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国糖尿病网(中国糖尿病2020)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报告指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高危期 呼吁及早发现和治疗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出炉”。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4日电 (陈静 李柔)中国科学院中科科技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14日联合发布了《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

据此,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发生的高危期,且随着患病时间增长,发生糖网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有将近三分之一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根据《报告》,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需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了解。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 陈静 摄

作为常见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忽视的健康问题。该疾病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表现,因此极易被忽视。在当日举行的“糖尿病眼病关爱日”活动中,记者了解到,《2021年糖尿病眼病人群洞察报告》调查对象覆盖全国糖尿病患者、糖网患者以及基层公卫医生、家庭医生等。

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众多,血糖和糖尿病足、心血管及肾脏等并发症正受到更多关注,但是糖网等眼部并发症却经常被忽视。事实上,糖尿病会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其中糖网致盲风险最高,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4.7%~37.5%。糖网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一旦症状发生,患者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何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均有发生糖网病变的可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因而变得脆弱,血管就像裂缝的水管一样,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

《报告》显示,未被确诊为糖网的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多在5年内;而已经被确诊为糖网的患者,患病时间大多在5年以上。“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糖网。”据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上海特区副总院长李文生教授当日对记者介绍,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有不少因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案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才20来岁。《报告》显示,在已发现病变的患者中,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未能按照医嘱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

几年前,才28岁的小吴被确诊罹患I型糖尿病。由于最初无症状,小吴并没有重视。几年后小吴的视力继续下降,等再去医院就诊时,已被确诊为糖网中期。但此时,小吴仍没有遵从医嘱定时来院进行眼底激光治疗。“直到几乎快看不见了才想起来找眼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唐仕波教授接受采访时谈及该病例时深表痛心,并表示,“糖网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有可能避免失明的。时间拖得越久,治疗难度就越大,治疗效果越不尽人意。”唐仕波教授提醒,民众一经确诊罹患糖尿病就应该马上检查眼底;无眼底病变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当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协会委员郭浩岩通过远程连线解读分享了《报告》。郭浩岩表示,要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水平,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终身的、动态的眼健康服务管理很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副会长冯子健通过远程连线表示,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致盲率是当今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基层医疗机构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糖网预防、筛查和诊治的能力,是提升糖尿病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报告》显示,虽然超半数的基层医疗机构内分泌科医生、家庭医生从医时长超过10年,但仍有部分医生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甚至有误,难以为糖尿病患者和糖网患者提供科学的防治引导。

当日,记者了解到,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公卫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一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已在中国15个城市开展,覆盖了6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近2000名医务人员。据透露,第二期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国“糖网”患者超3200万,糖尿病可致盲仍然是不少人的认知盲区

我国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老年人中这一比例更是翻倍,就在不久前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上,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启动会上传出消息:我国2019年糖尿病人群已达1.164亿人,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患病率约为24.7%至37.5%,按此估计,我国糖网患者约为3200万至4800万人。然而与会专家表示,糖尿病可致盲仍是不少人的认知盲区,亟待填补。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唐仕波教授说,一般而言,糖网到了晚期会导致患者失明,且无法挽回已丧失的视力。糖网严重可致盲,且病程不可逆的特点,已成工作年龄段(20~64岁)人群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疾病。数据显示,我国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定期眼底检查,更有近70%从未接受规范的眼科治疗。许多患者对眼病认知程度不高,如此种种导致我国糖尿病致盲率居高。

现有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因眼部不适或视力严重衰退就诊时,有超七成已因严重眼部病变导致不可逆转视力障碍。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邢怡桥教授说,随着医疗水平提高,“糖网”可以通过眼底用药、激光、手术等方式治疗,发现越早,治疗越早,对视力损伤就越小。但由于“糖网”是一种伴随糖尿病的眼底疾病,并非一次治疗一劳永逸,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仍有可能再次出现眼底出血等状况,因此术后随访、定期检查非常重要。改善患者视觉质量,降低糖尿病致盲率,开展专业的、终身动态眼健康服务管理至关重要。

据悉,此次启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对“糖网”认识,将预防关口前移,实现患者眼底疾病的早发现,为高危患者争取到早治疗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保护视力,大幅降低不可逆性致盲的发生。项目启动会上,爱尔眼科同时宣布将在全国150个城市开设糖尿病眼病专科门诊,在糖尿病患者病程发展中介入终身动态服务管理,贯穿预防、管理、治疗、控制,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致盲率。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来源:作者:顾泳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甜蜜烦恼”从何而来?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死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这一“无声的杀手”已经严重危害民众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资料图:民众在某医院门诊楼内排队挂号。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国糖尿病患者近1.3亿,居全球第一

今年夏天,“杨天真切胃”一度登上热搜。作为娱乐圈知名经纪人,杨天真在社交平台向网友宣告,为了治疗糖尿病,她选择进行“切胃”手术。

杨天真在微博中写道,“我糖尿病已经六年了。”6年前,杨天真才29岁。

因为症状隐蔽,糖尿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其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令人担忧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4月,中国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在线发表中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文章,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298亿(男性为7040万,女性为5940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从患病特点看,中国已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0%,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为6.8%,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糖尿病知晓率为43.3%,治疗率为49.0%,控制率为49.4%。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是什么造成了“甜蜜的烦恼”?

糖尿病主要有三种形式:I型、II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明,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需要每日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存。II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主要是体重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II型糖尿病曾经只在成年人中发生,现在正越来越多地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的一种临时症状,但有引发II型糖尿病的长期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阳痿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

在中国,II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中,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然而有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2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形成对比的是,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在饮食方面,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数据,中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摄入量约30g,食用油摄入量为42.1g,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我国约10个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此前就对媒体发出提示,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如不加以干预,这些人群将来也会加入“糖尿病大军”。

资料图:自动发药机 余丹菲 摄

开展全民防治、降糖药降价……国家出手应对!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另外,文件中还特别提到,承担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对II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此外,对于国内患者来说,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执行,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也大幅降价。

以“明星药”二甲双胍为例,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二甲双胍片0.25g品规有企业报出了0.015元/片的“地板价”,降幅超过90%。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

资料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市民正在跳广场舞健身。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关于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预防糖尿病应做哪些工作?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包括啥?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