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父亲糖尿病不控制(女儿得糖尿病,爸爸不想活了)

重庆青年报 0
文章目录:

儿子患先天心脏病,糖尿病父亲放弃治疗,母亲坚决不同意

泽佑患有先天复杂性心脏病。出生仅36天,妈妈便带着孩子在北京阜外医院做了第一次开胸根治手术,手术比较成功。但仅维持了两年,在2018年小泽佑的复查报告显示左右心脏梗阻、血流不畅,于是又进行了两次开胸,植入永久起搏器。

爸爸患有糖尿病,重压之下决定放弃对孩子的治疗。但妈妈坚决不同意,表示无论如何,也要救儿子。

爸爸表示:“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父母年龄大了,再加上生病,还有一个闺女。再治下去会把整个家庭拖垮,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医生介绍道:“这个孩子真的很可怜,从出生到现在一次儿童节都没有过过。他目前这个病确实很重,治疗难度也非常大,但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建议家属放弃治疗。”

妈妈说:“只要还有治愈的希望,我就会一直给我儿子治下去,决不放弃。”

小编在这里想说:其实父母双方的选择都没有错,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很多人会抨击父亲,觉得父亲薄情寡义,但其实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首要任务就是支撑起这个家。父亲是从理性的角度看问题,如果砸锅卖铁倾尽所有去救孩子,最后没有成功,家也散了,那才是最坏的结果。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留下你的看法吧!

(实习编辑:蓉蓉酱)

来源:梨沸点视频

(编辑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与本报社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重庆青年报

有线索请私信或联系记者(vx:shierjun_)

重庆青年报社已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资质。

本报社法律顾问单位:

北京鑫诺(重庆)律师事务所;重庆恩德律师事务所

粉丝法律咨询热线:13206229153

亲人有糖尿病,我劝他少吃甜的,但他不听,怎么办?

1. 越是亲密的人,往往更难平静地沟通生活日常。要想和父母良好沟通,就需要特别的沟通技巧,如果是沟通疾病相关的问题,还需要相关的知识。

2. 不要说“不做什么”,而要说“做什么更好”。比如“我不要吃甜食”就不好,更好的说法是“我想吃鸡肉丸”。“不要”这个词传递的是一种“不认同”。没人喜欢被质疑。

更有效的方式是:告诉你父亲,你喜欢吃什么、你想要什么、你希望他做什么。用这种引导型的表达,既传递了你的期望,又避免了猜错的烦恼,双方都开心。

3. 你还可以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要求。在快回家之前,选好你想吃的东西告诉父亲,并说清份量。比如“我想吃炸春卷,但比较油,所以别太多,一盘十个就好”。

这样既温和又可以防止父亲准备过多零食。父母亲对常年在外、偶尔回家的孩子的爱,大多比较浓厚,总希望给足,过量准备其实是不知道孩子需要多少。

4. 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行为,但你要接受他的心意。记不记得明智的领导经常会对送礼的人说“心意我全领了,这个东西嘛你还是带回去。实在不行啊,要么我收下这一块糕点意思一下。”

哪怕你不喜欢吃甜食,你也可以回应父亲对你的关心:“爸,你买这么多零食,是想让我吃个够,甜个够吧。”

5. 和父亲沟通糖尿病问题,你也需要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比如得到王立铭老师的《给忙碌者的糖尿病医学课》,你了解得越多,你能帮助到父亲的也就越多。

6. 你需要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科学的认知分享给父亲,让父亲提高爱护自己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点评下食物的升糖指数(GI),比如“爸,糙米饭虽然硬些,但也更健康,下次煮饭少点白米,多点糙米吧”。

家族群中要是有比较开明、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成员,也可以在群里分享、讨论,比如“大伯,您上次好奇有糖尿能不能吃碳水,我刚好看到了这篇,来分享下”。

7. 你可以列出一个清单,把“吃不吃”的单选题,变成“吃哪些”的多选题。对于食品中包含的材料成分、营养结构等知识,你肯定比父亲了解得更多、更详细。有了清单,父亲就能有更多选择,自然就不用盯着那些不健康的食品了。

8. 你若真心地担心一个人、关心一个人,想要让对方做出改变,你就要学会“降维交流”。所谓降维交流,就是放下你的高姿态,去接纳、去包容;哪怕你十分不认同,也依旧能心平气和地交流。

有些人采用深呼吸安抚情绪,但实际效果因人而异,还不如在内心默念:“父亲的初衷是爱和关心,他只是不会表达”,这样默念十几次,本着父亲对自己好的发心,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

9. 降维沟通是英国戏剧家基丝·约翰斯通的《即兴》一书里面的概念,得到已经上架了电子书,听书里面也有解读,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转自得到锦囊

