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果糖尿病(糖友大度糖尿病几年了)
大学生久坐玩游戏患上血栓痔,医生:每坐半小时就要动一动
炎热夏季,室外如火炉,
很多人都喜欢在空调房里 " 瘫坐 " 着。
然而久坐可能给你带来更大的烦恼!
20 岁的大学生小王,
就因为暑期久坐不动,
患上了血栓痔 …
小王是一名大二学生,一放暑假几乎每天都坐在电脑前,玩网游,与朋友聊天。
“每天 10 点多打开电脑,和朋友聊聊天玩玩游戏,到下午五六点钟。一天能坐 8 个多小时不动,中间就吃个午饭上个厕所。”小王说。
怎么样,他的日程表是不是跟很多人的一模一样?
最近一个多星期以来,小王每次上厕大解都剧痛难忍。医生检查后发现,小王患上了血栓痔,这跟他长期久坐不动有很大关系。
“肛门部的血管是没有静脉瓣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容易淤血。如果坐的时间比较长,血液回流就不畅,就在这个地方形成血栓,就是血管破了以后形成血块。”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肛肠科主任金黑鹰介绍。
据了解,夏天是血栓痔的高发期,来就诊的以久坐不动的学生、办公室职员偏多。
医生提醒,为了防止得血栓痔,坐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一坐两三个小时。“坐半个小时起来动一动,饮食上吃一些清淡的,辛辣刺激的尽量少吃。”
久坐的危害远不止长血栓痔一种。
久坐有这些危害
久坐伤心:心脏机能衰退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会使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
久坐伤血管:动脉硬化
长期久坐,脂肪燃烧减少,胆固醇增加,可能堵塞心脏、血管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
久坐伤神:头晕眼花
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表现为体倦神疲,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
久坐伤骨:颈肩腰背痛
颈肩、腰背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固定姿势,不仅会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还会导致颈肩腰背僵硬,酸胀疼痛,发生头痛及颈椎病。
久坐伤肺:影响心肺供血
久坐运动量小,肺部得不到有效锻炼,会影响心肺供血。肺气肿感染等常见的老年肺系统疾病,大都和肺功能降低有关。
久坐伤胰脏:糖尿病
细胞处于闲置肌肉时,胰脏反应慢,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导致糖尿病,长期久坐,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112%。
久坐伤胃:食欲不振
久坐容易引起肠胃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加重人的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久坐伤肠:结肠癌
久坐的人肠道、胃部蠕动减弱减慢,有害成分易在结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加上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结肠癌危险。“十人九痔”,长时间保持坐姿,也容易导致痔疮。
好不容易放暑假回家,
可别再只盯着电脑坐着不放了,
帮家长做做家务,
出门和朋友们聚个会,
去驾校学开车啥的,
不比在家宅着强?
