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合理用药ppt(糖尿病合理用药原则)

株洲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如何让糖尿病“不任性” 选对药很重要

株洲新闻网5月3日讯(通讯员朱敏 黎婕妤)糖尿病作为最难处理的慢性病之一,它困扰着成千上万的患者。在与糖尿病抗争的过程中,药物治疗与维持是常用的方法。如何让这个“甜蜜”的困扰不“任性”,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主任 马新春 表示选对药很重要。

近日,60多名“糖友”齐聚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参加每月一次的“糖友俱乐部会”健康知识讲座。此次糖友会的主题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最关注的“糖尿病之药物治疗”。

马新春主任采用PPT方式让“糖友们” 快速简单了解药物治疗知识

马新春主任表示,目前口服降糖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两大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即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指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其中,二甲双胍是各国指南中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是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另外,格列奈类是我国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其中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是联合用药的常见搭档,口服降糖药,您选对了吗?

“糖友”认真做着笔记

马主任还介绍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若已增到最大同时合并2中或以上药物时,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话,可改用或加用胰岛素治疗6~12周,动态观察胰岛素改善血糖的情况。经6~12周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停用胰岛素,回头再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以后必要时可重新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时,也要根据血糖水平酌情应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时需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宁可血糖控制在中等水平,也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此外糖尿病不仅是常见病,而且是终生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糖友”们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要有规律,戒烟、不酗酒、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温馨提醒:

5月17日“糖友俱乐部”将如期开课,当天主题为“糖尿病之自我监测”,欢迎市民们在当天下午15:30在医院第二住院部六楼听课,咨询电话:28265873。

糖尿病人出院指导,一定别忘了这些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大多需要终身治疗。漫长的病程,绝大多数的时间,患者都处在院外,这时,出院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饮食方面

向患者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若像正常人般进食,餐后血糖必定增高。合理饮食可以减轻胰岛的负担,有助于控制血糖,良好的饮食控制是一切降糖治疗的基础。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餐。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和其他组织对糖的利用,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每周至少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备好糖果,避免低血糖发生。如果血糖不稳、过高或近期有严重并发症时暂不宜运动。但运动应选择安全有效的项目,按医生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要定时定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断。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正确用药;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不随意停药;不忘记服药;(如血糖波动大不规律,请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向患者详细说明服药的时间、注意事项,让患者自觉按时服药。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胰岛素注射法,树立无菌操作观念,说明胰岛素的保管方法、不良反应、作用时间。同时教会患者低血糖症状的识别及处理。

自我监测血糖

这是糖尿病治疗的依据,要教会患者自己监测血尿糖、体重、血压、尿酮体等,并做好记录,定期到医院复查。

1、血糖监测:随时监测血糖、血压及体重、腰围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病情不稳定时或血糖波动大时需每天监测血糖,每天4—7次,病情稳定或血糖达标时,则可每周监测1—2天。

2、定期体检:每季度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眼底、动脉超声及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

3、检查足部:每天仔细检查双足,做好足部护理,预防感染。

心理指导

这也是最重要的,告知患者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稳定。可告诉糖尿病患者目前虽然不能根治,但只要正规治疗,各项指标控制达标,可与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患者应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

及时就医

当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感觉口干、烦渴、多饮、多尿;不断拉肚子或呕吐;感冒、发烧咽喉痛;持续高血糖或近期血糖波动大等应立即就医。

其他指导

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每日检查足部情况,穿合适的软底鞋、袜。一旦出现外伤、水泡要及时就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你的综合管理够全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