老爸得了糖尿病,这辈子是不是完蛋了

大家好,我是多多姐~

多姐每次和小伙伴出去约饭的时候,总有几个小姐姐不吃主食。

慢慢地,不吃主食成为了主流。多姐碍于面子,有时候想吃也跟着不吃。

看来大家对自己的身材都要求挺高哦,多姐自然也不能落下呀。

但是,有的时候真的不是矫情,有一类人就需要严格控制主食,因为像米饭一类就是淀粉,而淀粉主要是糖分。

甚至,会看到某位名人会为了控制摄入糖分而选择切胃。

这种对糖分较高的食物敬而远之的人,就是糖尿病人。

糖尿病别名消渴症,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没有治愈的方法。

也就是说,一旦得病,需要终生治疗。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足足有1.298亿的人患有糖尿病。

在这1.298亿人里面,至少有400万人,在18岁-29岁之间;有1300万人,在30岁-39岁之间。

有的可能像多姐这样,是在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有的或者是准备结婚、准备生子,憧憬着更美好明天的一群年轻人。

但却在悄无声息之中,被糖尿病毁掉了下半生。

糖尿病改变的不仅仅是饮食,而是生活的质量。

当病情发展到靠控制饮食也不能稳定血糖的时候,就需要吃“降糖药”了。

拿现在最常见的二甲双胍来说,这种药吃了后,恶心、呕吐、腹泻这样的副作用,时常会发生。

而且,药物用的时间久了,你也就再也离不开了。从两粒到四粒,一种到两种……

对情况严重的糖尿病人来说,打胰岛素是必经之路。

给自己打针,像极了电影中的场景,会被人误解为在吸毒,平白无故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

这不是笑话,而是北京应急总医院一名医生遇到的真实案例。

这些如果都不算什么的话,那么还有一种危及生命的痛苦,是无法承受的,那就是糖尿病并发症,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虽然糖尿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糖环境,全身的血管就会受到损伤。

进而会诱发失明、截肢、肾功能衰竭,或者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有死亡风险的疾病。

据IDF的数据,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人数达到84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癌症!

要知道,素有“癌症第一杀手”的肺癌每年在我国造成的死亡人数是60万人左右。

对于糖尿病人,这种纠缠一生的死亡威胁,能让生活失去一切色彩,整个人都变得消沉。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如果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显著提高,因此更要早期预防。

除了预防之外,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想到买一份保险。不过保险公司对糖尿病的核保非常严格,通常分为两种情况: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

核保结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 投保人属于糖尿病前期,没有出现肝脏损伤和并发症,那么购买保险时可能需要加费承保。

● 如果投保人属于糖尿病阶段的患者,那么基本买不到保险了。

● 妊娠期糖尿病人,在产后血糖恢复正常的话,是可以按照标准体承保的。

对应投保险种可以对照下表:

(点击查看大图)

因为防癌险和意外险的健康告知相对宽松,糖尿病人群也可以投保。

不过其他保险,对糖尿病患者都不太友好。

这里多姐给出几款产品的投保建议:

1)标准重疾险:达尔文核版

这款产品的核保相对比较宽松。大家可以回看这篇文章:

☞传送门:达尔文重疾险易核版值得买吗?会是慢性病患者的福音吗?

像Ⅱ型糖尿病,进入智能核保之后,会对被保险人的年龄、血糖、是否有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一一询问,符合要求的话,就能加费承保。

不过,加费的比例比较多,大概在40%左右。

这款产品的缺陷是只能20年缴费,不能分30年缴费,所以保费会有一定的压力,适合预算充足的小伙伴。

2)定期寿险:华贵大麦2021定寿

这款产品的优点是健康告知仅3条,承保的概率比较高。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常被拒保的疾病,也能保,包括Ⅱ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高血压、甲状腺癌。

同时,最高保额达到300万,投保规则灵活,还提供定期寿险转换权、终身寿险转换等权益,如转换为它的兄弟定寿产品 大麦全能保 ,Ⅱ型糖尿病的核保同样宽松,不过费率会更高一点。

3)防癌险:阳光神农父母6年期

市面上的大部分防癌险,糖尿病患者是可以买的。

不过,防癌险不该是首选,只能算“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多姐建议的防癌险是这款阳光人寿的神农父母6年期癌症医疗险。

很多人都可能会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远。

如果你有这个想法,那么有一个数据你必须知道:有50.1%的成年人,都处于糖尿病前期。

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的血糖指标已超出正常标准,却又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实,这些人的胰脏已经出现了损伤,血糖调节的功能已经出现了下降。

而保险只作为一个保障工具,并不能为糖尿病人解决根本问题。

要对抗糖尿病,关键还是得靠我们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比买保险更重要。

多姐给大家两个建议:

①每年做两次血糖检测。最好是去医院,当然也可以自己用血糖仪检测

②趁着还健康,多爱惜自己的身体。糖尿病和不规律的日常作息和饮食习惯,暴饮暴食、运动不足直接相关。

最后祝大家都健健康康~

如您有任何保险相关问题,可在线咨询多姐哦~比心

如果对★如何给自己配置保险★有任何疑问

或有其他保险相关问题咨询

来cue多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