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睛肿图片(糖尿病眼睛肿有危险吗)
中国目前有上亿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黄斑水肿,早治疗可防失明
糖尿病在全世界日趋普遍。糖尿病会对视网膜造成影响,即糖尿视网膜病变,俗称"糖尿上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视网膜缺氧,可以导致血管不正常增生;一种是视网膜渗漏,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中心出现水肿(即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其中黄斑水肿则是发达国家中导致糖尿病人视力变差最常见的一个原因。
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0%患有黄斑水肿;已患糖尿病达三十年或以上的病人中,更有多至30%患有黄斑水肿。黄斑是视功能最重要的部位,黄斑区的水肿会对视力造成明显的影响。
糖尿病黄斑水肿: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一成半的糖尿病病人会出现糖尿病黄斑水肿,而如果没有接受适当治疗,当中两成半患者会在三年内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症状主要有视力模糊,中央视力范围出现暗点等。糖尿病黄斑水肿在发病的早期症状多不明显,而当发展到中晚期开始出现视力下降时,容易和其他眼疾例如白内障的症状相混淆, 因此不易被察觉以致延误诊治。而当视功能逐渐被破坏直至出现明显的病征时,黄斑可能已经受到严重的血管渗漏破坏,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应尽早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这对早期发现疾病很有帮助。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检查和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检查主要有三种方法: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1)和荧光造影检查(图2)。
其中,眼底检查主要是由眼科专科医生使用专用的眼底镜头来对病人的眼底进行检查,包括检查黄斑区及视网膜是否有出血、脱落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主要用于量度黄斑水肿的厚度,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OCT在黄斑水肿的诊断中正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荧光造影检查的目的是确认视网膜是否存在缺氧的情况,而相对地,荧光造影的使用率正在逐渐下降。
而对于黄斑水肿的治疗,目前尚未有彻底根治的方法,现有的治疗主要是 控制病情和减低失明的风险。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激光光凝(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和眼内注射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类固醇药物)。激光治疗是直接将激光打在渗漏的区域上,目标是阻止继续渗漏并加速身体吸收已渗出的水份,但激光有机会引起视网膜神经组织的损伤。而眼内注射药物是糖尿病黄斑水肿的针对性治疗,透过直接于患者的眼球注入药物,于黄斑区血管渗漏的位置直接发挥作用。多方医学报告显示,这种方法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良好,超过六成病人可获得明显的视力改善(图3)。这种方法现在正在广泛地应用于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而长期的药物效果观察尚在观察中。另外,两种方法相结合,更有助于巩固疗效及提升患者视力。
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区明显水肿、隆起;
图2:荧光造影检查:黄斑区域有围绕中心区的花瓣样渗漏。
图3:接受眼内注射药物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改善。
常见的三大误解糖尿病黄斑水肿可对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应尽早发现以便适时治疗。但很多病人对这个眼疾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因此常常容易出现一些误解的情况:
误解一、刚确诊的糖尿病,暂不会出现黄斑水肿,故不用立即作检查。
正解:不少二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病情已潜伏一段时间;因此一旦发现糖尿病,便应尽早作眼睛的全面检查,来确定是否有"糖尿上眼"。3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发现糖尿病后五年内,找眼科医生做详细眼睛检查;30岁以上的患者,则应在发现患病后尽早接受眼睛检查。
误解二、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病人不能接受白内障手术,因为手术会令眼底病情恶化。
正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病人如果患有白内障也会影响视力,他们是可以接受白内障手术的。可以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进行眼内注射抗血管生长因子或类固醇药物来帮助抑制眼底病变。
误解三、当糖尿病黄斑水肿出现病征如眼蒙时,不少患者会认为是白内障问题
正解: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白内障的出现时间可以提早十年,但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并不只有白内障。因此一旦出现任何征状,如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时,应立刻找眼科专科医生作全面眼睛检查并及早接受合适的治疗。
最重要关键 : 及早诊断接受治疗,切勿讳疾忌医!糖尿病患者不论患病年期长短,应每年作详细的眼科检查,至于糖尿眼底病变患者则应作更频密的检查。一旦出现视力模糊等征状时,应立刻求医确定是否患上黄斑水肿并及早接受合适的治疗。而即使患上黄斑水肿,病人在接受适当的治疗后视力多数可以得到改善并且如常生活工作。
为什么得了糖尿病视力越来越差?不注意这些,眼部并发症找上门
部分糖友们,有没有感觉患上糖尿病后,视力逐渐变差?
明明年纪不是很大,日常也不怎么过度用眼,却好像得了“老花眼”一样视物模糊?