(编辑 魏如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味奇妙的中药,保肝利胆、溶石排石、抗病毒,还可让人口气香洁
有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在山野路旁随处可见,即便在城市花店也可能常有栽培,更有甚者,在很多火锅店,都会有它的身影。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已经猜到了一些端倪。而这味中药,不是别的,它就是薄荷!在农村有野生薄荷,在城市有盆栽薄荷,在火锅店即便没有下菜的薄荷苗,也会有爽口的薄荷糖。不难看出,薄荷的存在感是很强的。
薄荷其实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味中药,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还是一味食材,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也是一味栽培植物,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薄荷还是一个文化素材,具有很好的文化价值,比如“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又比如“语带薄荷味的撒娇,对我发出恋爱的讯号”。但是,对于薄荷的药用价值,是所有价值中颇负盛名的。
薄荷作为中药的药用历史也有千年之久,只不过据本草考证,薄荷入药的最早记录仍然存在争议,比如有认为薄荷药材名始见于南北朝雷敩的《雷公炮制论》[1],也有认为薄荷入药最早首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2]。据文献查证,《雷公炮炙论》的确记载了薄荷的名字与紫苏的鉴别,但是却没有记载薄荷的药用功效。而在《新修本草》中对于薄荷的功效的记载,主要是“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之,发汗,大解劳乏,亦堪生食”。但是随着历代中医学家的不断探索,薄荷在临床中的用途也日益广泛,药用功效也逐渐得到拓展,时至今日,薄荷已经成为中医临床中十分常用的中药之一。
其实,如果说记载薄荷的药性,最早的应该不是《新修本草》,而是《药性论》。《药性论》是隋唐医家甄权所著,遗憾的是,由于原著早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失传,所以,很多《药性论》的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中。在《药性论》中,薄荷归属于“果菜类”,主要作用是“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而且还指出“尤与薤作葅相宜”,另外还叮嘱,“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随着薄荷在食药同源的路上越走越远,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薄荷“作菜久食,却肾气,辟邪毒,除劳气,令人口气香洁;煎汤洗漆疮”。不得不说,孙思邈的这个伟大发现,堪称是流芳千古。薄荷可以“令人口气香洁”,现代的牙膏、口腔糖、口腔药等维护口腔的各种用品、药品、食品,几乎都有薄荷以及薄荷提取物的身影。随后,唐代医家陈士良指出,薄荷“疗阴阳毒,伤寒头痛,四季宜食”。
也就是说,薄荷在唐代,就已经基本奠定了它的药性功效的基本雏形。后来,《日华子本草》指出,薄荷“治中风失音吐痰”;宋代医学家苏颂指出,薄荷“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为要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指出,薄荷“清头目,除风热”。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记载了薄荷“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可以说是对薄荷药性的最为精简的概括。
薄荷的药性功效,在明代四大本草中,均有详细记载。明代医家缪希雍在《本草经疏》指出,“风热上壅,斯为要药”。明代医家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下气令胀满消弥,发汗俾关节通利;清六阳会首,驱诸热生风;退骨蒸,解劳乏,善引药入荣卫”。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薄荷“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捣汁含漱,去舌苔语涩。挼叶塞鼻,止衄血。涂蜂螫蛇伤”。明代医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指出,薄荷“辛凉发散,清上焦风热之药也”;适用范围很广,比如“伤风咳嗽,热壅痰盛,目风珠赤,隐涩肿痛,贼风关节不利,头风头皮作疼,惊风壮热搐搦,喉风咽痛肿闭等病”。
对于薄荷的临床功效,在清代又有了新发展,比如《本草从新》指出,薄荷“升浮能发汗,搜肝气而抑肺盛,疏逆和中,宣滞解郁”。对于这一个记载,是有所渊源的。诚如《本草求真》所说,“古方逍遥,用以此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所以,薄荷的临床功效在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这些临床功效,在现代临床中也得到了认可。
