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背疮糖尿病(搭背疮 自己会好吗)
十多天没能清理的“搭背疮”,他在方舱医院换上药了
疫线人物 致敬疫情逆行者【武汉连线|十多天没能清理的“搭背疮”,他在方舱医院换上药了】2月16日,现年57岁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黄先生入住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在此之前,因糖尿病并发症,其后背长有多个痈疮(俗称“搭背疮”),已经溃烂。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医师李金海得知后临时紧急入舱,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贴身换药。换完药,黄先生给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江苏医生竖起大拇指:“这么大创面,换药手法非常熟练,我一点儿也不疼,感谢江苏医生,感谢你们,感谢支援武汉!”通讯员 何雨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身患糖尿病却只“迷恋”保健品 宿迁一男子患上搭背疮住院
(速新闻记者 张又千)今年55岁的肖先生是名糖尿病患者,认为长期吃药、打针会有依赖,他一直“迷恋”保健品可以“不吃药不打针,控制糖尿病”的强大功效,便停了降糖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搭背疮,最后躺倒在医院里。
据了解,肖先生患上糖尿病已经5年了,一直正常吃着降糖药控制。后来他从电视上看到有种保健品可以不用吃药打针便可控制病情,肖先生便买来开始吃。“停药后我就吃些保健品,也没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肖先生说。12月初的一天,他突然感觉脖子后面的毛囊炎似乎变严重了,便去诊所开了药膏涂抹。12月10日,抹药的患处不仅越来越疼痛,还开始红肿扩大。12日上午,肖先生来到市区某医院就诊,医生发生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搭背疮,需要立即住院,切开伤口引流。
“ 搭背疮”或称“手够疮”是民间对后背痈疽疮的俗称,意为患者本人反手后背能够着的地方出现的疮疖。搭背疮因生在背部肌肉及脊椎神经较密集的地方,所以破坏性较大,初起会出现红肿热痛,后逐渐化脓突起直至溃破。”医生告诉肖先生,正常人吃点消炎药或者输液,红肿便可以消失了,但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免疫力低下伤口便会感染严重,而且治疗起来很麻烦。这都是他没有好好用药控制住血糖,而去盲目相信保健品的后果。
“大家要对糖尿病重视起来,一旦确诊后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要怕有依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还得定期做并发症筛查。千万别去听信所谓的保健品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虚假广告。”医生提醒。
“搭背疮”十多天没有清理后,他在方舱医院换上药了
2月16日,现年57岁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黄先生入住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在此之前,因糖尿病并发症,其后背长有多个痈疮(俗称“搭背疮”),已经溃烂。患者原本以为创口再也没机会治疗,却在进舱第一天换上了药。
给进舱患者查体,发现后背“玄机”
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医师李金海告诉记者,黄先生后背的痈疮是在队友给他查体时发现的。“创面很大,总共两个,一个圆形的疮较小,大概直径3cm,一个长方形的疮较大,长10厘米左右,最宽处4-5cm,深度1-1.5cm。”李金海说,这是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感染引流后所留下的创面,“从医这么多年,还真的没有见过如此大的痈。如果不换药,患者细菌感染加重,会有感染性休克的风险。”
临时紧急入舱,20分钟贴身完成“战伤包扎”
鉴于方舱医院外科治疗条件有限,需要帮黄先生联系转院,可目前武汉各大医院床位紧张,联系转院需要时间,而患者伤情亟需外科处理,早班医师很快将此消息发至救援队群内求助。“我有普外科工作经历,看到消息我就准备进舱”,李金海说,当时正值轮休,他的想法刚好与队长陈旭锋不谋而合。
上午9点,欧阳春领队和当地联系取得换药所需材料后,李金海临时紧急入舱。很明显,痈疮在当地医院切开过,由于没有很好地粘贴、固定,其外层所覆盖的纱布已经移位,导致伤口暴露在外。因长期未换药,纱布上布满脓苔,去除纱布后发现,皮肤下还有窦道和脓液,甚至散发出异味。
李金海立即在患者床边进行换药。由于创面大,又在背部,若贴普通胶布容易滑脱,后期易污染,因此李金海(他是转业军医)尝试了多年未使用的“战伤包扎”方法。
过程中,李金海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贴身包扎。由于舱内病床较矮,李金海大部分时间都要弯着腰,但防护服厚重、憋闷,很快呼吸不畅,李金海只得大口喘气,呼出热气、水汽多了,护目镜逐渐模糊,这么大创面一般情况下5、6分钟的换药,在舱内耗时20分钟才结束。李金海说,这次换药可以确保患者创面两天无虞,为患者赢得转院时间,但如果转出仍有困难,后天他仍然会入舱,给患者换药。
以为再也没机会换药的他,给江苏医生竖起大拇指
黄先生表示,进舱前他的后背已经十多天没有换药了。“情况特殊,确诊后我一直待在社区隔离点,也找不到医生给我换药。”本以为再也没机会换药的他,在进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第一天就换上了新纱布。换完药,黄先生给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江苏医生竖起大拇指:“这么大创面,换药手法非常熟练,我一点儿也不疼,感谢江苏医生,感谢你们,感谢支援武汉!”
记者 | 祖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