这是因为当血糖水平较高时,眼睛里的微小血管会受到损伤,控制不好还可能导致脂肪、液体和血液渗漏,造成永久性失明。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致盲的常见因素之一,每年的失明患者中有12%是糖尿病引起的。
(1)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分为增生性与非增生性。区别在于有无新生血管。早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非增生性的。
糖尿病导致微血管产生异常,使血管壁无法控制血液和视网膜物质交换。于是液体会渗漏进眼睛中的黄斑处,形成黄斑水肿。
(2)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此时眼球内血管受损严重,新的血管开始增生,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
- 这些血管很容易破损出血。
- 这些血管还会长到玻璃体中,造成玻璃体出血。
- 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会发生牵引拉视网膜脱落,造成视力严重丧失。
- 眼球血管增生还会导致眼压增高,造成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损害视力,最终失明。
(3)晶状体受损
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血糖升高后,房水渗入晶状体,导致晶状体变凸而成为近视。
血糖降低后,晶状体内水分渗出,晶状体便扁平而形成远视。
高血糖也会导致晶状体变得浑浊,形成白内障,影响视力。
(4)视神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汇聚在一起,汇聚产生的凸起就是视乳头。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眼球缺血缺氧,会产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引起视乳头水肿和视神经萎缩,严重损害视力。
控制好血糖是防止眼部并发症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生活中的这些细节:
(1)控制好血压
没错,虽然是糖尿病并发症,但也跟高血压有关。
高血糖会使血管损伤,一旦血压超标,这个损伤过程会加速。糖友们应该努力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注意:但是不建议糖友们吃洛尔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降心律的,如美托洛尔)会使器官出现信号不足的“懒政”现象。服用后,胰岛分泌胰岛素响应不及时,其他可去化血糖的器官工作不积极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2)控制好胆固醇
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和血糖有关,和胆固醇也有关。
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脂质沉积物就容易从受损的血管中渗漏出来。因此,糖尿病且血脂异常的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胆固醇,总胆固醇应低于4.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2.6mmol/L。
(3)注意以下症状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有致盲的风险,但如果患者能及时识别症状并规范治疗,是可以摆脱失明风险的。因此,糖友们要牢牢记住糖尿病眼病的症状,一旦发现要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治疗。
- 视野模糊,眼花,视力变差;
- 阅读时吃力;
- 看东西有重影;
- 眼睛发红,而且一直不褪;
- 眼部有压力感;
- 眼睛有光斑或漂浮物;
- 直线看起来是弯的。
(4)做好定期检查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散瞳检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并且在眼部出现不适后,要缩短定期检查的时间间隔,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
(5)出门佩戴太阳镜
太阳镜能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可以通过阴霾和薄云,所以哪怕是多云天气,在室外活动也要戴上100%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或是午后。
(6)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
类黄酮是一类植物色素的总称,富含类黄酮的食物也可以保护视力,通常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叶及红葡萄之中。2014年11月/ 12月发表在《糖尿病并发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吃类黄酮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降低30%。
除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外,绿叶蔬菜和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对眼睛健康大有好处。
问上医,让更多人拥有健康,让健康更简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不吝您的点赞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眼睛出现5种症状,可能患糖尿病眼病!要尽快做检查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有很多并发症的产生,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其中,有一种并发症并不被大家重视,甚至很多患者都没有意识到,就是糖尿病眼病。因为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当眼睛出现问题时,他们认为只是岁数大了,眼睛开始花了,并没有往糖尿病并发症角度考虑。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会引起的几种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患者通常会向出现视力下降、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会失明。一般来说,早期的糖尿病眼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是一旦出现症状,病情也呈现严重的趋势。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眼睛会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高血糖损害了人体的微血管,导致眼睛毛细血管壁受损,再加上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就会出现血栓,从而引发眼部疾病。一般来说,患糖尿病超过10年,一半患者会出现糖尿病眼病;超过15年,八成患者会出现糖尿病眼病。
①视力开始模糊,有眼花现象的出现;
②看东西有重影,或者产生了飞蚊症;
③眼眶发麻发胀,眼部有压力感;
④眼睛突然发红、发痒、发干;
⑤眼睛能看到光斑,或产生视物幻觉。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每年都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即便眼睛没有任何的症状,毕竟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若已经出现了上述症状,就更应该早点就医,越早治疗对眼睛的损伤越小,如果发展到晚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了。
①1型糖尿病患者,青春期过后需定期检查;
②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人;
③30岁以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人;
④30岁以上,不管患病时间多久,每年都要检查;
⑤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的糖尿病孕妇。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不可逆的损伤,所以预防很重要,如果患者能够做好每年的检查工作,并好好地控制血糖,是可以延缓眼底病变发生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