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哲学糖尿病(医学糖尿病)
年轻人做好这几件事,轻松远离糖尿病
【栏目简介】《健康情报局》是由光明网独家出品的大健康科普节目。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的“健康中国创新栏目”,并受邀加入“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为该联盟目前唯一的中央媒体栏目成员,并设立三个子板块,多角度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宣传科学就医理念,推荐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目前总播放量2.1亿次。
【本期嘉宾】王执礼 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
1987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现为天津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5 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研究生医学院,获医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国际学术权威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39 篇论文或摘要,其中六项科研成果为世界首创。
【主要职务】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科研成果】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胰岛动态分泌神经内分泌肽 -Y(Neuropeptide Y,NPY), 证明了多种内源性内分泌调节肽,如:胰高糖素样多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 GLP-1)、神经内分泌肽 -Y(Neuropeptide Y,NPY);胰岛淀粉样多肽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IAPP)、甘丙肽 (Galanin)、瘦素 (Leptin) 对胰岛细胞的调控作用,先后多次发表在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CI),Diabetes,Endocrinology,Molecular Endocrinology,J Endocrinology,Diabetologia 等世界著名医学内分泌、糖尿病专业领域学术期刊杂志。
美国《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CI) 在全文发表王执礼博士关于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GLP-1) 对胰岛细胞调控作用研究的论文同时,在杂志首页发表了编辑部的评论文章,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开辟了用生物肽治疗糖尿病的崭新途径”,“是研究治疗糖尿病的重大突破”。
【本期记者:沈甜 摄像/剪辑:孙鹏宇】
哲学中医 | 1型糖尿病并发多症,哲学中医动定护航中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引言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性因素或不明原因所致患者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的一类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比较,1型糖尿病典型特点是年轻发病(<20岁)、发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或以酮症/酸中毒起病,C肽水平低下并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血糖脆性大、易波动等。患者常常在发病后5年逐渐出现神经、血管慢性并发症,可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肢体麻木、下肢溃烂、尿潴留等。因多为年轻患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等,该病俨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1型糖尿病患病率虽不及2型糖尿病,但在我国因人口基数大,是不可忽视的病患群体。范冠杰教授基于哲学中医学术思想,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遵循胰岛素治疗为基础,运用中药帮助患者降低血糖波动、治疗并发症、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案例举隅
林某某,女,30岁,1型糖尿病病史22年。
【初诊】2022年10月21日。患者自诉8岁时诊断为1型糖尿病,病程长达22年,从发病起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后逐渐出现视力模糊下降、小便淋漓不尽、漏尿等,曾外院诊断为视神经萎缩,神经源性膀胱,目前需留置尿管。近期患者血糖忽高忽低,高时可达20mmol/l,且频发低血糖,同时因血糖波动导致严重失眠。视力呈进行性下降导致无法正常阅读手机中文字,以及因长期留置尿管随身携带尿袋,严重影响到林小姐的生活质量。22年的病程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位坚强的1型糖尿病患者,但也能感受到患者背后的焦虑与无助。
症见:精神状态尚可,睡眠差,弱视,留置尿管,尿道不适感,大便尚调,月经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紧。
完善相关检查:糖化血红蛋白7.6%,空腹血糖8.71mmol/L,空腹C肽:0.04ng/ml。
西医诊断:1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
中医诊断:消渴。
辨证:湿热困遏,瘀血阻络。
治法:清利湿热,活血祛瘀。
方药:苍术10g,关黄柏5g,薏苡仁30g,车前草30g,茵陈30g,布渣叶15g,丹参30g,连翘15g,甘草5g,川芎10g,莪术10g,山楂15g。
医嘱: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西药维持目前胰岛素治疗方案。