对于薄荷的新认识,得数近代名医张锡纯。张锡纯指出,薄荷的强大作用,“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对于薄荷的药性,张锡纯认为,“少用则凉,多用则热”,并提倡少用。如“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疼,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瘛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不仅如此,还记载了薄荷的更多妙用,堪称经典;而且还提出了医圣张仲景的诸多良方中可用薄荷替代。
薄荷这味中药,自被载入中药史册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临床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现代药理也深入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薄荷具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利咽,透疹,保肝,利胆,溶石排石,对平滑肌的作用,抗早孕抗着床,促进透皮吸收,对亚硝酸盐的清楚作用,抗氧化[3];抗病毒,镇痛,调节神经系统,抗生育,以及抗辐射抗肿瘤[4]等药理作用。不过,目前薄荷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病毒、抗辐射和抗生育等方面,止泻、伤口愈合、保肝、抗溃疡等方面研究较少[4]。不过,对于药理研究,应当朝着薄荷更为全面的方向研究,尤其是未发现的新用途。
无论是从古代本草典籍,还是从现代实验药理,都发现薄荷的作用极其强大,那么,薄荷在临床上的用量又是如何的呢?通过总结古今医家的用药经验,得出薄荷的常用剂量为2~20g,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系统疾病(风热咳嗽、咽痛、鼻衄、过敏性哮喘)、面部痤疮、耳聋、耳鸣、接触性睑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基质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时候,可与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配伍,用量为2~12g;如治疗黄褐斑、失眠、慢性胃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崩漏、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头胸汗出、眩晕、痞满等疾病时,可与淫羊藿、巴戟天、白龙骨、鹿角霜、益智仁、九香虫、柴胡、香附、枳壳、龙骨等中药配伍,用量为3~10g;如用于治疗喉痹、急性扁桃体炎时,可与生地黄、麦冬、蒲公英、连翘等配伍,用量为5g;如用于治疗皮肤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的时候,可与牡丹皮、栀子、柴胡等中药配伍,用量为6g;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寒湿阻络型湿疮的时候,可与白术、半夏、茯苓配伍,用量为20g[5]。
综合古代本草与现代药理,不难发现薄荷的临床用途和药用价值极其强大,那么,薄荷这么好,究竟有没有什么禁忌呢?据文献研究表明,薄荷的禁忌为,新病瘥人、虚人忌用,忌多服久服,忌与鳖同服,阴虚发热者忌用,小儿疳积身热者忌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忌用,脚气类伤寒者忌用,孕前、孕中、哺乳期妇女慎用[6]。不得不说,薄荷这种植物,功能真是强大,观赏、食用、药用价值齐备,真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良好馈赠。
参考文献
[1]郭晓恒,杨新杰,刘涛,等.药用薄荷的来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87-4788.
[2]姜慧,廖天月,万晶琼,等.经典名方中薄荷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0):150-158.
[3]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孙文豪,杨扬,陈恒,等.薄荷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23,55(5):78-82.
[5]宋宁,王青,白雅黎,等.薄荷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20,40(9):1225-1227.
[6]勇行,宋咏梅.小议薄荷临床用药禁忌[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1):832.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用眼睛给自己做个“尿常规”,揭秘小便的黄金标准
喝完水就想上厕所是肾虚、多喝多尿就能多排毒……你是否听说过,或相信过这些关于小便的传言?
喝水后多久上厕所才正常,这些传言到底有没有道理?熊小知(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带你一起揭晓答案。
健康的小便长这样正常的小便,要符合以下几条标准:
1、排尿频率:
一天大约排5~8次小便,白天4~7次,晚上0~1次,是最佳比例。
2、排尿量:
每次约300毫升;平均每天1500毫升左右,400~3000毫升均属正常。
3、尿液颜色:
淡黄、清澈、透亮、无泡沫。
4、间隔时长:
大多数人喝完水后30~45分钟有尿意,其他时间也属正常。
如果吃得过咸,间隔时间会长一些;吃了东西再喝酒比没吃就喝酒,更不容易有尿意;运动完喝的水不易排出;天气冷,人也容易上厕所。
5、膀胱容量:
成人平均膀胱容量约450毫升,一般250毫升即有尿意。
用眼睛给自己做个“尿常规”对照正常的小便,我们再从颜色、频率等方面来说说“问题尿液”。
颜色
啤酒黄:水喝少了,赶紧补水。
亮黄色:可能是肝胆问题,或B族维生素及胡萝卜素食用过量。
