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腿粗吗(糖尿病人腿粗)

纵览新闻 0
文章目录:

大腿粗患糖尿病风险小

多少人做梦都想甩掉自己的“大粗腿”,但印度媒体近日刊登其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大腿粗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小。研究人员着重对比了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腰围、大腿围等数据后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腿围明显比非糖尿病患者小,而腰围却比后者大。具体来说,腰腿比(WTR,腰围与大腿围之比)2.3可作为糖尿病的高风险的分水岭。当腰腿比小于2.3时,通常可以将其排除出高危人群。

这么看来,“大粗腿”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你的腰不能粗哦!

(@健康时报 燕赵都市报官方微信

糖友腿粗,高血压风险低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苏 青

本报实习记者 严立新

糖友知道,除了控糖也要控血压,因为糖尿病和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但什么样的糖友血压容易高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大腿围粗可以明显降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该研究纳入了9520名40岁以上的人,根据其大腿围分成3档。结果显示,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与血压正常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大腿围明显偏小。与大腿围最细组(男性大腿围≤51.2厘米,女性大腿围≤50.7厘米)相比,大腿围最粗组(男性大腿围≥55.3厘米,女性大腿围≥54.4厘米)中的超重者高血压风险降低32%,肥胖者高血压风险降低49%。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大腿围与高血压的负相关更为显著。也就是说,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大腿相对较细,更应警惕高血压的发生。

“大腿的粗细能够影响高血压的风险,可能与皮下脂肪和骨骼肌的含量有关。”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青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道。皮下脂肪较多和骨骼肌含量较高都会导致大腿围的增加。

研究发现,有一种称为“胰岛素抵抗”的现象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都有关。也就是说,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植根于“胰岛素抵抗”这一“共同土壤”上。内脏脂肪增加是形成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超重及肥胖者中,大腿围小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内脏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程度可能也随之升高,这可能是大腿围小的人高血压风险更大的原因之一。

另外,大腿粗可能意味着腿部骨骼肌较多。骨骼肌是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的重要部位,肌肉量较多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高血压的风险。骨骼肌含量高的人通常热爱体育运动,对控制血压也具有一定益处。

苏青提醒,该研究只是根据临床现象进行的初步观察,得出了大腿围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结论,其作用机理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为了预防高血压而盲目地增加四肢围度。如果通过体育锻炼增肌而增加大腿围是对健康有利的(包括血压),但如果是脂肪堆积而导致腿围增加则无益于健康。

糖尿尿病和高血压会使彼此患病风险增加1.5~2倍,约半数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二者并存极大地增加了脑卒中、脑出血、心肌梗死、心衰以及肾功能减退等疾病的风险。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控血压应做到以下几点:1.控制饮食。尤其要控制盐的摄入,减少饮食中钠的含量。苏青建议,每日摄入钠的量不应超过2300毫克,即食盐量不超过5克;其次还应补充钙、镁等矿物质,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少吃高脂食品,防止内脏脂肪堆积引发腹型肥胖;多补充膳食纤维。2.适当运动。运动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但剧烈运动后血压会反弹性升高,因此,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但可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苏青推荐,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游泳、球类、快走、瑜伽、太极拳等运动。3.如果发现有高血压,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

糖尿病腿越来越细,值得格外注意,医生教你从3方面调理改善

糖尿病患会发生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有很多朋友发现,有了糖尿病问题,特别是随着病程的发展,在体重减少方面,肚子上的肉没少下去,但腿却越来越细了,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也值得我们警醒。

糖尿病人腿部消瘦值得格外注意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体重下降,腿部变细?主要是基于2个方面原因。

第一,糖尿病人之所以会出现高血糖的问题,正是因为人体对于血糖的代谢和利用出现了问题,不管是胰岛素抵抗还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都会影响人体细胞对于血糖的正常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为身体供应能量的重要物质,当葡萄糖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时,身体又需要更能能量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就会代偿性的分解蛋白质、脂肪等物质,来进一步的为身体提供能量,正是因为如此,血糖得不到利用而升高,而体内需要的能量又不得不通过分解其他物质来供应,因此,糖尿病人就会出现体重减轻的问题,这种体重的减轻,当然也包括腿部的变瘦。

腿部变瘦的第二个原因,则更具针对性。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延长,如果高血糖无法得到有效稳定的控制,高血糖会逐渐影响血管的健康,特别是下肢的毛细血管以及小血管,都会受到高血糖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会导致小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血液运输的不畅,血液流通不畅,下肢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自然就会出现逐渐消瘦的问题。

明白了上述糖尿病造成下肢消瘦的原因,也就应该明白,对于下肢消瘦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的予以重视了,下肢消瘦实际上糖尿病引发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具体表现,除了会出现消瘦以外,因为供血不足还有可能会出现腿部、足部发凉,足部疼痛,下肢足部感觉异常等各种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如果再不注意控制,就会逐渐发展,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就是这样发生的。

糖尿病腿部消瘦如何调理改善

对于糖尿病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当然还是要加强血糖的控制,越早对高血糖进行积极控制,就更容易控制好血糖,也能够更好的减少高血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高血糖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通常糖尿病人之所以出现下肢消瘦,就是因为没有对高血糖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的做好血糖的调控而造成的,但即使如此,也要明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已经出现初步的微血管并发症的情况下,尽量的尽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不但能够减缓糖尿病引起下肢消瘦并出现并发症的发作进程,一般说来,应该通过积极的血糖调理,把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到7.0以下,餐后血糖水平控制到10.0以下,才算合理达标的水平。

除了加强血糖控制,我们再来说下饮食调理。糖尿病人要注意控制饮食,但千万不要过度节食,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是为了控制能量摄入的平衡,但千万不要控制到营养不良或能量摄入远远不够身体所需,这样的做法不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出现低血糖风险,同时也会引起身体的过度消瘦,得不偿失。正确的饮食调理方式应该是,控制不要营养过剩,能量摄入过多,但对于人体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也要注意均衡补充,适量摄入。

最后强调的一点最重要。对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消瘦,还要强调运动锻炼的重要性。运动锻炼本身就是加强血糖控制的5驾马车之一,对于辅助调控血糖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针对糖尿病下肢消瘦的问题,运动锻炼不但能够加强血糖控制,更大的获益在于,运动锻炼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刺激下肢肌肉细胞活力,增强下肢肌肉对血糖的利用,改善肌肉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问题,这些方面的获益,都是有助于改善下肢消瘦的重要获益,因此,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消瘦的问题,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注意坚持运动锻炼,不妨先让自己运动起来,特别是做一些增强下肢力量的有氧运动,对于加强血糖控制,保护腿足健康,都是有用又安全的生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