【二诊】2023年1月5日。服药后血糖已相对稳定,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6~9.9mmol/L,未再发生低血糖。睡眠改善,视物模糊较前改善,少许尿道不适感。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沉紧。前方加金钱草15g,白茅根10g,淡竹叶10g。服药方法同前。胰岛素剂量总量由45iu下调至40iu。
【三诊】2023年2月2日。血糖控制平稳,空腹血糖5.2~6.8mmol/L,餐后6.3~8.7mmol/L,患者自行下调胰岛素剂量。自觉视力明显改善,重影减少,现可轻松查看手机;睡眠恢复正常;尿道不适症状消失。前方去金钱草、白茅根、淡竹叶,加青葙子10g,木贼10g。
【四诊】2023年3月30日。患者血糖、视力、睡眠、泌尿系症状均得明显改善、大部分症状消失而满心欢喜来到诊室复诊调整用药,并表示对生活又多了一份信心与勇气。
按语
范冠杰教授在治疗本例患者过程中,诊疗思维、目标、用药等很好地回答和启发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
一、中西医治疗谁为先
范冠杰教授在哲学中医思想指导下,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客观看待问题、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原则之一。每个疾病有自身特点和发病规律,客观认识并遵循规律是准确处理临床问题的基础。在临床中,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常常面对治疗方式选择问题,如应该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范冠杰教授认为要认清疾病的本质,即发病的核心问题,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与选择。一些患者就诊时在诊桌上陈列一堆平素所服用的西药,而范教授可能对患者医嘱是“西药可以全停,积极配合,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完全可以搞定啦”。本案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导致糖尿病,当以补充胰岛素为基础治疗,但面对患者血糖波动大、并发症进展、症状,中药可发挥保驾护航之力。
二、坚持人本主义,注重患者感受与生活质量
治病需回归到病人本身,注重患者感受、生活质量。在糖尿病诊疗中,范冠杰教授认为,不应仅以血糖数值为目标,更应关注疾病给患者的影响,如当前症状、远期并发症,以及诊疗方案是否给患者带来不便等。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度,立足于人本的诊疗方案,不仅可提升依从性,更有事半功倍之效。范教授不仅关注疾病与症状,更觉察到低血糖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失眠所致的焦躁,视物不清、尿道不适带来生活不便。
三、用药以“准”“简”
用药要准,才能简。而准、简的前提是对核心病机的把握。病证同治或辨证论治均是以核心病机为基础。本案患者核心病机是气血运行失调。气机失调主因是湿热困遏三焦,气机升降、津液输布失常,清阳不升无以濡养脏腑官窍,浊阴不降湿浊内生、蕴而化热,故见血糖波动、失眠、视物不清加重、尿道不适。血行受阻是因患者消渴日久,气血脏腑功能失调,久病多瘀阻络,进而发展为消渴目病、消渴筋痹等。故治疗原则以通利三焦血脉为准,以清利湿热,活血祛瘀为法。以布渣叶、薏苡仁、苍术、关黄柏、车前草、茵陈清热祛湿消积、通畅三焦而助开气血津液之道。借连翘清热之功以助分泄邪热之势。川芎、莪术、山楂行气活血祛瘀,助精微通达末梢筋脉以发挥濡养之效。在后续二诊、三诊复诊时,仍抓住核心病机,综合而又有序地解决患者血糖波动、失眠、尿道不适、视力进行性下降等问题,在1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中保驾护航,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助其重获生活的信心。
哲学中医 | 瘙痒反复苦难忍,序贯治疗解病忧
哲学中医 | 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巧变脸
“哲学中医”让中医重拾神韵
医学指导:
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上午(07:30-10:30)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55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李安香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哲学中医 | “见微知著治消渴,中药缓解糖稳常”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引言
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代谢性疾病之一。近30年以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糖尿病带来的健康负担是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大挑战,目前迫切需要实施干预措施,延缓、阻止增长态势。近几年2型糖尿病的“缓解”已经成为目前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病理变化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若早期及时干预,尽早控制血糖,有一定机率实现糖尿病缓解。范冠杰教授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王永炎院士与伤寒大家熊曼琪教授,学术渊源可追溯至施今墨、秦伯未及祝谌予等近现代名医大家。范冠杰教授深耕中医治疗糖尿病领域三十余年,开创性提出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辨治,采用纯中医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异常患者,实现临床缓解,造福广大患者。现分享范冠杰教授纯中医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例,以抛砖引玉,交流学习。
案例举隅
患者男,24岁,2023年1月3日初诊。
【初诊】
患者2022年12月8月体检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血糖(0h、1h、2h):8.85mmol/L、18.79mmol/L、18.92mmol/L;胰岛素(0h、1h、2h):11.11μU/ml、40.57μU/ml、26.72μU/ml;糖化血红蛋白:8.0%;自免糖尿病2项未见明显异常。少许多饮多尿、稍倦怠,余无特殊不适;身高:173cm,体重:70kg。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沉紧。
