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数学题糖尿病(糖尿病公式表)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防心血管病有个风险计算器

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了最新版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强调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性,并首次在糖尿病管理中推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评估计算器。

ASCVD风险计算器是通常评估ASCVD 10年以上风险的有用的工具,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筛查一次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ASCVD风险计算器可通过输入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综合指标数据,借助数学模型,计算出10年后个人ASCVD的发病风险。不同的种族,评估工具及采纳的危险分层标准稍有不同,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测算。如果能够知道糖尿病患者10年后罹患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同时也有助于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ASCVD的发生概率。

同时,此次新版ADA指南向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推荐将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血糖管理的一部分;若SGLT-2抑制剂禁忌或不合适,可考虑应用已证实可降低慢性肾病(CKD)进展风险的GLP-1受体激动剂。

早在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和2018中国心衰指南已推荐SGLT-2抑制剂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或心衰高风险患者的一级预防。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主要通过在肾脏阻止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糖从尿中排出来降低血糖,SGLT-2抑制剂低血糖风险小,可以在糖尿病的任何阶段使用,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具有渗透利尿、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通过降低尿酸水平,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体重,调节血流动力学等多种作用机制协同改善心血管风险相关因素,并最终使患者心肾获益。目前,在中国上市的SGLT-2抑制剂有达格列净。

不过,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的是,SGLT-2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增加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感染的机会,使用者应注意每日清洁外阴,多饮水及排尿;在使用SGLT-2类药物时,即便血糖不高也可能发生酮症,应避免过量酒精摄入和生酮饮食(如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SGLT-2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依赖一定水平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要求eGFRgt;60或45ml/(min.1.73m2),治疗过程中每年至少监测 一次监测肾功能;在绝经后妇女或骨质疏松等骨折高风险人群中谨慎应用。

1分钟做道数学题,就知道你和癌症距离有多近!

胖和很多病都捆在一起,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其实,胖和癌症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错!胖也是致癌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会增加13种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未来10年,肥胖会超过吸烟,成为第一大致癌因素。而国外的一项研究更是发现,肥胖还会增加癌症复发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近24万名癌症幸存者进行了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身体质量指数(BMI 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数)超过30的肥胖男性,他们癌症复发的风险要比那些BMI在正常范围(18.5至24.9)的男性要高很多。这个研究同样也提醒那些没有患上癌症的朋友们,BMI依然是风险因素。

举个例子,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如果他的身高是1.75米,那么BMI指数是多少呢?

70kg ÷ (1.75×1.75) =22.86

对,就是22.86,还算安全范围之内!

大家要注意的是,最常见的继发性癌症包括结直肠癌、肝癌、胆道(从肝向十二指肠运送胆汁的管道)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

肥胖为何会增加癌症风险?

身体脂肪过多会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而身体的慢性炎症会刺激肿瘤的生长。更重要的是,当身体脂肪过多的时候,体内激素水平必然较高,如胰岛素、雌激素等,这些激素的激增也会促进癌细胞的发展。

因此,肥胖会增加第一次患上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癌症复发的风险。因此对于癌症治愈者来说,保持健康的体重显得尤为重要,能够预防新发癌症。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有一条“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这也是癌症患者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所以无论是健康人还是从癌症中幸存下来的人,都应该做到这一条。争取保持正常体重,如果超重,就要在医生监督下减肥。

指导专家:沈宁,沈式女科第20代传人,著名中医学家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BTV《养生堂》栏目重要嘉宾,著有代表作品《沈式女科600年:女人会养不会老》。

HAPPY营养与健康

壹号专家(微信ID:yihaojiankang)旗下大众营养与健康频道

血糖波动危害大!教你3个公式,轻松算血糖值~你学会了没

指导专家

李玉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医师


你知道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日前发布啦~

共识有两大亮点:
  • 一是,用自我指尖血糖监测也可以评估血糖波动;

  • 二是,建议使用降低餐后血糖能力强、低血糖风险小的药物来管理血糖波动。

下面小编就来给你说说这两大亮点~


7个血糖值评估血糖波动

计算血糖波动的原因

血糖波动对糖友的危害很大,最严重的就是低血糖造成的昏迷,很有可能导致糖友丧失生命

另外,长期的血糖忽高忽低,会造成炎症反应,引起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使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提前发生和增多

公识推荐测7个时间点血糖

共识推荐,糖友可以在一天内的7个时间点自我监测血糖,分别是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夜间的血糖,然后通过以下三个公式计算自己的血糖波动:

  • 1、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早餐后2小时血糖值-早餐前血糖值) (午餐后2小时血糖值-午餐前血糖值) (晚餐后2小时血糖值-晚餐前血糖值)]/3,当PPGE<2.2mmol/L时则是正常的。

  • 2、日内最大与最小血糖值之差(LAGE)=一天内最大的血糖值-一天内最小的血糖值,当LAGE<4.4mmol/L时正常的。

  • 3、日内多点血糖的标准差(SDBG)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一天中7个时间点的血糖平均值,再用7个时间点分别减去平均值,平方后再分别相加,得出值再除以6,得出的值最后一步再用数学上的开方。当SDBGD<2.0mmol/L是正常的。


选择药物也有技巧

除了计算血糖自己的血糖波动,共识也提示糖友,引起血糖波动的两个重要原因是餐后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所以,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选择“降低餐后血糖能力强、低血糖风险小”的药物

比如说,

常见的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都符合这类条件,与胰岛素相比可以更好的帮助糖友控制血糖,但是要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运用药物。


小编提示:

对于胰岛功能弱的多数1型糖友、肝肾功能不良、年龄偏大的老年人以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都是血糖波动的高危人群,要时刻警惕血糖波动对身体的伤害;

日常生活中注意少食多餐,摄入足够的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平时运动之前要注意监测血糖,比起激烈的运动更适合散步、太极拳这类较为平缓的锻炼方式


本文由本报记者孙欢采写

本期编辑:圆圆、小超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搜索、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糖来糖往”(jksb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