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导致眼模糊(糖尿病导致眼模糊需要多久能出院)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视物模糊除与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有关外,这6个原因及对策你也得知道

患者男性, 25岁,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视物模糊1个月到我科住院,入院时随机血糖28.5mmol/L,空腹血糖16.3mmol/L,患者诉刚住院的时候,眼睛看物体还是清楚一些,现在血糖下来,眼睛却越来模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引起视物模糊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应对?

1.高血糖状态

  • 在高血糖作用下,眼部周围细胞、组织容易出现缺血和缺氧症状,造成眼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加,使周围的毛细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
  • 其次则是由于‘高血糖记忆’的机理,眼部周围的组织细胞已经适应了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所以当血糖正常后,眼部的组织细胞却还未调节过来,所以看物体却更加模糊。
  • 此外,血糖波动造成晶体渗透压的变化,使晶状体时而松弛时而紧张,从而导致看物体近视或老花。

对策: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是预防眼底病变的重要措施,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HbAlc<6.5%。

2.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会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对眼部而言,最主要的就是引起视网膜周围的微血管病变,会使眼部周围的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更容易造成血栓和血瘀,甚至血管破裂。

对策:

1.糖尿病病人一定要戒烟,因为吸烟会加重眼部血管的病变,导致眼周血管痉挛,从而加重眼底出血的情况。

2.使用一些通血管或防止血栓的药物:如血栓通。

3.定期到医院做检查视力及眼底、瞳孔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眼部病变。必要时可做荧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眼底检查无异常的患者,一年检查眼底1次,有异常者应根据医生的要求检查眼底,每半年或3个月检查1次,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3.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神经病理改变广泛,主要可累及周围神经、自主神经、颅神经,脑及脊髓也可受累。但对眼部神经的主要影响是会引起缺血性视神经的病变,眼外肌麻痹、调节障碍和神经萎缩。

对策:

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神经病变的重要措施。

尽早完善各类检查:如神经肌电图,眼部彩超等。

使用一些神经修复药:

B族维生素类、甲钴胺: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善神经元的代谢合成;

抗氧化应激药物:硫辛酸,改善神经的传导速度;

改善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改善血液的黏稠度;

醛糖还原抑制剂:依帕司他等。

4.高血压

高血糖损害了眼底微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更易受到高血压的侵袭,由此导致内皮损害,渗透性增加,视网膜渗出和水肿,最终导致毛细血管无灌流,组织缺血缺氧,新生血管生成。

同时血压升高可以影响视网膜血流,导致视网膜高灌注,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对策:1.平时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饮食上做到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2.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血压的控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还应密切注血压变化。

5.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均可以促进DR 的发生

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有广泛的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糖尿病肾脏病变能够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研究者对一组出现肾脏病变的 1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 , 最后检查结果显示所有严重蛋白尿的肾衰竭者都伴随着视网膜病变,并且病变程度也很严重。这说明了 1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具有联系性。
  • 还有一项以 946 例 1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分析 , 其结果显示 1 型糖尿病患者患有肾脏病变者发生视 网膜病变的概率是没有肾脏病变患者的 5 倍。

以上研究说明了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病变能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预测评估。

对策:定期检查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6.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代表过去4-8 周平均血糖水平,是反映糖尿病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而血糖控制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长期高血糖使毛细血管外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生和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狭窄闭塞则会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引起视网膜脱离。

妊娠期由于本身代谢特点,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倾向,眼底改变可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增加。

对策:

1.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正常化是保证妊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失控的孕妇,早产、宫内生长延迟以及死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拟怀孕的血糖控制不佳的妇女,最好在妊娠前就严格控制血糖。

2.定期检查眼底,孕前属轻度DR的妇女妊娠期视力丧失的可能性较小,对此类孕妇,每3个月检查一次眼底就够了;对于中度DR ,则每4-6周就应进行1次眼底检查;如果有恶化表现,应增加到每两周检查1次。如果有高危因素存在,应立即实行激光光凝治疗。

5招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重在早期筛查和积极预防,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

2.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适当食用植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利。对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还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降低体重。

3.一旦发生视网膜病变,应避免剧烈或大运动量的活动,防止引起或加重眼底出血。

4.高血压是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5.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所以初发的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最好方法。