中医诊断:消渴(湿热瘀阻)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中医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活血
中医处方:苍术10g,黄柏5g,薏苡仁30g,车前草30g,绵茵陈30g,布渣叶30g,山楂15g,丹参30g,川芎10g,莪术10g,生地黄15g,葛根30g,虎杖30g,甘草5g
调摄处理:纯中医治疗;中药多煎,代茶饮;控制饮食,运动减重;定期复诊。
【二诊】2023年2月7日
自测血糖:空腹血糖7.4mmol/L,餐后:8.1-13.5mmol/L,睡前:7.1mmol/L。多饮多尿缓解,精神好转;体重:68kg。舌色红,舌尖厚苔已退,而以根部黄厚腻为主,脉弦紧。考虑湿浊渐化,热邪炃张。故去布渣叶,加连翘15g以清透邪热,并倍加黄柏至10g。血糖控制较前改善,继续维持纯中医治疗,无需加用降糖西药。
【三诊】2023年3月7日
自测血糖: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6.3-8.5mmol/L,睡前:6.7mmol/L。自诉近两周饮食不节,余无特殊不适;体重:66.5kg。舌红,舌黄厚腻,脉弦滑。
近半月食积不运,生湿化热,故继续加量黄柏至15g以清利湿热;加山楂30g、布渣叶30g、麦芽15g以消食导滞配合紫苏梗10g以理气消滞;荷叶10g、佩兰10g以运脾化浊;因血瘀已消,血热外转气分,去丹参、川芎、生地黄以免耗血伤正,凉血损气。血糖控制进一步改善,可继续维持纯中医治疗。
【四诊】2023年4月25日
自测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6.6-12.0mmol/L,睡前:5.0mmol/L。余无特殊不适;体重:64kg。舌淡红,舌黄腻,脉滑。
血糖进一步改善,空腹血糖已降至正常范围。舌红已退,热邪渐清,余湿留恋。减少黄柏用量至10g,去葛根与连翘以免寒凉伤正;并加山药15g以益气健脾,固护中土。继续维持纯中医治疗。
【五诊】2023年5月9日
2023年5月5日复查空腹血糖(静脉血):6.27mmol/L,空腹胰岛素:8.18μU/ml,糖化血红白蛋白:6.5%。无特殊不适;体重:64kg。舌红,苔干,全舌腻苔基本消退,仅残留舌中根部黄厚腻苔,脉弦滑。
糖化血红蛋白较前明显下降,血糖改善,提示中医治疗有效,效不变方,守法同前。舌红苔干,为湿浊开化,津液未复,加之苦燥伤津所致,因此加金银花15g、芦根15g以清燥热,生津液,另加生地黄15g养阴生津,固护营阴。
按语
典型消渴病以“三多一少”为主要临床表现,传统根据其症状侧重而有上、中、下消之分。但今之消渴,并非均以“三多一少”之症来诊。患者可因体检发现血糖之异常来诊,或并无典型症状。医生往往仅有舌脉可供参考。因此,如何以检查结果配合舌脉等寥寥数个可用因素进行辨证处方,是当代中医医师亟需解决的临床困境。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主张运用多维度、多层面、立体的动态视角去观察、辨析、把握与干预复杂的生命现象。《易说·系辞》云:“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动静、阴阳是相对的状态,保持着永恒无尽的运动。疾病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证候是整体恒动的,反映疾病进程的不同阶段。但同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证的创新,实质是在寻求疾病内在病机与病症外部表现出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平衡点。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的临床论治中,以病机为核心进行辨证治疗,将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判断,在遣方用药中更是将疾病内在核心病机的“定”与疾病动态变化进展的“动”进行完美结合,紧扣疾病的病机,善于在早期觉察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施用疗效久经临床验证、配伍相对稳定的“药串”,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试以本病为例,苔黄厚腻,此为湿热蕴结之证素;舌暗红,脉沉紧,此为瘀热互结之证素。故以清热利湿药串(苍术、黄柏、薏苡仁、车前草、绵茵陈)配合凉血活血药串(丹参、川芎、莪术、生地黄)构成本病的基本方,并以此为依据适当加减用药,从而平衡上下,合调阴阳;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谨慎用药,见微知著,最终气血得通,诸病皆消。此外,关于本病的疗效评价,范冠杰教授认为,中医药完全有能力改善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本患者自初诊以降,始终维持纯中药治疗。治疗期间,血糖与糖化血红白蛋白等客观指标稳中向好,逐步改善,尤其是糖化血红白蛋白在范冠杰教授的治疗下成功将至6.5%,降低幅度之大,是纯中药降糖强而有力的证据支持。最后,初诊时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4.37,表明该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符合新发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而在四个月的纯中药治疗后,HOMA-IR成功降至2.28,表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明显好转,这也是范冠杰教授所创“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用于降糖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哲学中医 | 癫痫难寻医,动定序贯疗效奇
哲学中医 | 动中循定律,序贯治胃炎
哲学中医 | 1型糖尿病并发多症,哲学中医动定护航中
医学指导:
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上午(07:30-10:30)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55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王献哲 曹泽标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