特别清亮,甚至无色:喝水太多,可以减少水的摄入量。
像洗肉水一样的鲜红:可能预示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肿瘤、结石、肾炎等。
酱油色:尿中有破了的红细胞,也可能是肾炎。
白色:说明尿中有乳糜,可能是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频率
正常人一天排尿5~8次,排除饮水过多,超过这个频率即为尿频。多数尿频和肾无关,更谈不上肾虚。
小便次数多,但尿量少,可能是膀胱和尿道出了问题,应该到泌尿科就诊。
排尿次数多,尿量也不少,可能是内科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多尿症,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
如果尿频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应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统感染。
尿量
多尿:多于3000毫升就属于多尿,多为糖尿病或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精神性烦渴症。
少尿:每天尿量少于400毫升,即为少尿,正常人几乎不会出现,一旦发生,多为急性肾衰竭。
形态
有泡沫:短时间内有泡沫,一会就能消散的算正常;泡沫多且不散,则需警惕肾脏病。
怪味儿:尿味浓淡不必太在意,但有奇怪的烂苹果味,那可能是糖尿病征兆。
尿流变细:尿流细说明尿液流出有梗阻,男性可能是前列腺问题,女性警惕妇科炎症或膀胱壁硬化。
尿意缓急
尿急:如果尿意很急,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如果伴随尿频、尿不尽症状,可能是前列腺的问题。
有尿意却不急:尿意隐隐的,不太急,可能是感觉神经过敏,或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膀胱慢性炎症。
起夜次数
睡前喝水多,起夜也会增多,这是正常情况。
如果晚上没喝多少水,也总起夜,可能有内科代谢性疾病,或膀胱、尿道、前列腺有问题。
想要保持小便健康,多喝水、勤排尿肯定少不了。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1.5~2升水,但晚餐后应避免喝水过多。
此外,由于男女生理结构,在解决“排尿”问题时,对策也各有不同。
男性:
>>>>尿完别马上坐下
男性排尿后如果马上坐下,会造成残留尿液倒流,给尿道中的细菌可乘之机,容易诱发前列腺炎。
另外,即使 “大解”,也应该站着排小便。男性的尿道呈S形,站立时有更利于尿液自然排出。
如果坐着排尿,尿道会变成倒钩形,受到压迫后,造成盆腔充血,尿液相对较难排出,时间长了,膀胱、尿道可能出现炎症。
而蹲着小便会让尿道压力发生变化,尿液可能逆流回到膀胱,也容易诱发炎症。
>>>>排出残留尿液
男性排尿后,可用手指在阴囊与肛门之间的会阴处挤压一下,这样做有助于排出膀胱中的残留尿液,还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好处。
>>>>偶尔尿分叉不用担心
尿分叉有两种正常情况:
1、尿道或尿道开口处有阻塞,比如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增大,排尿时力量大容易暂时改变尿道口形态,造成尿分叉。
2、男性射精后因部分精液残留在尿道中,再加上勃起还没完全消失,也会尿分叉。
除了上两种情况,出现持久的、高频率的尿分叉,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了。
女性:
>>>>小便后要擦干
女性私处的肌肤有较深、较多的皱褶,小便后,如果不及时擦干,残留的尿液会将内裤弄得十分潮湿,给细菌繁殖提供温床。
擦的时候一定要用干净的卫生纸从前往后擦,最好不要用湿纸巾。
>>>>小便前后要洗手
女性小便前后应该洗干净手,因为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尿道很短,和膀胱紧密相连,外界细菌很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进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或炎症。
>>>>
多喝水,少憋尿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为了让尿路更加畅通,女性平时应注意保养。除了多喝水、少憋尿,还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
>>>>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可增强骨盆底肌肉群张力,加强尿道阻抗力,减少膀胱肌肉过动反应,使约束小便的机能得到恢复和加强。
做法:排空膀胱,调整好呼吸。吸气提收会阴,呼气时放松肛门,一收一放为一次,反复循环。通常每天可做2~3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
最后,熊小知想告诉你,食物和药物也会改变尿液颜色,如大量吃火龙果可能让尿液变粉,大量吃胡萝卜能让尿液变黄等。
如果尿液性状和颜色发生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又难以从摄取的食物或药物上找到答案,就有必要去医院查出具体原因。此外,健康人也每年应定期查1次尿常规。▲
本期编辑:张杰 美编:靳丰华
致读者:每次都是我在这儿讲,也不知道你们听得还满意不,如果你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可以在评论里留言,票选前列的问题都有机会被我翻牌子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