血糖正常,看东西却模糊是何因

回到本文开头的案例,通过一些列客观检查基本排除了该患者存在糖尿病明显并发症。

所以,该类患者视物模糊的原因就是血糖浓度的急剧变化引起前房液渗透压及眼睛晶状体屈光度的改变所致,往往随着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1-2周患者视力完全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作者:瞿彩英护士 审校:张美彪主任医师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国家代谢性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糖尿病为什么会导致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是能够引起并发症最多的慢性病;长期的血糖升高会引起全身大小血管的病变,可以引起心、脑、肾、眼底等多个靶器官的损害,已经发展成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据统计,每8秒钟 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死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眼部并发症,除此之外还可出现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导致患者的视力下降、食物模糊,甚至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损害视力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会引发全身微小动脉的硬化,眼底小动脉的硬化会导致视网膜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于是视网膜上诱发很多新生血管的增殖。新生血管是一种病态的血管,可在眼睛内部组织上向各个方向任意生长,如果生长到虹膜上堵塞了房角,可导致患者眼压升高,引起继发青光眼的发生;新生血管极易破裂出血,如果新生血管蔓延至视网膜,可导致眼底出血造成患者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没有光感;破裂的血管上还可长出疤痕组织附着在视网膜上,如果疤痕组织收缩会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病史在2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99%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在2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60%以上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视力逐渐下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会损害视力

黄斑是视网膜上一个特殊部位,负责我们的“中心视力”.保证我们视物的精确性。糖尿病可引起眼部代谢异常,破坏视网膜内外屏障,造成黄斑部血管和组织之间细胞外液的“进出失衡”,引发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

白内障引起的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白内障也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往往双眼晶状体后囊膜浑浊,呈现暗黄色,类似“锅底样浑浊”。白内障给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不便,白内障再也不少是老年人的专利眼病了.

糖尿病可引起一过性近视,导致短暂的视物不清

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会有过多的水分快速进入晶体内,造成晶体“变

胖”,屈光度呈现类似近视眼的改变,眼睛会变得有点近视,造成一过性视物模糊、不清;血糖波动较大时,会可出现一天内看东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的现象。当生活中,我们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重视,注意排除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疾病,还注意颈部、脑部及眼部血管有无斑块、狭窄、栓塞等异常;

糖尿病患者发生视觉异常,一定要及时就诊

如果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视觉异常:比如看东西大小发生变化;看东西时直的变成弯的;看东西时颜色偏暗或偏黄或是眼前有闪光感,或者有固定的黑影,或者突然看不见东西等等,都要迅速去眼科就诊,排除眼底异常。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同时,也要定期做“眼部体检”,监测眼压排除青光眼;并散瞳进行眼底检查以排除眼底病变;只有严格控制血糖,并早防、早治才能避免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视力模糊、眼底出现?糖尿病人不能大意

糖尿病引起眼病怎么办?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控制不好的患者全身各处都有可能发生病变。尤其是糖尿病眼病,我们知道糖尿病可怕就在并发症的发生。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反应出现糖尿病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糖尿病导致视力损害不容忽视,作为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觉看东西不清晰的感觉。容易引发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等。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视力模糊?

为什么血糖高会导致糖尿病眼病?

如果老年人若突然发现近视或远视,出现视物不清、上眼睑下垂、眼睑常生疖肿、眼红、眼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因为,以上症状和糖尿病眼病症状极其类似。因此,不要以为是老花眼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糖尿病眼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病友视物模糊的常见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眼屈光改变(近视、远视、老花)和白内障。屈光改变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病友,血糖剧烈波动,可出现视力变化。血糖升高过程中可发生近视,血糖降低过程中可发生远视或老花加重。白内障就是晶体混浊。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那么晶体就相当于镜头,镜头模糊必然导致看不清楚东西。由此可见,视物模糊不一定与糖尿病视网膜病有关。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往往是悄然发生的,且缓慢进展,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所以出现视物不清时,必须立即检查眼底以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济南糖尿病医院周燕主任

济南糖尿病医院周燕主任提示您:发现视网膜病变应该怎么办?

1.做眼科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节,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2.控制血糖

不论患何型糖尿病,也不论病程多长,只要严加控制,视网膜病变便会有所好转。尤其是早期糖尿病,如能严格控制血糖,绝大多数病友的视力可不受损害。

3.从病根上进行治疗

很多患者在发现眼底病变以后,采用激光手术进行治疗,因为没有能解决引起患者眼病的根本原因血糖高,所以治疗后容易复发。“糖眼康”渗透液是一种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眼病的方法,效果十分显著,并且不会给患者造成任何副作用。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医学研究已证明,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饮食高脂、高糖,运动减少,经常接触强光刺激等,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常见原因。

济南糖尿病周燕主任建议您:糖尿病患者要小心病情加重导致眼病的发生,如果视网膜病变也不要担心,只要按照以上的4个方面来调理病情,就不会让病情加重。一旦确诊糖尿病,病人就要遵医治疗,严格控制各项指标,特别是血糖、血压和血脂。此外,每年都要定期筛查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眼病可以做眼底检查,眼底微血管病变可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