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与糖尿病(先心病和心脏病一样吗)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功能障碍。总的来说,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引起的并发症。那么,糖尿病是不是防不胜防呢?今天,咱们来聊聊糖尿病吧!
说到病,一般先从它的病因说起,那么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呢?他的病因有两个:1、遗传因素导致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占糖尿病的少部分,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所以,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那么,如何预防呢?
一、 注意饮食。这个包括这几方面:1、注意饮食,就可能引发糖尿病。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引发糖尿病,比如说含糖的果汁。美国文献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每天喝两分以上含糖果汁的人,比每个月喝一份一下含糖果汁的,患糖尿病的几率高31%。所以,注意饮食,少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这是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则。2、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尽可能不在短时间里,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比如:蜂蜜、大米、面粉、甘蔗、红糖、白糖等食物。吃饭时药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二、 多锻炼身体,少熬夜:睡眠不足,会引发激素分泌压力过大,身体会储存脂肪来应对,这样一来人的饭量会变大,这也是引发糖尿病因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论是胖或是瘦,都应要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其实运动也可很好达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您的体重已经超标,那么,减肥大计就应该提上日程。每周做3次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一小时,每隔一小时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
三、 定期体检:不仅是要预防糖尿病,还可以预防引起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应该对血糖、甘油三酯进行监控。如果测得值达正常上限或超过时,要继续做糖耐量试验,经确诊后,及早进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 吃水煮花生 :煮花生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芦醇、抗氧化剂等,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经过水加工处理后的花生营养价值高,对各类疾病都有预防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大家吃花生尽量先用水泡上一泡,早煮熟了吃,炒熟的尽量少吃,油炸花生尽量别吃,不仅对自身健康不好,而且更容易导致肥胖。
时间不会倒流,人生也不会重来,不要等到疾病发生了,再去追悔莫及,未病先防,你可以做得更好!
糖尿病前期该怎么治疗?医生:遵循3个原则,还可以恢复胰岛功能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的王琛主任医师。
糖尿病的后备军是什么?糖尿病的后备军指的是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比如说空腹血糖大于6.1,但是还没有超过期或者是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大于7.8,但是还没有超过11.1,都叫糖尿病的后备军,我们叫糖尿病前期。怎么样能够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叫胰岛素抵抗,什么叫胰岛素抵抗?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胰岛素是通过它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因为年龄大、长期高热量的饮食、肥胖少动等等原因,胰岛素受体不敏感,人体还分泌原来那些胰岛素就达不到它的作用,这就给大脑有一个信号,大脑就误认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就开始发出信号让胰岛素分泌,但是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因为受体不敏感,还起不到它的作用,所以说大脑就持续地给胰腺发信号,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久而久之一下慢慢就给耗尽了,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够,是因为它的受体不敏感,最后通过大脑的信号把胰腺给耗竭,这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这就如同一台卡车核定载重是10吨,但是我们长期装20吨跑,而且又不注意汽车的维护,油路也不清洗,发动机也不清晰,慢慢的它就跑不动了,跑不动以后我们肯定就要踩油门,结果踩还是跑不动,最后使劲踩,使劲的加压,使劲的给油门,最后把发动机耗竭是一样,这叫胰岛素抵抗。
首先第1个要减少高热量的饮食,比如说清淡饮食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
第2个要减肥,就相当于这卡车卸载似的,减轻胰腺的负担,也能够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第3个要运动,其实运动对胰岛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什么说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治疗胰岛素抵抗,所以说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清淡饮食、多运动、减重等等,慢慢可以把胰岛素抵抗性给纠正过来,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说我们改善生活方式,刚才我说的改善生活方式,三个月以后还不能纠正,糖尿病前期血糖还不能恢复,正常的话,根据指南也可以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这个药非常的好,一方面可以减少糖吸收,促进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关键是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所以说通过以上措施,清淡饮食减重运动辅助,注射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就是遗传因素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先说说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根据统计,比如说父母有一方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40%,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的家庭要高4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比普通家庭高70%。我再说说糖尿病发生的非遗传因素,比如说年龄大,另外长期的高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还有肥胖少动等等,是遗传因素与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遗传因素我们改变不了,第二年龄改变不了,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减少糖的摄入、蛋白的摄入、油脂的摄入。
