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脚掉皮吗(糖尿病脚掉皮对人有害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心脏病、肺癌,脚上都有异常信号,你注意到了么?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没有多少人会经常去观察自己的脚,尤其是脚经常穿着鞋子,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脚部的一些变化,通常也是身体疾病的某些信号。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脚部出现的异常信号。

特别是,如果你的脚上出现下面这4个信号,要提防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1、脚部伤口不会愈合:小心糖尿病

如果脚上出现伤口,且一直不会愈合,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由于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使血管发生病变并堵塞,从而导致血液无法到达脚部。因此,脚部会由于缺少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导致伤口总也不能愈合。

2、趾甲下有微小红线:小心心脏衰竭

如果脚指甲下面出现红线,可能是裂片出血的情况,也就是脚指甲下的毛细血管破裂。这与心内膜炎或者心脏内层的感染有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因此,如果你发现脚趾甲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毫无原因地出现了红线,一定要及时就医。

3、脚部总是干裂、掉皮:小心甲状腺疾病

当体内的甲状腺出现异常的时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激素主要是用来调节血压、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控制代谢等。一旦甲状腺出问题,就会让皮肤非常干燥。尤其是脚部,常常会出现干裂的症状,这种情况即使是涂润肤露也无济于事。

4、脚趾甲变大:小心肺癌或心脏病

当你出现杵状指的时候不要大意,这很可能是肺癌或心脏病的迹象。出现杵状指的脚趾会变得又圆又宽,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流向脚趾尖的血流量增加的缘故。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肺癌或者心脏病会使血管的阻力发生变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易患“脚气”?掌握这几点正确治疗

脚气,这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糖尿病患者是高危人群。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脚气,血糖水平越高,真菌感染的风险就越严重,治疗起来就越困难。脚气是皮肤癣菌导致的,潮湿高温环境下正适合癣菌滋生,进而诱发或加重脚气。糖尿病患者脚气没有正确处理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足,甚至最终只能面临着截肢,所以应正确治疗脚气。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治疗脚气?

1保持血糖稳定  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把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样能提高皮肤屏障作用,降低癣菌感染风险。

2不能用手抓挠  不少患者因为瘙痒而不自觉的用手抓挠,若指甲中正好携带真菌,就会传染到身体某部位,从而导致体癣、股癣、手癣和灰指甲等,甚至引发顽固皮肤病。也有部分患者可并发细菌感染,进而造成丹毒、淋巴结炎以及淋巴管炎,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从而威胁生命。

3不能擅自涂抹药物  大部分抗真菌药能治疗脚气,不过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弱,治疗脚气时谨慎选择含激素成分的药膏或激素类药膏,激素非但无法杀灭细菌,反而促进真菌繁殖。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抗生素,能更好的杀灭真菌。有些洗剂用完后可能会导致足部脱皮,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4穿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  首先宽松、舒适又透气性较好的鞋子,袜子选择纯棉质地的,鞋子大小合适,不能穿高跟鞋和尖头鞋;注意脚部卫生,每天睡觉前仔细观察双脚,看看有没有出现溃疡和伤口;一旦出现足癣感染迹象,还需及早就医。

对于一般人来说,患有脚气后可自行购买药膏缓解。不过糖尿病患者应谨慎,因为他们常常伴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脚皮肤的小破损或癣病可能会发展成慢性溃疡,严重时可造成坏疽,最终只能面临着截肢,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脚清洁和卫生,洗脚水温控制在37℃左右,以免水温太高而烫伤肌肤;每次洗完脚后及时用柔软的毛巾擦干,不能用太粗糙的粗布用力摩擦,不然会导致皮肤擦伤。检查每天检查脚跟、脚底和脚趾缝,看看有没有裂口、擦伤和溃破,只要有任何异常应及时处理。

脚部出现这5种异常,可能是疾病的苗头,值得留意

可以说脚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脚上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以及重要穴位。当脚上出现异常表现时需警惕疾病信号,做好生活护理,不妨来了解一下。

需要警惕脚哪些异常表现?

1、脚干裂脱皮

冬季天气干燥,脚部皮肤表层会开裂,就如同鱼鳞一般而且瘙痒,这种情况不必太担心,多喝水,适当的吃蔬菜水果,注意饮食上的多元化。每次洗完脚之后及时涂抹润肤乳。另外也需要警惕真菌感染,不仅会出现脚裂,同时伴随着皮肤瘙痒及水泡,需涂抹抗真菌药物。

2、脚抽筋

脚抽筋除了和缺钙有关外,也可能是血管性疾病,比如静脉曲张、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血栓等,导致血液循环不流畅,下肢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而引起脚抽筋。多吃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海藻类。若是脚频繁抽筋需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3、脚臭

在脚部分布着大量的小汗腺,一般小汗腺分泌的汗液没有任何气味。但汗液多的情况下,脚会一直浸泡在汗液中,再加上受到细菌分解,从而产生特殊气味。若有严重的脚臭,应去皮肤科做检查,看看有没有真菌或者细菌感染。要保持脚的清洁和卫生,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勤换鞋子和袜子。调节好情绪,期间不能重口味的食物。

4、脚冰冷

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气温低时会让全身血管收缩,而且会减弱血液回流能力,从而引起手脚冰凉。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手脚冰凉是肾阳虚的表现。另外血液循环不流畅以及甲状腺功能不足也会引起手脚冰凉。平时要多泡泡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多吃具有温补功效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人参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多参加体育锻炼。

5、脚趾甲变厚变黄

脚趾甲变厚提示患上了灰指甲,是受到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另外免疫系统异常、循环异常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脚趾甲变厚发黄。注意局部清洁和卫生,保持脚部通气干燥。

温馨提示

平时保护好双脚,睡觉前使用热水泡泡脚。泡脚水里加入适量的艾叶,能通经络以及祛寒,能缓解痛经以及怕冷问题。另外也可以对脚底穴位按摩,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增强五脏六腑功能,同时也能补中益气,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