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猝死(糖尿病猝死的主要原因)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感染新冠糖尿病患者 一成住院7天内死亡

日前,法国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一成在住院7天内死亡。

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3月10日至31日期间分析53家法国医院1317名住院患者数据后发现上述情况。这些患者平均年龄70岁,其中89%患II型糖尿病、3%患I型糖尿病,其余患其他类型糖尿病。

患者中47%有涉及眼睛、肾、神经等部位的微血管并发症,41%有涉及心脏、大脑和腿等部位的大血管并发症。较无并发症患者而言,出现并发症患者住院7天内死亡风险高出一倍多。

研究人员说,长期患糖尿病并有严重并发症的老人死亡风险尤其高。

研究报告5月29日刊登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刊物《糖尿病学》。(新华网)

研究称糖尿病易致心衰 猝死风险比未患病者高八成

港大研究发现,36%心脏衰竭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香港《文汇报》赵虹 摄

中新网1月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糖尿病与心脏疾病息息相关,亦会增加患者死亡率。港大最新研究发现,36%因心脏衰竭而入院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反映两者关系密切。有关注组织指出,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疾病的比率,较其他没有患糖尿病的人高出逾80%,强调因糖尿病初期没有明显表征,易被忽略,估计逾半患者未有定期监察血糖指数,呼吁患者应有自觉性,恒常运动及健康饮食。

有多年吸烟习惯、从事饮食业的61岁陈先生,患有糖尿病近20年,甚少理会病情,虽尚有依从指示用药,但日常暴饮暴食,未有戒口,亦不自行量度血糖水平。从不认为自己有心脏疾病的他,至2006年时,上班期间突感到心口剧痛不支倒地,由同事召救护车送院治理。

经诊断后,陈先生确诊患有冠心病,并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但因病情严重,无法进行“通波仔”手术,改为进行搭桥手术。捡回一命的陈先生,术后仍不时出现心律不正,需植入除颤器。

陈先生表示,现时不能急步行走,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休息一会儿。他又指,现时已戒烟戒酒,饮食尽量清淡,但受身体体能所限,无法长时间工作及从事粗重工作,只可缩短工时,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情况与陈先生相似的患者,绝非少数。港大医学院去年8月发表最新研究,回顾并审视玛丽医院于2005年至2012年期间,因心脏衰竭而入院的1,940宗新症个案。结果发现,70%患者有高血压,36%则有“糖尿心”,即糖尿病心脏病,反映两者关系密切。

负责该研究的糖尿病关注组成员、心脏内科专科医生萧颂华引述另一份于2012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指,“糖尿心”患者死于心脏病及心脏猝死的比率,分别较其他没有患糖尿病的人高出逾80%及逾倍;同时有心脏衰竭的“糖尿心”患者,死于心脏猝死的比率亦较其他病人高出逾倍。

萧颂华解释,“糖尿心”病人不外乎出现冠心病及心脏衰竭两类心脏疾病,前者会阻挡血液流通,引致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病发;后者会影响心脏肌肉运作,长期可致心肌肥厚,最终导致心脏衰竭。

年轻男子睡梦中突然离世!原因竟是这样……

打呼噜,很多人觉得声音越响,睡得越香,这其实是个误区,打呼噜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近日厦门一名不到30岁的年轻男子,睡觉时候因为打鼾引发呼吸暂停,不幸离世。

男子的家人表示事发时他像往常一样入睡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

医生表示,严重打鼾的可能是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旦查明最好尽早干预。如长期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使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夜间猝死。

医生说:“睡觉时软腭松弛以后会往后拉,吸气的时候是一个负压的状态,会引起咽腔的变小,加重了呼吸暂停,堵塞他这个呼吸腔道,此外鼻腔的疾病或者舌体肥厚,这些地方病变都会引起呼吸通道的阻塞。”

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全球打鼾致死的总人数超过10万,而我国约有4.5亿人打鼾,其中,大约有5200万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过,很多患有这种疾病的人,自己很难发现病症,医生建议如果感觉到头晕、头疼、记忆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就要就医。

专家表示,体型肥胖和长期饮酒的病人更容易打鼾,此外,患有鼻咽部发育异常的人群也需要特别注意。鼾声比较大的病人,可以通过医生的检查,做一些睡眠督导的检测,来判定晚上是否有缺氧现象或呼吸暂停现象,及时进行医治。