数就超标的准妈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准妈妈糖尿病到底要不要吃药?
女青年小刘婚前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都正常,但是到了怀孕期间发现血糖较高。经进一步检查,结果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1%~3%。那么,这1%~3%的概率怎么就偏偏发生在小张身上呢?原来,妊娠糖尿病“青睐”一些特定人群。
孕期
预防糖尿病很重要
对孕妇来说,预防糖尿病很重要,应该在孕期24~28周进行糖尿病筛查:喝50g糖水,1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则须进一步做100g耐糖测试。
当然,孕妇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孕期血糖偏高其实与真正的糖尿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糖尿病以胰岛功能减退和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引起更多身体系统的损害。怀孕期间的女性高血糖只要注意控制饮食,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血糖控制得好,孕期结束身体就能恢复到正常情况。
根据《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要求,妊娠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孕前血糖目标: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糖化血红蛋白<7.0%,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5%时计划妊娠,以减少先天异常的风险。
送你一份
孕期降糖药物使用指南
对于有糖尿病的孕妇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怀孕期间是否该停药?因为常听说“是药三分毒”,但是如果停止服用降糖药,血糖就可能马上飙升。怎么办呢?是继续服药还是停止服药?
《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对孕期降糖药物使用建议是:
1.胰岛素:
(1)可应用于孕期的胰岛素类型:包括所有的人胰岛素:(短效、NPH及预混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有: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
(2)孕期胰岛素应用方案:对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推荐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睡前NPH。由于孕期胎盘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餐后血糖升高更为显著的特点,预混胰岛素应用存在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推荐。
2.口服降糖药物:
多项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孕期应用的头对头研究,证实了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国内外针对二甲双胍的多个Meta分析提示,使用二甲双胍在控制餐后血糖、减少孕妇体重增加以及新生儿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方面都有益处。但由于我国尚无二甲双胍孕期应用的适应证,且口服降糖药物用于孕期糖尿病仍缺乏长期安全性的数据,本指南建议孕期不推荐使用口服降糖药。
由此可知,妊娠糖尿病者应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控制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人胰岛素优于动物胰岛素。初步临床证据显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在妊娠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降糖药不能随意停
也不能随意吃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要点提出,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孕妇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使血糖达标,不能达标的妊娠糖尿病孕妇应首先推荐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最符合妊娠糖尿病孕妇生理要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基础胰岛素联合餐前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一般不推荐常规应用预混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不透过胎盘,对胎儿健康没有影响,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胰岛素治疗,维持血糖接近正常而无低血糖发生时再考虑怀孕,孕期可以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目前门冬胰岛素(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和地特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已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用于妊娠期。
门冬胰岛素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短,具有最强和最佳的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不易发生低血糖,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地特胰岛素可用于控制夜间血糖和餐前血糖。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要点还提出,考虑对于胰岛素用量较大或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孕妇,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潜在风险远远小于未控制的妊娠期高血糖本身对胎儿的危害。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部分妊娠糖尿病孕妇可慎用。
由此可知,妊娠糖尿病者既不能随意停药,也不能随意服药,应在专科医师的合理指导下,寻求可靠合理的治疗方案。
小贴士
哪些孕妇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1.高龄产妇。
2.有妊娠糖尿病史。
3.曾生过巨大儿(体重大于8斤)。
4.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的肥胖准妈妈,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增加太多的孕妇。
5.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妇。
6.早孕期空腹尿糖多次阳性。
7.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8.曾无明显原因多次自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9.曾分娩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胎儿。
文/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