第二减重也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多运动糖尿病能不能治疗以后完全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后能够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如果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运动减重也许能够恢复正常,但是许多糖尿病人是不能完全恢复的,比如说你不能改变你的基因,你也不能改变年龄。还有一个如果糖尿病病程比较长的话,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耗竭,我们讲过胰腺耗竭,胰腺的功能不行了,即使你改变了生活方式减重以后,胰腺功能也可能恢复不了。如果说糖尿病出现了并发症,比如说心、脑、肾、周围神经、视网膜等等,像这种情况,这个情况就需要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不能控制。
许多患者通过合适的用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联合的作用,长期把血糖控制正常,避免出现并发症,照样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所以说不能治愈,不能扭转,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疾病也能健康生存!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糖尿病常伴心肾并发症,预防管理须两手抓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3亿,位列世界第一,每八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而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加以重视将最终走向心衰、肾衰。
专家提醒: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把保护心、肾当作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任务。
图/视觉中国
糖尿病人的心肾并发症更可怕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5倍、心血管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1倍。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解释,糖尿病和肥胖共同存在的人群约占70%,身体内大量堆积的脂肪,不仅会引起胰岛素抵抗,造成病情恶化,过剩的能量还会在代谢过程中大大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使糖尿病病人本已累及最严重的两个器官雪上加霜。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不注重肥胖控制,久而久之,心、肾越来越不堪重负,最后心衰、肾衰就会发生。
“糖尿病人的心肾并发症与非糖尿病人的心肾疾病有极大的不同。邹大进教授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增高是前锋,先破坏血管内皮,胆固醇随后攻城略地,在血管形成斑块,因此,高血糖会使胆固醇的危险性加倍。
同理,高血糖会将高血压对血管的攻击性增强两到三倍,糖尿病让所有对心血管有害的因素都变得更加危险。同时,心脏功能减退和肾脏功能减退两者之间还会相互影响,一旦发生了慢性肾功能不全,就会加重心肌梗死的风险,一旦肾衰,心脏的负荷就更加严重,继而导致心衰。
许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感觉到症状,没能形成对心肾并发症的警惕,殊不知三至五年后,心脏、肾脏负荷带来的长期影响就会显现。
科学管理糖尿病,让心、肾经久不“衰”糖尿病人的心肾并发症危害巨大,必须坚持对糖尿病的科学管理,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管控。对于高危糖尿病患者,即有两个或以上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又吸烟,要更加注意科学管理,坚持治疗,同时改变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
首先,糖尿病人要密切监测血糖。除大多患者已知的饭前、饭后两小时自查血糖外,对血糖的波动性的监测也是一种有效策略,邹大进教授提醒“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时间比单次的血糖浓度更能体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否良好。如果血糖浓度正常的时间大于90%,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就非常低。”
其次,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尿常规以及微量白蛋白尿。当尿液中出现大量且持久的泡沫,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是否出现了肾功能损伤。
同时,药物对于血糖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遵医嘱坚持服用,不能随意停药或加减剂量。此外,药物治疗和危险因素管控要两手抓,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
智慧购药,方便糖尿病患者坚持用药如今去医院配药已经不是获取药物的唯一方式了,若因为现实原因无法赴院,可以凭处方通过网络购药。
对于工作繁忙,没时间去医院开药的糖尿病患者,邹大进教授也给出了建议:“对血糖控制比较平稳的患者,可以凭处方就近在家附近的药店或是在正规网上药店购药,保证服药的连续性。但血糖控制还不理想的患者仍需要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疫情之后,线上问诊和线上购药变得更加普及,也为更多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带来便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规范治疗很重要,而凭处方线上购药既方便了患者自身,也为一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年轻人打开了关爱父母的方便之门,可以及时为需要用药的家人提供帮助。
同时,糖尿病患者家属也应时常关注患者的服药、检查情况,提醒患者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坚持用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